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山油田H1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2014-02-28李亚婷任江龙
李亚婷,任江龙
(延安大学石油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火烧山油田H1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李亚婷,任江龙
(延安大学石油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火烧山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的西北部,H1储层属于二叠系平地泉组上部。根据测井资料实际情况,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根据亚环境、沉积特点及相应标志,确定相应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道间沉积微相。
火烧山油田;H1油层;沉积微相
1 研究区概况
火烧山地处准噶尔盆地,帐北隆起以西,沙西断裂以东,南部处于沙南背斜构造带,研究区面积约60 km2(图1)。研究区的北面是主要的物源方向,砂层组厚度随着地质特征有序的变化,地上岩性成熟度较低,分选性较差,地层剖面泥岩、砂岩互层交替[1]。根据沉积特点,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体系。
图1 火烧山构造位置示意图
2 沉积微相类型及标志
(1)沉积微相类型
通过对前人经验总结,以及结合现有资料[2],多项研究表明,本地区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表1),物源方向主要来自北部地区。
表1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
(2)电测曲线沉积标志
GR:确定岩石粒度中值,作沉积环境分析,用Th/U比值研究沉积环境。
SP:自然电位随井深变化曲线,用于划分岩性、研究储集层性质以及反映沉积特点,根据沉积旋回、曲线形态可判断沉积特点。
(3)岩石粒度特征标志
研究区岩性浅灰色细砂岩,粒度以粗组分为主,取芯观察、颜色较深,说明整体处于还原环境。
3 沉积微相研究
3.1 沉积相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过程中,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开始,主要分析研究区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沉积相研究的标志,主要包括:①岩石颜色、碎屑成分和岩石类型、结构、构造;②古生物不仅可以确定海相和非海相,还可以用生物遗体判断沉积环境;③测井曲线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曲线特点、幅度判断沉积环境[3]。
3.2 微相划分及其特征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通过对研究区录井、岩芯描述资料的综合分析,根据沉积特征及电测曲线的特点,认为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期,砂质沉积物集中,分选好,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并识出各种沉积微相[4]。
(1)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延伸部分,也叫水下分流河床,在靠近海的方向,河道突然加宽,速度减慢,沉积物堆积速度变大。沉积物岩性较细,主要以砂、粉砂为主。垂向上呈现正韵律,岩性向上逐渐变细。由于水动力较强,常发于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
河道砂体曲线特点:自然电位呈现负偏幅度,砂体厚度较大,表示加积层序特征,反映上下颗粒基本均匀,其形态为箱型(图2)。
图2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
(2)三角洲前缘河口坝
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海水的冲刷作用,使泥质沉积物被带走,砂质保存下来,沉积物分选性较好、质纯的中细砂岩和粉砂组成,具有发育的槽状交错层理,可见水流波痕和浪成摆动的波痕,剖面上岩性由下到上逐渐变粗;砂层较薄,细砂岩和粉砂岩较多;测井曲线形态多为倒雪松形(图3)。
图3 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
(3)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水动力作用较强的地区,沉积物以席状分布,岩性成熟度高,分选好,广泛发育交错层理,为极好的储集层:岩性较细,主要以粉砂岩为主;砂岩厚度较小,中间有夹层(图4)。
图4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图5 滨浅湖滩坝砂体
(4)三角洲前缘水道间沉积
为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的地势较低部分,沉积物主要以粘土为主,向上为富含有机质的沼泽沉积,构造常见浪成波痕,测井曲线特点自然电位幅度较低。
滨浅湖沉积:
在滨岸地区,包括滨浅湖、湖等,受波浪及沿岸影响形成的砂体类型叫滩坝砂体,主要是较薄层的滩砂和较厚层坝砂总和。滩砂为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砂层厚度较薄,坝砂为粉细砂岩,单层厚度较大。一般发育交错层理,浪成波痕,以反序结构为主,曲线形态为齿状(图5)。
4 结论
(1)通过电测曲线特点反应岩性变化,研究地下剖面,分析研究区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等标志,进一步分析沉积环境,研究沉积相。
(2)根据测井资料实际情况,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根据亚环境、沉积特点及相应标志,确定相应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道间沉积。
[1]史昕.国际国内油气资源的现状及展望[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6,15(1):8-11.
[2]王瑞飞.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特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李彬.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
[4]付锁堂,付金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勘探目标评价[M].西安: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2000.
[责任编辑 李晓霞]
Stuely on Sedimentary M icrofacies of H1Oil Set in Huoshaoshan
LIYa-ting,REN Jiang-long
(School of Petroleum and Enviromental Engineering,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
Huoshaosha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in Zhungeer Basin.H1oil set is in the Permian Pingdiquan group.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of logging data,The study area ismainly delta front.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s,which determin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mouth bar,frontal sheet sand,underwater interdistributary bay.
Huoshaoshan oilfield;H1 oil set;sedimentarymicrofacies
TE121.3+2
A
1004-602X(2014)03-0102-03
10.13876/J.cnki.ydnse.2014.03.102
2014-08-01
李亚婷(1985—),女,陕西宜川人,延安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