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
———余姚市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2014-02-28方茂道

现代农机 2014年3期
关键词:余姚市农机化示范区

方茂道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
———余姚市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方茂道

浙江省余姚市自2007年6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以来,加快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市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机械化工作持续保持稳步发展势头,形成了良好的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社会氛围。

1 示范区建设成效

1.1 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优化明显

(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之一,设施大棚的建设是设施农业建设的基础。余姚自2009年开始对设施农业进行补助以来,共建有各类设施大棚约68万m2。2013年新增设施大棚面积38.3万m2,其中6 m、8 m单栋大棚面积35.3万m2,连栋2.9万m2,玻璃温室1 080 m2。涉及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的种植与育苗,有力提高了余姚设施农业的标准与规模。

(2)重点突出发展先进农机。余姚市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水稻生产耕、收机械化作业率保持在98%以上,但机械种植、谷物烘干作业率相对比较滞后。余姚市农机部门延续历年补助政策,继续执行对水稻插秧机、烘干机优惠补助政策,全市目前拥有高速插秧机570台,粮食烘干机254台,特别是在2013年,共推广高速插秧机99台,粮食烘干机46台,有效提高了全市粮食生产机插率和烘干率。在推广发展粮食机械的同时,还通过与蔬菜、畜牧、水产等专业合作社、基地、示范园区合作,引进了农林高效无人植保飞机、“滚筒式”全自动蔬菜播种流水线、自动脱杯并列式挤奶设备、毛豆采摘机等一大批涉及蔬菜、畜牧等产业的先进特色机械,为今后着重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机打好了扎实基础。

1.2 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

在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中,继续对插秧机购置实行70%的购机补贴,对开展以机械化育插秧作业为主的“五统一”服务作业实行每667 m2补贴60~80元,并对水稻机插规模化育秧中心、机插育秧机械、机插基质育秧技术等均通过项目资金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补贴,保障了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快速发展势头;农机的作业补贴继续延伸至大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油菜机械化收获。加强项目投入,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涉农企业等投身项目建设。2013年上报宁波市农机化推广项目2个、宁波市农业综合开发农机集中购置项目2个、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项目2个、余姚市级农机化项目5个等,内容涉及水稻、蔬菜、水果、茶叶、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机械化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协调发展机制。

1.3 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效应明显

为切实发挥示范区示范引领效应,继续重点主攻农业主导产业薄弱环节的机械化,2013年继续将水稻机插技术作为农机化推广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抓试点、建基地、强服务等手段,提高了机插育秧的机械装备水平,降低了育秧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插育秧的社会化服务积极性,降低了育秧风险,并在宁波市农机下乡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演示效果,从而有力推进了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余姚市是宁波市首个创建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目前全市已有6个乡镇(街道)成功创建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乡镇。2013年全市水稻机插作业继续保持1.53万hm2以上,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更是升至85%以上,粮食机械烘干率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新型农机化技术示范和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现场演示会、技术培训班、技术咨询等活动,充分利用全市范围内建立的农机远程教育点和区域性教育培训点,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2013年培训各类人员5 300多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全市农机化技术水平。

1.4 农机社会化服务力量持续增强

以农机服务市场化理念,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作业大户的发展。先后开展农机服务组织技术培训、财务培训、农机作业竞赛、维修技术比武等系列活动,实施农机合作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合作组织担保购机贷款、农机库房建设补贴等项目,合作社的服务能力、服务范畴得到有效拓展。全市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1家,2013年全市新建农机合作社6家,成立农机合作社联合会1家,并新创建规范化合作社5家,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72%以上,全市合作社总资产达2.3亿元,社员1 593人,2013年全年作业服务面积近8万hm2,经营服务收入7 000万元。培育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2家,以合作社为实施主体的工厂化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为全市农业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5 示范区建设安全保障进一步强化

坚持农机发展、农机安全两手抓,立足“平安农机”示范县,全面强化“平安农机”建设,开展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农机免费实地技术检测、农机事故应急处置、外籍农机车辆专项治理、农机安全巡回教育等系列活动。2013年上报创建1个省级农机安全镇、3个省级农机安全村、5个“平安农机”合作社。继续扩大农机E路通信息平台建设,为农户实时传播各类农机信息,全年发布各类信息1万余条,为示范区建设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构筑了牢固的安全防线,为全市的农机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2 经验与启示

2.1 政策、财政支持是关键

为创新农机化发展思路,给全面发展提供示范及安全保障,在示范区建设阶段离不开政府政策、财政的大力支持,如:对重点突破、推广的农机化技术需要政策的宏观调控;对新引进机械需要政府扶持开展推广适应性试验,降低农机经营风险;创新农机服务形式需要政策性风险机制的有力保障,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积极性等。

2.2 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是方向

针对不同农业产业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示范建设方针,突破重点产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打造示范建设亮点,助推示范区建设,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2.3 抓项目建设是途径

尤其是在一些新型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机农艺集成技术方面,项目建设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以项目拓展农机示范领域,丰富农机化内涵。

2.4 强化服务是保障

示范区的发展需要相关农机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协调和服务,通过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提高来保障、助推示范区建设。

3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3.1 存在问题

(1)农机化发展水平及机械结构仍存在不平衡状况。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仍优先于其他农业产业,急需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的机械化,尤其是在本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生产领域,一些主导产业作物的机械缺乏,如小型蔬菜类联合收割机、高效率植保机等;同时适应本地区的配套机械缺乏,导致本地区的机械利用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制约了示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

(2)农机与农艺仍有待进一步融合。由于余姚市农作物品种与种植方式的多样,农艺标准与农机作业规范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还未能完全融合,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3)农机化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全市农机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不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农机技术人员力量跟不上农机化发展,与农机化新技术发展不协调;乡镇基层培训设施落后,信息化服务滞后等,未能有效满足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4)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偏弱,有待进一步强化。目前余姚市农机服务组织虽数量上不少,但总体规模小、管理经营能力低下、经营服务模式单一,且多数局限于粮食生产领域和集中于产中环节,不能全面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在服务规模化、生产集约化上存在不足。

3.2 发展建议

(1)加大示范区政策扶持力度。农机化扶持政策应向示范区建设倾斜,尤其是对示范区引进先进农业机械要打破常规补助标准、机械范围种类的限制,实施农机化项目要适当提高对示范区的扶持比例,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积极性,引导涉农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加快示范区建设步伐。

(2)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扶持力度。重点在农机库房用地规划、作业用电用油、农机社会化维修力量包括实施农机服务政策性保障等方面进行政策性扶持,壮大示范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力量。

(3)加强农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管理与使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重点需着力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农机信息化服务能力,强化建设农机培训设施及载体等。

作者信息:局长,余姚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315400,浙江

猜你喜欢

余姚市农机化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