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重生活
2014-02-25王学芳
王学芳
在学校的教育生活中,每一种学习活动都对个体生命具有不容置疑的长远的影响性。美术教育活动进行的是“人”的教育与“美”的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美术学科教育,以珍视美术学科教育在个体生命成长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真正实现它的课程价值与育人价值。
美:打上学科特色的底色
追溯课程的价值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将来长远的整个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有其特殊的、个性的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位美术教育家曾说过:“学生在学习阶段所学习的美术知识技能,进入社会后,直接用到的机会几乎为零。”那么,美术课究竟该让学生获得些什么呢?仔细想想,我们的美术课只是通过美术课程这一媒介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运用美术让自己的生活美起来,体验美术学科的魅力。因此,美术课要美,先得珍视它在个体生命成长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它的课程价值与育人价值。
关注学生的所得 美术的诞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既依赖于外部环境,又对外部环境做出美的贡献,因此,美术课也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思考美术的问题,也不能脱离外部环境学习美术。那么,学生应该从美术课堂上获得些什么呢?生活中处处有美,而多彩的生活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的感受,没有对生活的细心与用心,就不会有充满美感生动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乃至享受到美。也因此,教师首先要处处留心生活,使生活中的有心,成为课堂上的别有用心,给学生提供美的生活素材,增强学生美的体验,让学生美得起来。
术:教师的示范方法
该出手时就出手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曾彷徨在“要不要示范”的误区中,认为示范方法是“教”,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又怕示范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路,而不敢示范。然而,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不要所谓接受式的教育。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有好的想法却无法表现出来,或不能形成美术作品,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因此,作为专职学科教师,示范是不可或缺的,课堂上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示范,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表现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是可以表现、创造出来的,而且并不难,维持住学生追寻美的兴趣和信心。
插柳乘荫还需有心 美术课堂中有效的示范,不仅能让学生拥有对美术学习持续的兴趣和信心,有时教师精妙的示范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教师的能力是征服学生心灵的钥匙。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从教师的示范中,学生在无形中能从欣赏变为模仿进而进入创作。好的示范能引导学生挖掘美的表现形式。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或知识渊博、或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在无意识中或多或少影响着一个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追求。
重生活:美术教学回归本质
根植一种意识 通过美术学科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的、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具有全面协调能力和美术素养的人,哪怕只是在学生初始萌芽的心灵中徐徐根植一种意识,一种让美术融入学生个体生命成长之中的意识,一种让美术特质介入对现实生活思考的意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这就如精心栽种一株稚嫩的幼苗,在它充分自由生长的空间和时间中,给予其有意识、有目的的激发。而美术学科则给予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和敢于标新立异的激发。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下,逐渐形成并凸显高雅、文明的生活艺术品位,对未来的发展求新、求异、求创造。
收获一份姿态 美术学习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学习,是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多元的艺术领域中去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格。学生个体生命的环境不是抽象的、知识系统的科学世界,相反,它是感性的、活生生的、现实的生活世界。正因为如此,观照“人”的发展的教育,不能把美术教学做成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美术学习对于自身生命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生活更有心些、用心些、精心些,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有独特的见解。为何人们会觉得在灯火阑珊的河岸边,傍着栏杆,伴着布鲁斯节奏,品着一盏香茗,是一种美的享受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且高于现实生活的浪漫情怀,是一个人生活历练积累后的自然流露,这与美术学科内隐的特质与内涵是不谋而合的。当然,这不仅是美术教育,还有做人、生活。让童年的痛苦、欢乐、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变得有意义,让美术教育教学回归本质,使学生借助学科的学习有点小资范儿、文艺腔,收获一份生活的姿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