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才将军潘振武和他的九朵金花

2014-02-26吕春

党史纵横 2014年1期
关键词:剧社长征女儿

吕春

潘振武将军(1908年4月26日~1988年9月22日)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开国将军。这位经历过北伐、秋收暴动、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将军,不仅战功赫赫,而且还文武兼备,他有着宣传、政治、后勤等多项工作经历。潘振武将军的多才多艺全军闻名,而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将军的九个女儿,被称为多才多艺的“九朵金花”。

文宣骨干

潘振武是湖南常德县人,原名潘人安,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敏好学,读了5年私塾后,13岁考入全县第一流的高等小学堂。1926年春,湘军内乱爆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18岁的潘振武血气方刚,独自一人跑到北伐军招兵处,报名从军。但因为他年龄小、个头矮,只能在团部当了一名传令兵,这与他心目中“打倒军阀”的理想相距甚远。暗地里,潘振武准备另投门庭。不久,常德成立了农民协会,潘振武回到老家,经选举当选为区农协宣传委员,负责发动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失败后,反动势力发出通缉令,悬赏五百银圆缉拿潘振武。潘振武不得不远走他乡,他改名为“潘振武”,取投身武装重振革命之意。潘振武参加红军后时,根据地有一个在战士中间享誉盛名的文艺宣传队,宣传队通过讲故事、唱小调等形式,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潘振武的活泼天性被激发出来,报名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并很快成为文娱积极分子。

1933年春天,潘振武所在的红一军团文艺宣传队正式更名为“战士剧社”,虽然剧社还属于业余性质,但在红一军团的文化宣传史上却是一个里程碑。那年,第四次反“围剿”刚刚取得胜利,中央红军已发展到10万人,8月1日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为此,红一方面军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战士剧社独领风骚,他们演出的由聂荣臻亲自编写、罗瑞卿担任导演的四幕话剧《南昌暴动》,广受欢迎。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此时已担任红一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的潘振武率领战士剧社,担负长征途中的宣传鼓动任务。在敌军围追堵截的恶劣环境中,红军伤亡很大。潘振武把宣传队员们组织起来,临时编写根据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改编的小节目,鼓舞士气。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和红星纵队踏上了艰难的长征征程。为了保证不断增加的伤病员能够吃到食物,安全归队,部队首长决定成立收容队,任命潘振武担任队长。那时,因为缺粮少药,每天都有伤病员死亡,潘振武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带领其他同志继续前行。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跋涉,潘振武他们行程二百公里,终于把伤病员们全部带出草地,追上了主力部队。

有一天,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找到潘振武说:“根据形势发展,决定调你到政治部,担任文化娱乐科科长。长征途中,宣传鼓动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过草地你们又收容了那么多伤员,功劳不小。你们一定要把战士剧社的旗帜重新打起来,要把宣传工作搞好!”潘振武说:“我又没有冲锋陷阵,功劳谈不上,只有一点苦劳。请首长放心,我会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1936年元旦是红军到达陕北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有关方面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军民联欢会。时任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的潘振武,和大家一起选了两首歌颂长征的歌曲《长征胜利歌》和《长征小调》,让战士剧社的队员们演唱,受到首长和战士们的欢迎。

喜结佳缘

从18岁开始组织农民协会,十几年来潘振武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直到回延安,才安定下来。这时他也已经三十多岁,到了成家的年龄。经人介绍,潘振武认识了端庄秀丽的延安女子大学学员冯光晋。

冯光晋是山西孝义市人,1938年开始在村里做抗日工作。当时,县里有一个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冯光晋从那里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领导的县抗日政府剧团。不久,她听说延安有个女子大学,就主动要求参加。当年潘振武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但他毕竟比冯光晋大了12岁,这一点起初让冯光晋有些犹豫。但潘振武认准了冯光晋,因而发动强劲“攻势”,时不时地就写信给冯光晋,希望尽快赢得她的芳心。但冯光晋却不表态。潘振武毫不气馁,他认定这个漂亮又有些倔强的女子就是他寻觅已久的革命伴侣。每逢休息日,不管刮风下雨,潘振武都会步行到和平医院,看望在那里当护士的冯光晋。精诚所至,1942年中秋节,经在总政组织部工作的胡耀邦批准,潘振武与冯光晋终于走到了一起。

后来,潘振武所在的部队到达了承德,在此驻扎的冀热辽军区政委罗瑞卿接见了潘振武。作为老领导,他很了解潘振武的为人和才干。当时军区缺乏干部,罗瑞卿和军区司令程子华商量,决定让潘振武留在军区,担任敌军工作部部长兼秘书长,负责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和策反任务。1949年,潘振武又被任命为四野后勤部副政委,驻防武汉。

家有九凤

新中国成立后,潘振武担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潘振武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3月,潘振武调到广州军区后勤部任政委。

1959年2月,在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期,潘振武接到一项新任务:出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潘振武以前做过统战工作,上级领导希望他能够通过外交手段,扩大中苏两军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1962年5月,追随丈夫到苏联的冯光晋提前回国。她为了照顾九个女儿,失去了很多,1956年她甚至放弃了工作,回归家庭。当他们最小的女儿已经六岁时,冯光晋希望重新回归社会,一方面可以为党工作,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于是,她给远在莫斯科的丈夫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意愿。潘振武回信说:九个女儿离独立生活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们需要上学,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呵护和照顾。将来孩子们长大成人,对社会的贡献会比你一个人的贡献大,这就是你的功劳。尽管现在家里的生活遇到困难,但都是暂时的。没有好的就吃一般的,没有干饭就吃稀饭,一定要把女儿们抚养成人……冯光晋听从了潘振武的劝说,为了女儿们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机会。

女儿潘丽娜后来回忆说:“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为了让我们姐妹都穿上暖和的毛衣毛裤,母亲不停地编织,每个女儿毛衣、毛裤、毛背心各一套,九个女儿加起来就得织二十七件。母亲手上磨出了茧子,关节也变了形,到了晚年,遇到天寒关节疼痛难忍。母亲的功劳,父亲心里是感激的。1982年7月,父亲要做一个大手术,他怕有意外,专门写下几句嘱托的话:‘15号要开刀,欲话不能,我含着热泪,向有四十年夫妻恩爱之情的老战友讲两句话,作为长世永别的最后嘱托,家中大小事,一切您承担。父亲用‘您称呼母亲,可见他对母亲的尊重。”

潘家有九朵金花,彼此之间都直呼大名,若喊一声姐姐,答应声会响成一片。潘振武给孩子们起名字,有的是出生地,有的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分别是:延延、利利、平平、东齐、南胜、建军、美娜、丽娜、园园。九姐妹的名字连起来,就是潘家的历史。

潘延延说:“我们家虽然姑娘多,但父母却绝对一碗水端平,什么东西都买九份,不偏不向,一视同仁。夏天的花裙子、花衬衫挂一排,飘扬在阳光下,像万国旗一样好看。”

虽然潘振武有时自嘲“九个女儿九只‘狼,一月工资半月光”,但他还是一直以“家有九凤”为骄傲。有一次潘振武率队到基层演出,把九姐妹的照片给大家看,得意地说:“我搞过很长时间的文艺工作,对文艺的兴趣一直没有减少。我希望我的九个女儿组成一个‘九姊妹合唱团,由她们的妈妈担任领唱,我来当团长。”当时有人接过话茬说:“未来的九个女婿可以组成一个‘九女婿舞蹈团,爸爸当领舞,妈妈当团长!”大家笑着说:“干脆成立一个‘九夫妻歌舞团,那多有意思啊!”

从苏联卸任回国后,潘振武给女儿们带回了两架苏制兄弟牌相机,姐妹几个开始喜欢上摄影,并学会了冲洗放大的全套技术。女儿们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潘振武对女儿们择偶没有等级和门第观念,但有一点不容含糊——必须是党员。要爱党爱国,积极向上。这样,潘家的女婿中有出身工人家庭的,有出身农民家庭的。

1983年,潘振武离休。他先后担任了许多社会工作: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这些头衔与戎马将军毫不搭界,但从中可以窥见将军的爱好和情趣,很有儒将之风。1988年9月22日,潘振武因病去世,享年81岁。夫人冯光晋含泪写道:“常德振武,孝义光晋,育九女,教九婿,平生无憾事。慰英灵,清白家风人称颂,载誉生前身后名。”

猜你喜欢

剧社长征女儿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戏剧演出
冲锋剧社在唐县
教室里的趣事
和女儿的日常
二则(1)
用歌声刺穿敌人的心脏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