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这场师徒反目
2014-02-25高路
高路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王正敏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举荐他当选中科院院士的七名推荐人中,居然有四名联合起来发表申明,要求开除他的院士身份。这场从师徒反目开始的举报,随着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人物的加入,俨然已成为学术造假、个人品质、科学精神的反思,正义与丑恶的一场斗争。
王正敏正面临着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困境。让王成功当上院士的成绩至少有两个方面是有争议的:一是他的学术论文,是否抄袭了别人的成果?有没有把别人的成就当成了自己的发现?二是所谓的人工耳蜗,到底是自主研发的,还是拷贝了别人的?假如他的弟子王宇澄因为有仇恨情绪,存在利益之争,说的话还不足以取信的话,那么,王正敏研发团队的另两名主要研发人员沈义虎和范宝华的曝光应该是致命的。如果他们三个都不可信,那么这四位院士的联名信也是有分量的。他们曾经是王当选院士时的推荐人,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他们写下这封联名信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因为对王的质疑会有损于他们的学术声誉,现在他们甘愿冒着审查不严、过错在先、有可能要承担责任的风险站出来说话,这种对待学术认真负责的态度本身就值得认真对待。
这个时候还念念不忘面子的问题就很不明智了。面子恐怕早已不存在,现在的反弹有多大,对当初的质疑就有多深。王身上存在的问题,他所属的大学有没有发现?他们作为推荐单位,又是怎么把关审查的?而七名举荐人,他们的作用又体现在哪?他们在签下自己的名字时,要不要对他们的行为负责?更关键的还有中科院,这个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被誉为科学最高殿堂的地方,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竟然没有办法将一个抄袭的人从中分辨出来,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王涂脂抹粉也能登堂入室,那么其他人呢,又怎么来消除公众对此的质疑?
王没问题,以上未必没有问题;王有问题,那么以上都必定有问题,就该有人要为此负责。一个面子恐怕已经不能解释这种利益权衡的纠结了。王该怎么反击,该如何自救,也许事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这样的结局。也许他什么都不用做,会有人来替他擦屁股。当然,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
由王正敏的弟子亲手捅的马蜂窝,正一点点地积蓄着爆发的能量。大家也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究竟还能演绎出什么样的“精彩”。这个过程的长短力度,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机构是否具有足够自净能力的一个标准。这关系到一个重要的疑问怎么解答:假如没有这场师徒反目,是否还有接下来的“精彩连续”,王存在的问题还要多久才能被发现?从事情各个节点、相关部门暧昧的态度和迟钝的反应看,并不乐观。
羞于与造假者为伍,这不仅应该是科学的良心,也应该是对待科学的标准和自觉行为。其实,一个丑闻以因师徒反目才大白于天下的方式开始已经是个丑闻了。
【原载2014年1月10日《湘声报·时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