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2014-02-28刘炳浩1周如宝2

现代农机 2014年3期
关键词:桐乡市农机化机械化

刘炳浩1 周如宝2

创建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刘炳浩1 周如宝2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水陆交通便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横穿全境。自2012年桐乡市被列为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断探索与实践,全市农机化发展形成了“市场运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1 主要建设成效

近几年来,桐乡市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水稻集中育供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农机化示范基地,不断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全面提升了粮食生产全程和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2.37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92台,联合收割机103台,高速插秧机124台,各类配套农具7万余台套;建成粮食烘干中心28个,拥有粮食烘干机85台,批处理能力达到1 100 t;建成集中育供秧中心15个,季育供秧能力达到6 666.7 hm2;完成水稻机插面积4 053.3 hm2,机插率达24.3%。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9%。建成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0个,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不断取得突破,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1.1 农机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桐乡市农机化示范市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财政、土地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机推广列入政府职能工作考核,各级政府都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了一批工商资本参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机化,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农机化发展动态,农机农艺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关注、舆论支持的良好发展环境。

1.2 水稻机插“瓶颈”有效突破

以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育秧中心为平台,大户先行、带动农户、整村推进的推广模式有效突破了水稻机插秧发展的瓶颈。全市实现了机插秧统一种子机械催芽、统一集中播种育秧、统一技术指导,建成了机械化育秧能力666.7 hm2以上的育秧中心7个。石门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为全市6个镇(街道)机械化播种1 733.3 hm2;在屠甸石泾、崇福联丰等地农机粮油合作社为农户开展集中育秧,解决了机插散户育秧难的问题。现全市已有47个村实现了 “整村推进”,占全市总村的26.7%,机械化插秧已受到社会的欢迎。

1.3 特色农机发展精彩纷呈

近几年来,桐乡市特色农机具发展迅速。推广生猪自动化喂料系统50套,在凤鸣春耕蛋鸡场引进了1条国内最先进的4万羽蛋鸡全自动生产线,在洲泉华腾和崇福五丰农机示范基地引进了2个饲料搬运机器人,在崇福农发生猪生态养殖场首次建设了生猪养殖物联网,在石门银海种兔场首次引进了种兔自动化养殖生产线。水产底部增氧机械得到全面推广,杭白菊采摘机械的研发取得突破,降温湿帘为规模畜禽养殖场生产防暑保驾护航,无公害杭白菊基地和葡萄种植基地全部实现节水喷灌,在濮院、石门等地建设高标准的连栋设施大棚基地5万多m2,先进的植保机械和复式耕地机械得到全面推广。

1.4 服务机制创新层出不穷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桐乡市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每年重点发展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4家,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达到15家,在建的有3家;15个行政村建设了粮食烘干中心;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粮食机械化收割服务体系”,保证外地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来桐乡割有联系人、住有联系点,确保粮食收割安全有序;2013年成立了嘉兴市首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农机推广站和14家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组成,进一步加快全市“粮田全程托管”“全程机械化服务”等服务模式的推广,使全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1.5 农机安全生产稳定好转

2012年桐乡市顺利通过了 “平安农机示范县”的考核验收。同时以此为新的起点,深化农机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活动,开展“平安农机合作社”的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市—镇—村—合作社”较完善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长效的农机安全监督机制。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政策支撑,加强组织领导

桐乡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关心农机化工作:一是成立桐乡市农机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对各镇(街道)提出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并把该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对镇(街道)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二是加大财政投入,连续3年每年投入2 000多万元,2013年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达2 34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达1 320万元;三是政策扶持,对新建育秧能力133.3 hm2以上的水稻育秧中心、水稻机插面积超过33.3 hm2以上的行政村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给予2~5万元补助,对农机合作社购置机械化育插秧设备和新型农业机械、大棚耕作机械、粮食烘干机市财政给予累加补贴,对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建造机库给予120元/m2的补贴。

2.2 合理区域布局,科学制定规划

制定出台了《2013—2017年桐乡市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对全市的农机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建设农机大服务与小服务相互配套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实行子母式服务。“母”合作社规模较大,功能设施完善,为全镇(街道)“子”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提供种子、催芽播种和育秧技术保障等服务,实行工厂化运作,一般每个镇(街道)建1个,目前已建成9个;“子”合作社主要是做好育秧和插秧工作,一般规模适中,投入成本较小,不需要再投入催芽播种等设备,由农机大户和行政村组建。合作社实行子母式服务,有利于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使全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3 针对薄弱环节,合力协同攻关

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项目带动,全市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对农机粮油合作社建设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对水稻提升、土地整理等项目,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资金整合,共同把一个项目做大、做好。已经建立了20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51个粮食功能区、15个服务能力133.3 hm2以上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建设了2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和1个农机化服务中心。

2.4 重视氛围营造,强化示范推广

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系统培训,邀请农机专家进行现场示范指导,经常性地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全市机械化插秧比赛、油菜机械化收割现场会进行推广示范;在每个镇(街道)设水稻机插高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省政府《关于提升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精神,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开展立体式宣传。多种措施并举,从而在全市营造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3 存在问题

3.1 经济作物和林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机械装备水平整体不高。桐乡市林果绝大部分生产环节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强度较大,传统劳作仍占主导地位,这影响和制约了全市农机化水平整体提升。

3.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机化发展不配套

桐乡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建设、粮食提升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大中型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服务层次、经营规模、运行机制等还有待完善,场库棚、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资金、建设用地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

3.3 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不足,不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桐乡市现有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技术人员素质低,维修、检测设备落后,以修理传统的拖拉机、电动机为主,对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新型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能力严重不足,致使农机维修难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4 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监管领域和行政执法水平与农机化发展水平脱节

随着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建设的实施,桐乡市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面对农机安全监理的新形势,便携式农机移动检测、无纸化办公、自动化考试、事故勘察、行政执法等农机监理装备明显不足。2013年全市全面开展了农机实地安全检验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持续深入地做好此项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

4 发展对策

依据《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要求,紧紧围绕《桐乡市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规划》,科学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4.1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观念转变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当前国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契机,通过土地流转等手段,把农村的土地进行统筹规划,使土地更加连片和集中,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4.2 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高性能的农机装备增长很快,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有机难走、机坏难修”现象仍然存在。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在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农村道路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中安排机耕道路建设内容,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要在农机作业用燃料、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库房用地等主要环节,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依托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积极吸引生产企业加盟,建立高标准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性维修站。

4.3 培育发展新型农机服务体系

以农机合作社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入口,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发展农机联合组织,走合作经营之路,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将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建设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示范典型,从而带动小型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促进大户向农机服务组织方向发展。要科学规划布局综合性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机合作组织开展“农机租赁”、“土地全程托管”和“全程机械化服务”等,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4 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农机管理人员、农技人员、农机手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队伍素质,优化人员配置,稳定农机推广队伍,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指导和服务水平,造就一支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支技能娴熟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

4.5 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安全示范镇、村活动,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警务联络常态化,促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着力构建平安农机、和谐农机,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作者信息:1桐乡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314500;2桐乡市大麻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314513:浙江

猜你喜欢

桐乡市农机化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如果我是……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长寿花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桐乡市蚕桑生产与缫丝业现状调查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