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2014-02-28张智颖苏清芳苏丽丽
李 倩,张智颖,苏清芳,苏丽丽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李 倩,张智颖,苏清芳,苏丽丽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从身份认同、文化特征、就业状况、生活期望、娱乐活动等6个方面对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民工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相应的提出4种发展模式,即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新型单位体育模式、企业联合型体育发展模式、工业区体育发展模式,为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体育发展模式;陕北地区
2010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词,并指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1]。这就说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
陕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也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陕北地区丰富的矿场资源分布和城市发展的加快,容纳了大量本地的就业人口,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城镇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研究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体育发展模式对陕北地区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生代农民工。即根据相关学者的界定,大多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拥有农村户籍,在农村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但是已经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在城市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青年。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为选题、设计问卷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从身份认同、文化特征、婚姻状况、就业状况、生活期望、娱乐活动等6个方面提出问题。在延安和榆林两市,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剔除5份不合格,最后得到190份,有效率达95%。其中男性113人,女性77人。回收问卷后采取复测法对问卷填写的信度进行了检验,将回收的问卷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常规统计。
(3)访谈法
与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了解到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观点及其经历。
(4)数据统计法
在多媒体电脑上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5)逻辑分析法
运用对比归纳,推理等逻辑学方法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从新生代群体的身份认同、文化特征、婚姻状况、就业状况、生活期望、娱乐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
表1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比例表
2.1.1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状况
表2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状况调查表(n=190)
从表2可以看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超过半数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很模糊,在调查中有18.9%认为自己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市人,有38.9%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超过被调查者的半数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很模糊,占总人数的57.8%。
同时,问卷中的关于身份定位的问题,也可以从另一侧面对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状况进行说明:在16-25岁的调查人员中有16.2%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农民,而20.1%的农民工将自己定位为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市人,另有17.9%将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其他的45.8%说不清楚,态度不明朗。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的人和认为自己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市人的比率都在慢慢下降,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比例增大,同时认为自己是城市人的比率在升高,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大部分在城市买房了。
2.1.2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特征
表3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分布统计调查表(n=190)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实施,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小学毕业的随着年纪的变小而变小。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初中或中专和高中毕业两个阶段,分别占总人数的52.6%和21.1%,本科毕业的还是少数只占总人数的11.5%,这可以理解初中或中专毕业的年龄较小,出来工作进入社会较早。专科和本科学历的很多还没有毕业出来工作进入社会较晚。
2.1.3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
表4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分布统计调查表(n=190)
从表4可知,未婚人群中居首位的是在25-30年龄段,占24.7%,可见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结婚年龄偏晚。在30岁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中依然未婚的占5.7%,在16-25岁的人群中,婚恋关系不明朗的人群占4.7%,而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种关系几乎没有了。
2.1.4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从业的主要分布
从表5中可以看出制造业、建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23.5%、25.2%和19.8%,从事这三个行业就已经占了半数。而在26—30这个年龄阶段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物流业分别占11.5%和10.5,可见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入婚姻以后不太愿意在建筑行业发展,随着工程队伍迁移,没有稳定的住所。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从事建筑业的占10.5%,可见30岁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是在工地上干活,调查了解到,他们大都已有家庭,但又没有特别的工作技能只能去工地干力气活。而且调查了解到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住宿业和餐饮业的大多是女性。
表5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从业的主要分布调查表(n=190)
2.1.5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态度
表6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态度调查表(n=190)
从表6可以看出愿意留在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男性有63.6%,女性有71.4%,女性的留城市的意愿明显高于男性,我们也可以理解女性为何会高于男性,女性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女性可以依靠嫁个好人家而改变身份地位,而男性却不能如此,因此男性面临的现实更加残酷,他们很清楚靠自己的力量在城市成家立业是多么艰难的事情,但是城市里不比农村,什么都要掏钱买,生活成本高、户籍制度严,社会歧视、高房价等等都在挑战和考验着他们的城市梦。
2.1.6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
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6-25和26-30这两个年龄阶段以看电视、电脑的人比较多,分别占7.3%和10.5%。可见在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是不怎么爱运功,交际很少,主要是宅在家里看手机游戏、电视和电脑。3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活动是打篮球、看电视和电脑、聊天,分别占5.2%、4.7%、4.7%,他们的闲余时间开始比较多元化,宅在家里看电视的人开始减少。总的来说在所有调查对象中,闲余活动占前四位的是看电视和电脑、打篮球、聊天、散步和逛街,而篮球也只占总人数的17.7%,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体育锻炼有待加强。
表7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分布统计(n=190)
2.2 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发展模式
由于农民工身份和职业的特点,农民工体育成为群众体育的弱点和盲点,农民工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应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基本建设缠绕在一起,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塑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在模式的选择上应注意多样性,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的特点,建立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体育发展模式。体育是公益事业,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持,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已有一定的进展,但政府还是应起主导作用。以下几种是发展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基本模式。
2.2.1 社区体育发展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大多居住在城市的各个社区里,而他们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另外花钱去健身,每天也很忙,下班后也比较疲劳,也不会想从事大运动量的活动。社区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就近、便利、经济,也不需要很大的场地。所以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担负起体育发展的作用。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所谓社区体育是社区成员以社区情感为契机,以自身发展为原则,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在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活动,它也是群众体育的主要发展模式[2]。社区体育多活跃在公园、街区空地、住宅小区、街区露天健身场所。新生代农民工很多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地点、居住地,经济支付能力较低等特点,但他们的工作地或居住地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所以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纳入城市社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发展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文化生活是合理可行的。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功能派大师T·帕森斯把社会分化看成是社会系统适应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并提出了在进化与变迁过程中要促进一个社会系统达至整合的基本原则,既要求社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强其承纳性或容纳性,使其他群体成员有机会进入[3]。因此我们要发挥城市社区建设的社会整合功能,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的基础管理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要摒弃把农民工当作城市负担和与城市人争夺饭碗的带有歧视的观念,把农民工体育的发展与管理纳入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中来。二要加强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做到效用最大化。三要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农民工的自身特点,活动低消费化,内容简单化,趣味性强。四要适时地在社区不分户籍组织体育活动比赛,体验竞赛的快乐能够培养不同群体之间的感情,加强交流,发展友谊。
2.2.2 新型单位体育模式
鉴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在建筑业、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工作,不再有事业单位的福利和体育建筑设施,而对于这部分人的新型事业单位体育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也是发展单位文化的重要桥梁。
市场经济下的新型单位体育不再具有以往事业单位的福利,新型单位体育以行政指令的方式组织管理员工参与体育的行为逐渐弱化,更多的是追求工作效率以及单位文化的形成[4]。当群众体育发展处于低水平,公共体育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发挥本单位体育的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是发展农民工体育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和明智的选择。体育文化活动是单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工作人员业余体育文化生活,培养内部人员的团结意识和凝聚力,增进内部成员之间和其他外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单位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政府要引导单位发展体育文化的意识,单位要加强宣传和培养员工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活动内容多样化,但应考虑新生代农民工身体特征和兴趣爱好,经费来源多元化,尽量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经费支出。
2.2.3 企业联合型体育发展模式
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大型企业和连锁企业发展很迅速,在这些企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占24.9%,行业之间,连锁企业可以发展体育运动进行行业交流,因此发展企业联合型体育发展模式有一定的意义。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这种本质属性来加强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运动,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在举行体育文化活动时可以按行业性质划分,也可以按企业所在区域划分。
2.2.4 工业区体育发展模式
将近23.5%的调查对象在制造业工作,而这些工厂大多建在城市郊区或工业区里,因此工业区体育发展模式可以分担一部分在制造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区在各个城市不断的兴起,他们往往处在市区的边缘,城市社区不足以揽阔其中,因此我们提出工业区体育发展模式。工业区是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他们对单位有较强的依赖性,单位体育组织比分散的个人行为更具有聚集性和操作性,充分利用工业区现有的活动条件,满足农民工增强体质,娱乐休闲的需求,同时增进单位成员与农民工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因而,工业区体育是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支撑和主要形式[5]。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模式不拘泥于一种,四者呈现出互补与交叠的关系,由他们派生的触角可以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把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有机地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全民健身体系之中。
3 结论与建议
(1)陕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为身份认同很模糊,文化程度越来越高,结婚年龄推迟,工作技能薄弱,社会和政府应合理搭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为农民工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2)生活休闲方式单调,运动休闲较少,发展各式各样体育活动组织,加大各类体育活动宣传,为各个社区或地区分配一定比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定期进行管理培训是提高陕北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和体育运动休闲的较好渠道。
(3)新生代体育模式发展的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建议加大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合理利用,完善农村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适度进行财政补贴并高效利用体育设施,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改善分散无秩序的现状,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健康发展做好基础。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
[2]赵晓红,张旭尧,张红,等.我国农民工体育开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模式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
[3]赵晓红,李增,于林佳.我国农民工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
[4]胡科.农民工体育组织管理模式选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
[5]魏志英.娄底市工业区农民工体育发展模式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J].2010(3).
[责任编辑 贺小林]
G806
A
1004-602X(2014)03-0105-05
10.13876/J.cnki.ydnse.2014.03.105
2014-06-11
2012年陕西省体育局课题(12081)
李 倩(1990—),女,湖南醴陵人,延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