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2014-02-25李淼
李淼
所谓小学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就是日常所说的数学教学的“突破口”。通俗地说,就是“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垂线(是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途径)与直线(就是所学的内容)相交的这个“点”就是新知识的切入点,它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最佳路径。“切入点”选得好、选得准,就能发挥教学杠杆作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便会迎刃而解;而“切入点”选不准,教师茫茫然,学生更是如坠烟海,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怎样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教学背景
为此,笔者以小学数学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难点是十位上退一后,应该怎么算。笔者从对教材的理解入手,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之旅”。
第一次尝试教学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为了突破难点,笔者在讲授新知识前,安排学生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并出示了一些十几减几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然后,请一位同学板演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说一说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出当天这节课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让学生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
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50-26,并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如果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碰到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与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再用小棒和计算器验证这种方法的合理性,从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在学生掌握了50-26的计算方法后,尝试列竖式计算53-26,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最后,通过与复习题中列竖式计算不退位减法的比较,总结出计算的方法: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上退1作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减,而从十位退1后,十位就要比原来少一个十。同时总结出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注意点: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上退1作10,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减。
课后思考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笔者直接出示了题目50-26,让学生自主探索,也可以用小棒进行操作,留给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法。但在课上笔者发现竟没有一个学生主动用小棒去摆一摆,他们都是凭着原有的知识,直接在本子上列竖式计算,可真正列对的仅三分之一。他们并没有关注到十位的变化,而是仍和不退位减一样进行计算。后面的用小棒和计算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环节,变得苍白无力。例题的教学比较冗长,使得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缩短,学生在练习中也是频频出错。这不由得引起了笔者的深思:本节课重难点的切入点究竟在哪?仅仅是从不退位减出发吗?
第二次调整教学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课始,笔者依旧出示了一些十几减几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并请一位同学板演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说一说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出当天这节课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
调整切入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说:“今天小红和小明又在一起数邮票了。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53-6=47(张)你是怎么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又提出:“刚才我们口算出了53-6=47,我们一起来用竖式算算看。个位上3减6不够减怎么办?”稍后,教师做出小结:“是呀,个位上0-6不够减,我们就从十位退1,为了不忘记,可以在十位上点一个小圆点,表示从十位退一,然后再怎么算13-6=7。”
接着,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看计数器,3减6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十位上退的1到个位上就是10,也就是退一作十。这个10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就是13,然后用13-6=7。”之后,又提出:“那么,十位上怎么算呢?从计数器上,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5退掉1变成4,合起来就是44,谁能把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对此纷纷举手作答,他们已明白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随后,该教师在学生们已经学会做53-6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又引申提出了53-26的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们试一试,应该怎么算。进而比较:“这道题目和刚才算的53-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十位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学生的正确回答,该教师进行确认:“是呀,5不仅要退掉1,还要减去2。我们在53-6的基础上,十位上还要去掉2个珠子。”并进行教学课件演示。提出设疑:“十位上不是有5个珠子吗?现在怎么成4个珠子了?”并做进一步的比较:“53-26和以前学的58-26,十位上同样是5减2,怎么一个是3,一个是2呢?”
最后,教师做出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减,而十位上不要忘记先退1再减。”
课后思考 第二次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过程中,先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十位的变化,实现这个知识点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化,完成“内化——压缩——客体化”的过程,突出学习重点,分散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学生继续学习竖式计算53-26的“脚手架”,以此为基础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53-26时,学生就会快速进入学习的角色,缩短课堂预热的时间,错误率明显降低,算理更清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教材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个知识点,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个数学学习的平台,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了解知识间的联系,确定好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同时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找到个性化的教学视角,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实现同化与迁移,就能使课堂充满个性、闪烁着智慧、富有生命色彩;也能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对教学重点,进行变式、比较教学,大胆地脱离教材,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获得新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深化对教学重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