APP下载

南汉高祖刘龑生平考

2014-02-09

文教资料 2014年6期
关键词:上蔡五代史祖籍

陈 欣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南汉高祖刘龑生平考

陈 欣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刘颵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缔造者,考订其生平是进一步研究南汉国建立和政治发展的基础。史籍中有关刘颵家世与生平的记载莫衷一是,通过比堪史籍,可推进对刘颵祖籍和更名等问题的研究。

南汉 刘颵 生平

刘龑,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国君主,生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死于后晋高祖天福七年(942),终年五十四岁。刘龑是南汉四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主,经营岭南长达26年,对其时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卓有功绩。然史籍中对刘龑生平的记载语焉不详或各有不同,以至于后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文笔者将对有关刘龑生平问题进行探讨。

一、刘颵祖籍

追溯刘龑的家世,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刘氏祖籍何处?史籍中有关的记载不多,且诸史所记略有不同。

《旧五代史》云:“(刘龑)其先彭城人,祖仁安,仕唐为潮州长史,因家岭表。”《册府元龟》中作:“前汉刘陟(龑),其先彭城人,祖仁安,仕唐为潮州长史,因家岭表。”《新唐书》中作:“刘知谦(刘龑之父),寿州上蔡人。避乱客封州。”《新五代史》记载:“刘隐(刘龑之兄),其祖安仁,上蔡人也,后徙闽中,商贾南海,因家焉。”《隆平集》中有记:“南汉刘鋹(刘龑之孙),五世祖仁安,唐潮州刺史,其子孙因家岭南。”《资治通鉴》中记载:“初,上蔡人刘谦为岭南小校,节度使韦宙奇其器,以兄女妻之。”《东都事略》中有载:“刘鋹,其先蔡州上蔡人也,五世祖安仁,唐潮州刺史,子孙因家岭南。”《五国故事》中有云:“伪汉先主名岩,后名龚。其先上蔡人,徙闽之仙游,复迁番禺,因家焉。”陆游《南唐书》中有云:“王会,庐州庐江人。本名安……烈祖代吴,用为百胜军节度使。虔州与岭南地接,南汉使者往来,节度使当燕语问遗,而会故名犯汉主祖讳,乃赐今名。”《文献通考》记载:“刘隐,其祖安仁,上蔡人,后徙闽中,商贾南海,因家焉。”《宋史》中记载:“南汉刘鋹,其先蔡州上蔡人,高祖安仁,仕唐为潮州刺史,因家岭表。”《八闽通志》中记载:“安仁,南汉主袭之祖,本上蔡人,徙家闽中,卒葬于此。”

搜罗上述史籍,有关刘氏祖籍有两种记载:上蔡与彭城。

首先讨论上蔡说。《新唐书》、《新五代史》、《东都事略》、《五国故事》、《文献通考》、《宋史》、《八闽通志》中均记载,刘氏祖先是上蔡人。

《新唐书》记载:“刘知谦,寿州上蔡人。”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唐淮南道寿州,本为淮南郡,天宝元年(742)改名。寿州下辖五个县,分别为:寿春、安丰、盛唐、霍丘、霍山[1]1053。可见,寿州所辖并无上蔡县。所以,以上蔡县系之寿州,当误。

《东都事略》、《宋史》中皆云:“其先蔡州上蔡人。”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蔡州本豫州,宝应元年(762)更名,下辖十个县,分别为:汝阳、朗山、遂平、上蔡、新蔡、褒信、新息、真阳、平与、西平[1]988-989。上蔡县的确隶属于蔡州。那么,《东都事略》、《宋史》所记上蔡县隶蔡州,无误。

再看彭城说。西汉高祖刘邦起家于彭城郡 (今江苏徐州),因此,汉朝皇室刘氏的郡望是彭城,故被称为彭城刘氏。南汉刘氏即自称是汉朝皇室的后裔,故以彭城为郡望,将其祖籍说成是彭城。但是,这只是一种攀龙附凤之说。后梁末帝贞明五年(919),南汉脱离后梁独立后,梁末帝下诏吴越,令其出兵攻伐南汉,即称南汉主刘龑“益恣凶狂,妄称汉室遗宗”。在五代十国时期,这种自称先朝皇室后裔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不少君主在其称帝立国之后,都自称是贵胄出身,攀附高贵门第,如,刘知远说他是汉代光武帝之后,马希范自称是马援之后。这种冒认祖先的做法,往往是为了令自身地位看起来更加尊贵,树立权位的合理性。可见,南汉刘氏将其祖籍说成“彭城”,是南汉刘氏的“妄称”,不足为凭。

综上所述,南汉刘龑祖籍,当为蔡州上蔡。妄称其祖籍为彭城,是刘龑为了确立自己正统与高贵的出身。

二、刘颵的生平与名字

有关刘龑生平事迹的记载,以《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所记最为详细。但关于刘龑的名字,旧史家对此记载不一,遂造成研究者的困惑,今梳理如下。

刘龑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父刘谦在唐末之际本为广州小校,后得到京兆大族、时任岭南节度使的韦宙赏识,成为其侄女婿,这为刘氏一门之后在岭南的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刘龑生母段氏乃刘谦侧室,因惧怕正妻韦氏,遂将刘龑生于娘家,但还是为韦氏知晓。韦氏因段氏产下一子,恐威胁其正妻地位,怒不可遏,派人将刘龑抓来,欲手刃之。“既见之后,剑辄坠地,乃跪而抱之曰:曰:‘此我家之宝。’遂取为己子”。[2]247后为求稳妥,杀段氏,灭其迹。虽不知尚在襁褓之内的刘龑有何惊人之处,以至于韦氏会惜之若宝,且养为己子,但对于刘龑来说,因此不仅留下了性命,而且地位从庶出上升为嫡出,这一点在传统社会中是甚为重要的。

清人尚能见到今已失传的胡宾王《刘氏兴亡录》,根据《十国春秋》的转引,知:“高祖岩。皇考葬段氏,得石版篆文曰‘隐台岩’,因以名其诸子,是高祖先名岩也。”刘谦在埋葬侧室时,为其子取名刘岩。刘龑为刘谦的正妻韦氏收养后,遂与其兄刘隐朝夕相处,由此长大。从史籍记载来看,两兄弟的关系不错,相处甚好。刘龑长大后,善骑射,身长七尺,垂手过膝,是一员骁勇战将,在统一岭南辖境的征讨战中,辅佐刘隐,为刘氏藩镇立下汗马功劳。《东都事略》中记载:“隐卒,弟陟袭位。”[3]391宋人路振所撰《九国志》,今已缺佚,其中对于高祖易名的记载仅寥寥数语,言:“高祖名龑,初名岩,又名陟。 ”[4]3327

以上史籍中皆提到刘龑在名“岩”后,更名为“陟”。因此,笔者推断在乾宁三年(896),刘隐升任清海行军司马,刘岩担任薛王府谘议参军之后,更名曰陟(至于因何而改名,史记不详,今无从考证,存疑)。

公元911年,刘隐临终前,将权力移交给弟弟刘龑。后刘龑正式受后梁王朝册封,成为清海节度使,继续巩固和扩大刘氏在岭南的权势。后梁贞明三年(917),刘龑把握机会,在广州自立为帝,建立南汉国。根据《旧五代史》中记载:“刘陟,即刘龑,初名陟。(梁贞明四年),僭行郊礼,赦其境内,及改名岩。”《隆平集》中云:“正(贞)明中,陟遂僭称帝,国号大汉,改元乾亨,更名岩,又更龚,更龑,龑之字无所出。”《东都事略》中记载:“隐卒,弟陟袭位……僭称帝,国号大汉,改元乾亨,更名岩。”《宋史》有云:“隐卒,弟陟袭位。贞明三年,僭帝号,国称大汉,改元乾亨,行郊祀礼。改名岩。”可以推断,后梁贞明三年(917),陟又改名为岩。据《新五代史》中言:“龑,初名岩……(乾亨)八年……龑初名岩,又更曰陟。”后唐同光二年[南汉乾亨八年(924)],刘岩又更名叫刘陟。

后唐同光三年[南汉乾亨九年(925)]十二月,有白虹化为白龙,见于南宫三清殿。这一事件为多本史籍记载。《旧五代史》中记载:“唐同光三年冬,白龙见于南海,改伪乾亨元年为白龙元年,陟又改名为龚,以符龙之瑞也……陟之季年,有梵僧善占算之术,谓陟不利名龚,他年虑有此姓败事,陟又改名龑。龑读为儼,古文无此字,盖妄撰也。”《新五代史》中言:“九年,白龙见南宫三清殿,改元曰白龙,又更名龚,以应龙见之祥。有胡僧言:谶书:‘灭刘氏者龚也。’龑乃采《周易》‘飞龙在天’之义为‘龑’字,音‘儼’,以名焉。”是年,刘岩即改乾亨九年为白龙元年,并更名为龚,以应祥瑞。后晋天福元年[南汉大有十四年(941)],十二月,刘龚听信胡僧之言,以“龚”不利于己。于是,自造“龑”字名之,是为刘龑。次年卒。

刘龑在位之际,前期颇能励精图治,发展国力;后期开始沉溺于荒淫的生活,排斥士人,亲近宦者,国力日渐下滑。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南汉大有十五年(942)],刘龑病逝,终年54岁。

根据刘龑一生使用数名的情况,按先后时间大致列出下表,名为“刘龑更名情况表”,以示各阶段的区别。

刘龑更名情况表

以上所列,大致反映了刘龑一生更名的情况及各阶段所使用的名字。

综上所述,南汉高祖刘龑祖籍蔡州上蔡,或因避中原之乱,辗转迁入岭南。从其兄刘隐手中继承权力,于乱世中觅得战机,建立独立王国。其一生更名频繁,凡执政期间所遇大事,多以此应祥瑞或化危机。因此,从刘龑生平亦可窥见南汉前期政治之一斑。

[1]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五国故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3]王称.东都事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4]路振.九国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上蔡五代史祖籍
《五代史阙文》所引《五代史》版本考
历史: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以吕思勉先生的五代史研究为例
宋初诗人李九龄考
新加坡华人语句称呼形式的改変和归属意识的确立
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的多角度考察
新旧《五代史》中有关少数民族记载异同之比较
新竹市世居家族之祖籍空间分布特色
祖籍国与离散族裔的关系:比较与理论的视角
杨松泉之后的上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