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流变指标的影响

2014-02-28姚彬彬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血粘度中老年人太极

姚彬彬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000)

不同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流变指标的影响

姚彬彬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000)

目的:通过18周不同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分析不同强度的同一种运动对中老年人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66名老人随机分为传统太极组、改良太极组、对照组,进行18周的有氧运动,分别测定实验前、实验第9周、实验第18周的部分血流变指标。对三组数据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流变指标的影响。结论:不同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均能改善中老年人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水平。经过改良的运动强度高一些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更好地改善中老年人的血流变水平。建议向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推广改良后的太极拳练习。同时建议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进行适度的中低强度的有氧锻炼。

太极拳;中老年;血流变;强度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老年型”国家。随着年岁渐长,中老年人身体出现衰老反应,体现为各个器官系统的退化,并且生理机能也相应弱化,这对身体内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有患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对其健康会造成严重损害,在现今医疗手段如此先进的条件下,也有一半以上的存活者无法自理自己的生活,许多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于血液中的组分发生变化而引起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大量研究证实,适当的运动可有效地改善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诸项指标,有利于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进行有效预防[1][2]。血流变检验已经成为临床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对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进行有效防治[3]。现今,中老年人可以从事的体育锻炼十分广泛,运动量较大的有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量较小的有散步、倒走以及练太极拳等。其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也是一项有氧运动,能够达到强健身体以及修养性情等功效,既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起到延年益寿、调节身心健康、提高机体机能的作用,坚持太极拳锻炼还可达到降血脂及降低血浆粘度的功效,因此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因此,本研究将选取中老年人进行18周不同强度的太极拳锻炼,以此来分析不同强度的同一种运动对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寻中老年人在选择健身运动中的最佳方式,为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和手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安庆碟子塘社区50-65岁中老年人66名,其中男性39名,女性27名。要求自愿参加实验,能独立生活,过去三年内无重大疾病,过去三年内无有规律的运动史。

1.2 实验分组

1.3 实验方案

1.3.1 实验组各自太极拳内容简介。传统太极拳组:24式简化太极拳。改良太极拳组:24式简化太极拳、内家拳八卦掌基本步法快走(只练其形,不需要按照八卦步法细节要求练)、内家拳九宫八卦步、太极活步推手。

1.3.2 实验组方案

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至5点,由专业的太极拳教练分别对传统组和改良组教学以及练习各自的内容。练习前进行10分钟简单热身,练习后进行10分钟的整理活动,总时间为1小时20分钟左右。周六周日休息。此项练习共持续18周,在此期间内,要求实验组成员不要从事其他任何运动。

1.3.3 对照组方案

3.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而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成败,所以适时监测并及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表 7)。

对照组成员18周内只进行日常活动,除了必须的家务之外,尽量不做任何运动。

1.4 测试方案

1.4.1 测试仪器

使用重庆麦迪克公司MDKB100全自动血流变仪器测试实验项目要求的各项指标。

1.4.2 测试时间

实验开始前,实验9周后,实验18周后三个时间点的早上7点到8点,在碟子塘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对实验人员进行测试。要求受测人员空腹,测试前三天注意饮食清淡,规律。

1.5 数据整理

测试数据均采用均值表示,运用IBMSPSS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视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别对每次测量的三组的血流变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条件下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分析

表1是两种锻炼方式对全血低切粘度的影响数据表,如表所示实验前,三组全血低切粘度值本来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9周后改良太极组为10.85,比对照组的 11.29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传统太极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25与11.29、传统太极组与改良太极组分别为11.25与的10.85,均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在经过18周的实验后,改良太极组为10.28小于传统太极组的10.59(p〉0.05),同时也比对照组的 11.32小(p〈0.01),传统太极组为10.59,比对照组的11.32小(p〈0.01)。

表1 18周实验条件下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变化表

2.2 实验阶段高切变率(High shear rate)下对全血粘度的分析

表2是18周实验中在高切变率(Highshearrate)的情况下全血粘度(whole blood viscosity)变化表。从该表可以看出,实验进行之前,三组(即对照组、传统太极组与改良太极组)之间不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9周后,改良太极组为4.34小于传统太极组的4.42(p〈0.05),相较对照组的4.49,改良太极组的数值较低(p〈0.01),传统太极组为4.42,相较对照组(4.49)而言较低(p〈0.05)。经过18周以后,从统计数据可见,对照组、改良太极组与传统太极组存在差异,在此之中,对照组与传统太极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对照组与改良太极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改良太极组与传统太极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锻炼时采用不同强度的太极拳,能够有效改善全血高切粘度,尤其是实验9周后,最先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对照组与改良太极组(p〈0.01),此外,对照组与传统太极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18周实验高切变率(High shear rate)(200/s)下的全血粘度变化表(mPa·s)

2.3 实验阶段血浆粘度的分析

表3表明,实验前,传统太极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改良太极组与对照组也是如此。在锻炼9周以后,血浆粘度在传统和改良太极出现回落,改良太极组为1.50小于传统太极组的1.52(p〉0.05),相较于对照组(1.57)而言也较低(p〈0.05)。在锻炼了18周以后,传统太极组为1.47、改良太极组为1.45,这两个数据都比对照组(1.59)低(p〈0.01),然而,传统太极组和改良太极组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p〉0.05)。通过对数据的相关分析,经过为期18周的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血浆粘度,其中,改良太极拳的效果尤为显著。

2.4 实验阶段的红细胞压积(PCV)分析

练习时间不断往后延,红细胞压积在传统太极组与改良太极组的降低幅度出现差异,表4中有所显示,经过9周的锻炼之后,红细胞压积在改良太极组从锻炼前的0.45变为0.44,相较于对照组(0.46)而言也较低(p〈0.01)。经过18周的锻炼之后,传统太极组降低到0.44、改良太极组降低到0.43,这两项数据都跟对照组(0.4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然而,对比传统太极组和改良太极组的数据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18周实验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变化表(mPa.s)

表4 1 8周实验红细胞压积变化表(L/L)

3 讨论

3.1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人需要保持心情的平和,尽量收敛涣散的意识,深呼吸,保持动作的连贯性,重心平稳,该运动强度不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在锻炼的整个过程中,锻炼者都能处于有氧代谢状态。可见,太极拳的运动负荷十分稳定,这也许是实验中的实验组成员血流变各项指标都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太极拳属于有氧运动,主要以体内的糖类和脂肪供能,能够对血液中存在的脂肪量进行调节,对强化人的心血管系统有着积极作用。传统观念提出,“养”是太极拳运动的精髓,强调自我调整,自我呵护,舒筋活血,开窍顺气,从而有利于身体内部的有机性与系统性的提升。太极拳运动具有以上特质,能够有效舒缓神经中枢的紧张感,不仅使骨骼肌肉得以强化,还对神经系统与内脏器官等有利,并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区域稳定有所助益。这正是太极拳优于其他低强度有氧运动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身体素质的差异,对太极拳的学习、理解不够到位等原因,很多中老人在太极拳练习中,往往达不到太极拳标准动作的要求及强度而导致运动强度偏低,因此导致锻炼身体达不到最佳效果。而本实验方案中的改良版太极拳综合练习,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太极拳练习前的内家拳八卦掌基本步法的练习,要求不必按照八卦掌基本步法的细节要求如扣膝、脚尖擦地等,而是借用其形,加快步法练习。这样的练习可以迅速让身体进入状态,也可以使步法更加灵活,腿部更加轻便。九宫八卦步的练习也有类似效果。而套路练习后的太极活步推手练习,不但可以增加运动强度,也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学员更深地领悟太极拳。总之,改良后的太极拳综合练习,其目的就是降低动作难度,在原有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增加强度,同时增加锻炼的趣味性,使练习者身心愉悦。而从实验得到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改善受测试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方面,改良后的太极拳综合练习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

3.2 对人体全血粘度(whole blood viscosity)、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的影响

老年人体内的血液,随着岁数的增长,会呈现浓稠粘密的特点,临床上将这种状态命名为高粘血症。[4]这种症状会对微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对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损害,甚至会引发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通常而言,人体内血液运输质量的高低能够从血液黏度各项指标上予以反映,血液粘度的降低对老年人十分有益,能够增强单位时间的血液输入,强化新陈代谢,使组织细胞的老化现象得以缓解。其中,全血粘度(whole blood viscosity)、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等是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在这些指标之中,全血粘度是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血液流变学的基本特点,同样也能呈现血液粘滞的程度如何[5]。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PCV)和血浆粘度等。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在高切变率之下,红细胞变形的程度能够用全血粘度来表示,红细胞的变形程度的高低与全血粘度成反比。而在低切变率之下,红细胞的聚集程度能够通过全血粘度值来表示,红细胞的聚集性与血液粘度成正比。

中老年人由于年岁渐长,体内的组织器官开始逐步退化,再加上外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刺激,对人体内的内脏器官等造成负面作用。此外,人到中年之后,运动较少且饮食习惯不好,会造成脂肪囤积,这样,动脉血管壁上会沉积越来越多的脂类,最终变成动脉粥样硬化,这时血液流速减缓,为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脑动脉硬化等的发病埋下了隐患。包括王维群[6]在内的一些学者,对近220名长期练习的老年人展开研究,把他们划分为舞蹈组、长跑组以及太极拳组,分别对其作了血液流变检查。研究结果认为,相对于不进行任何锻炼的对照组而言,以上各组情况都较好。此外,汤跃[7]等人也着手研究老年人做体育舞蹈锻炼产生的变化,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来看,实验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8周的两种不同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均能够明显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且改良太极组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太极拳练习,可见长期的适度有氧锻炼能够增强体内处于安静状态下的血浆容量,对血液进行稀释,降低全血粘度,强化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助于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3.3 对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HCT)又名红细胞比容,意思是在一定体积的血液当中,红细胞体积占血液体积的比例。红细胞压积与血液粘度成正比。

曼各尼森[8]于1984年在其报道中指出,运动组红细胞压积约42%,对照组的红细胞压积约44%,意即运动增多了血浆容量,稀释了血液,使红细胞能够快速生成。血液粘度可通过长时段的运动得以降低,在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上的显示则为,红细胞数量的减少与比容的降低。翟德平[9]对中老年妇女进行研究,发现近200名35到60岁不常锻炼的妇女的红细胞比容和数量比60名长期长跑的妇女要高,可见,运动能够对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加以改善,有助于防范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为期18周的有氧锻炼之后,实验组中的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所改善,例如红细胞压积有所减少,并且差异十分明显。此结果提示,有规律的长时间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红细胞压积,从而降低血液粘度,对中老年人血液流变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不同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均能改善中老年人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水平。

4.2 经过改良的运动强度高一些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更好地改善中老年人的血流变水平。

4.3 建议向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推广改良后的太极拳练习。

4.4 建议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进行适度的中低强度的有氧锻炼。

[1]贠秀云.不同有氧健身锻炼对老年女性体质和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2]郑梅荣,冯方波,窦爱国.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1,29(3),27-28.

[3]翁维良.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0-24.

[4]王忠山,苏振萍,袁晞,等.习太极拳老人血液流变学、血脂、血清钙磷等指标的追踪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9(3) 1-6.

[5]管力,金宇,刘志红,等.有氧健身舞对中老年妇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3):199-201.

[6]王维群,黄敏.锻炼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2):154.

[7]汤跃,果召全,杨法香.体育舞蹈对老年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100,101.

[8]Magnusson B,Hallberg H,Rossander L,et al.Iron metabolism and“sports anemia”.ⅡA hematologicalcomparison of elite runners and control subjects[J].Acta Med Scand,1984, 216(2):157-220.

[9]翟德平,邱春.浅谈长跑运动对中老年妇女的形态与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J].体育学刊,1999,(6):48-50.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aiji Exercises upon the Elder’s Blood Rheological Indicators

YAO Bin-bin
(School of PE,Anqing Teachers’College,Anqing 246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same exercise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upon the middle-aged’s blood rheological indicators afterthe 18-week’s experiment.Procedure:afterrandomly fallinginto traditional Taiji group,improved Taiji group and contrastive group,the 66 seniors are required to do aerobic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lood rheological indicators before experiment,in the 9th week and in the 18th week.The purpose of making an inner group and cross-group analysis of the three sets of data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aiji exercises upon the middle-aged’s blood rheological indicators.Findings:Taiji exercise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can improve middle-aged’s indicator levels of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high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plasma viscosity and hematocrit. And the improved Taiji exercise with higher strength can improve the middle-aged’s blood rheological indicator better.Therefore,the improved Taiji exercise should be popularized among the middle-aged who should make blood rheological determination regularly for the suitable aerobics of low-middle strength.

Taiji exercise;middle-aged;blood rheology;strength

G852.11

A

1009-3583(2014)-0112-05

2013-12-23

安庆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自然科学类)(KJ201205)

姚彬彬,男,湖北荆州人,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血粘度中老年人太极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游太极洞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