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七个“尽量”

2014-02-25卢妙喜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数创新能力探究

卢妙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16-02

在基础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尽量让学生学得有趣

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其次,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题:爸爸身高1.73米,桌子0.85米,爸爸站在桌子上能摸到2.7米高的电灯吗?学生首先通过1.73+0.85=2.58的计算,尽管2.58<2.7,但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摸得到。由于题目贴近生活,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计算的结果还要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激起了学生自觉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和“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所得很可能超出结论自身价值的若干倍。

例如:在教学《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以1-0.63作为最后一道口算题,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一部分学生把1化作小数计算,另一部分学生把0.63化成分数计算。我问:“哪种算法简便?”双方都认为自己的计算方法简便。我不作评判,又鼓励双方举出同类题,请全班一起验证。学生边练边议,双方意见逐步统一,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这时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举出一例,-0.63+可先将+得1,再用1减0.63即可。这样既不要把小数化成分数,也不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交流,不仅掌握了此类计算的一般方法,又掌握了特殊处理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在操作中学生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己操作,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尽量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小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还能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五、尽量巧设拓展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而在教学中除基本练习外,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广泛的联想,积极探索,鼓励他们广开思路,作出与众不同的富有创见的设想,提出别出心裁好的解法。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很多,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人民币的知识告诉同学们呢?学生甲说:“我知道壹百元的人民币对着阳光看,可以看出有道金属线,如果没有就是假币。”学生乙说:“里面还有一个人头像,如果说没有也是假币。”学生丙说:“人民币上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学生丁说:“人民币上有一个或几个黑点,那是供盲人辨认的。”学生了解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实在太多了,这样使学生的信息相互影响、相互吸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必要的。

六、尽量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创新成功的乐趣会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激励创新的动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例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示一道简单的开放题:=。每个学生都能填出一两个——应予鼓励;当学生能提出了、等打破常规——要表扬;当学生说出这样的数有无数个——给予掌声;当学生用表示——报以热烈的掌声。

七、尽量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教了小数四则混合计算后,布置学生星期天同家长一起去买菜,不超过20元,这个作业要根据市场价格、家庭成员口味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方案”,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数创新能力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数加减“四不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小数的认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