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4-02-28赵兴泉

现代农机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机化示范区机械化

赵兴泉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赵兴泉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

2008年,浙江省农业厅研究出台建设农机化示范区的意见,提出5年建设目标任务。5年已经过去,有必要全面总结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深化建设重点任务。

1 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发挥农机化示范区的作用

何谓示范区?顾名思义是先行的试验区域,其发展成效能当后来者之典范,其经验做法能给后来者以启示。浙江省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其初衷就是要通过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为面上农机化发展提升提供经验做法。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余姚、诸暨、义乌、路桥等4个部级示范区,以及萧山、鄞州等11个省级示范区的覆盖面。多年来,各试点单位按照部省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和可喜成绩,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1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加强规划指导

科学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各试点单位按照部省要求,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示范区建设规划或方案,理清建设思路和方法,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使农机化发展与地方农业产业实际相互适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确保了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各地要认真学习这一经验做法,高度重视前期规划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制定阶段性计划、中长期规划,提高农机化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2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开展“大合唱”

农业(农机)部门力量有限,单枪匹马搞农机,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必须借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力量“打会战”。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正是这样一出“打会战”的生动样板和实例。萧山、鄞州、诸暨、义乌、路桥等地专门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多部门参与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全方位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保障了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力度。萧山、瑞安等地还专门出台农机库房用地政策,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比如萧山规定服务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可根据需要申请使用不超过0.067 hm2的设施农用地。正是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才使得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有效落实,才确保了示范区建设能够有声有色开展。

1.3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争取各方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业工作尤其需要各方资金的支持。多年来,各试点单位各尽其能、各显神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借力金融信贷支持,有效保障了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来源,确保了示范区建设“有米可炊”“有钱可为”。比如诸暨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每年用于农机化发展的地方财政扶持资金都达到1 500万元以上;路桥充分利用工商业发达的优势,吸引15家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农机化,投资总规模达1.3亿元;瑞安、平湖分别出台大中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贴息贷款政策,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资金短缺问题;等等。

1.4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勇于探索创新

没有创新,就是一潭死水,就会思维僵化,就将停滞不前。多年来,各试点单位在探索创新上下了大功夫、花了大精力,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动力、注入了生机,可以说是示范区建设中最大的亮点和收获,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方法。比如义乌、桐乡等地率先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平湖借鉴汽车4S店模式成立全省首家农机4S店,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的有力实践者;鄞州率先探索开展以信息化管理、自动化控制和无人驾驶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机建设;龙游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机制并成为全国水稻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农机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提供了积极有益的经验。

1.5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走整体推进路子

经过近1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省农机化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跨越。农机化发展已经不能再停留于小打小闹的阶段,而必须大张旗鼓甩开膀子干,也就是要从零敲碎打的粗放式分散式发展向集约化区域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方式转变。这方面宁波做得比较出色,区域整体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模式,鄞州区云龙镇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更是达到95%,可以说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与此同时,各示范区坚持走产业协同整体推进路子,在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推进主导产业机械化发展,比如东阳适应产业需求打造了畜禽养殖、果品、茶叶等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2 进一步鼓足干劲,再度掀起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新高潮

实践证明,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是促进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走浙江特色农机化道路的生动实践,农机部门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切实有效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全省农机化发展做出榜样、提供示范。15个部省级农机化示范区是排头兵,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其他地方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助先发带后发的推力和后发追先发的压力,大力创建农机化示范区,积极打造农机化发展示范样板。

农机化示范区作为示范样板,要成为 “四个典范”:一是建成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具有较强依法行政能力的农机化管理典范;二是建成技术先进、装备合理、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典范;三是建成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典范;四是建成农机安全监督、教育培训、维修管理等全面、协调发展的典范。再通俗点说,就是各项工作和农机化发展水平都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围绕这一要求,下一步要继续发力,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紧密结合农业“两区”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见效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是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平台、主抓手,也是政策、服务、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的集聚区。要紧密结合“两区”建设这个大平台,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既充分利用“两区”的优势资源,又积极为“两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农机部门要主动参与“两区”建设的规划编制、计划制定、管理服务和考核验收等工作,主动向“两区”整合倾斜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资源,使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与“两区”建设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确保“两区”建到哪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跟踪到哪里。同时,各示范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各地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特点不尽相同。在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中,要在打好根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突出特色的要求,坚持农机化创新,在农机化发展上干出本地的特点和特色。

2.2 紧密结合农机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农业全产业机械化水平

从当前看,粮食生产机械多、主导产业生产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低的“一头大、一头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跨越提升。各地要围绕农机结构优化调整,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在继续保证粮食生产机械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更多地发展主导产业机械装备和设施农业,进一步缩小粮食与主导产业之间的机械化发展差距。下一步,要坚持生态导向,重点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自动化喂料系统、场舍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备的示范推广,推动规模养殖场设施改造升级,提升高效健康养殖水平;围绕发展旱粮保供给,引进推广适合旱粮生产的新型高效农机具,提升旱粮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茶叶采摘、加工及茶园管理机械的示范推广,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菌果蔬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食用菌生产加工设备,以及果蔬播种、育苗和移栽机械的示范推广,提升菌果蔬等生产机械化水平。

2.3 紧密结合农业全产业发展,推进农机农(牧)艺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直接关系到先进农机装备和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之所以实现突破性发展,关键是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而目前油菜、旱粮和其他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水平,最大的阻碍也就是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不深甚至不相融问题。各地要以农业全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导产业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机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力。要及时开展一次“自我体检”,看看是否有没做到位的地方,比如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和相关产业专家小组有没有成立,融合示范区有没有建设起来,技术体系是否完善,工作机制有没有建立并有效运行等。然后再针对存在的问题,想办法、谋措施、补短板。

2.4 紧密结合全产业链模式,提升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

产业链完整度不足是当前农机服务业的一大突出问题,也是导致农业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和农机服务业效益不高的根源所在。要适应“大农业、大农机”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先从劳动密集型环节抓起,再逐步发展到农业生产的全环节,努力打造“大服务”格局。要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引导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资源的整合和对接,努力培育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服务主体,配套水稻育秧、粮食机烘、农机维修、产后加工等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提升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

2.5 紧密结合平安农机建设,实现农机化工作齐头并进

发展农机化,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机产业发展,一手抓农机安全生产。既挖掘农机资源潜力,做足农机产业文章;又加强农机安全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技术推广、质量管理、信息服务和安全监理等工作统筹考虑、整体推进。为此,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完善警农协作机制,推进农机定期免费安全检验工作,加大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不断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严格防范农机事故发生。

3 切实强化保障,推动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有声有色开展

示范区建设关系到全省农机化发展的跨越,关系到“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级农机部门特别是示范区农机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全力以赴,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3.1 进一步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督促指导

各级农机部门要继续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紧紧抓在手中,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研究和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尚未建立的要抓紧建立。示范区建设“验收了”不等于“建成了”,绝不能放松力度、虎头蛇尾。省农机局要切实加强跟踪服务和督促指导,对那些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不能发挥示范作用的,该撤销的坚决撤销。

3.2 进一步争取示范区建设扶持政策措施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主要依靠地方建设,所以离不开政府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加大对示范区的宣传力度,争取当地政府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同时,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政策和措施。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示范区建设,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和农机户增加投入,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力度,重点要落实与邮储银行、与安信保险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切实解决好融资难、担保难、保险难的问题。

3.3 充分发挥好示范区创新和示范带动作用

农机化示范区是农机化发展和各项农机化工作开展的龙头。在全省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所要推广的重点技术,都要在农机化示范区内先行实施、领先一步,为面上工作的开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进行示范。要把农机化示范区建成农机化各项工作创新的基地、示范的样板和发展的排头兵。各级农机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建立各自的示范区、示范点。要坚持边调查研究、边建设、边总结,及时提炼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用典型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发挥好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此文是浙江省农业厅赵兴泉副厅长在全省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本刊发表时略有删改

猜你喜欢

农机化示范区机械化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