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生的教育方法之我见
2014-02-25李奎录
李奎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71-02
小学生在即将毕业的一段时间里,学生思想波动性比较大,主要表现是:上课爱讲话,学习不专心,作业不能够按时完成,个别学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的男生为了能够引起异性同学的注意,故意违反课堂纪律,甚至与老师的言行和学校的要求对立,老师与个别学生关系紧张、僵化,如此等等,使班级风气、学校风气受到影响,导致班级成绩整体下降;同学之间冲突增多,个别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淡化;对老师的批评一时不能接受,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更有部分学生去网吧上网,出现吸烟、打仗斗殴等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呢?
一、生理因素
青春期的到来使认知能力还很薄弱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无法坦然面对生理的变化,太多的激情不知如何释放才好,心理更是变得浮躁起来。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有了吸引异性注意的朦胧意识;有极强的自尊心,唯恐在大庭广众之下得到哪怕是极小的批评,同时又极其敏锐,唯恐别人瞧不起自己。
二、社会因素
1.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视若掌上明珠,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这些学生任性、孤僻,不受约束。
2.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这些早早走上社会的失学学生,整天无所事事,盲目追随社会潮流,着奇装异服,留怪模怪样的发型,一副典型的社会小混混的样子,而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好模仿,所以也有留怪发、着异服的现象。
3.受家长教育方法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人生观,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根本把学习不当回事。
三、教师教育方法和学校管理因素
个别教师对学生关爱不够,由于教育方法的简单,不能和学生达成有效沟通,师生产生对立情绪,老师不仅劳神而且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学校在管理上不细致,缺乏有效指导和正面引导,很少组织有意义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的闪光点不能及时发现,及时鼓励等等。
四、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施以爱心,谨慎管理
1.真心关爱学生。课上、课下教师对“问题”学生要多关注,多了解,使学生真正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爱护。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谈心,争取有效的心理沟通,让学生信任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尽量不当众指责训斥,师生之间尽量不撕破脸皮,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有什么问题和心理话都能向老师倾诉,学生能与老师真正交朋友。
2.在教育学生时要讲究策略,注重正面、积极的引导。教师要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居高临下,威风八面,要了解班级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千万不要冷落他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不能简单粗暴,动辄批评,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对学生进行客观、正确、全面地评价,切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你的学生,使学生都能找到自我,树立信心,鼓足勇气,预备扬帆远航。我校学生张凯同学,上五年级时他父母离异,在爷爷奶奶家里生活,这时的他情绪低落,学校活动不愿意参加,还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苗头后经常找他谈心,学校也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教师充分信任该同学,让他帮助老师做一些班级管理工作,学校及班级的集体活动也让他参与策划和组织,该同学逐渐树立了自信心,并且刻苦学习,整个班级在他的带动下,学习风气逐渐浓厚,并被同学选为中队长,六年级下学期还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二)家校配合,分层管理
1.毕业班级的管理,要以班主任为核心,其它学科老师配合、班级干部为小助手的分层管理。班主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智能差异)发展方向、成绩优劣,分为若干层次,组成学习小组,着力抓“两头”,带“中间”,形成良好班风。
2.家校积极配合管理。一要多进行家访。教师最好能对每个学生普访一次,重点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情况。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更是定计划、定时间、定策略地进行重点家访,如果不能到家里家访就要用电话与家长沟通,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收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突出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增加家长和教师互通信息的机会,建立密切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三)学校要经常开展有益的活动
例如,定期开展《守则》《规范》知识竞赛,朗读竞赛,书法绘画展览,感恩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
总之,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工作,班主任教师要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多方面协调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