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地气的教改是条不归路
2014-02-25陈志文
陈志文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批判可谓不绝于耳。但以我国发展的现实来说,就像众多社会关注的领域一样,我国教育不被批评是不可能的。
受历史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我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理念,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思路。绝大多数家长嘴上说对孩子没有太高期望,但一旦面对孩子的教育,多数人都会走精英路线:不是选择最合适的,而是选择最好的——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这就必然导致我国的教育,将面对比任何国家都强烈的择校需求。
我们所套用的西方教育理念与体系,强调公办教育的基本服务功能,但却排斥择校需求,实际上是不符合我国国情与实际需要的。那么,怎么让多数老百姓满意?
老百姓的想法、观念,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一时无法改变,也不是教育部门能改变的,那么,我们就直接去解决他们的核心诉求——公平,即在给孩子择校时,我们需要给老百姓首先解决选择学校的机会公平,而不是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人大附中,办成清华、北大。
这就必须根据我国实际的社会文化、国情、社会保障制度等,断然抛弃西方所谓成熟的教育体系与理念,创造性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与制度,即在私立教育体系一时不可能建设完备的时候,在公办体系下,给老百姓创造公开透明的择校条件,比如统一考试等更符合中国文化的办法与措施。
考试这类办法虽然不符合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这是让我国教育接地气,是在教育问题上的实事求是!同时,政府需要有勇气,有担当。如果仍然按所谓专家“公知”们所指引的那条路,仍然按西方的那套教育理念体系走下去,就是一条不归路。这些年减负、择校治理的实践,也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虽然教育主管部门穷尽了所有办法,甚至不惜影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从教学到考试、家庭作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层面的规章制度,但孩子们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为什么会这样?同样,在美国,华人的孩子负担也是最重的,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家长在放学后把孩子送进辅导班,我们无法阻止家长正确或不正确的择校需求!
(摘自2014年1月3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