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2014-02-25高飞鹏
一.导入,创设情境,渲染情绪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先自由地出声读一遍。
(师板书课题、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1:这首词充满了愁绪。
生2:给人的感觉是女主人公特别的痛苦与感伤。
……
师:写“愁”的诗句能回顾一下吗?
生(齐):能。
生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3:李煜《虞美人》中写国破家亡之愁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师: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愁”是一个永恒书写的主题,在李煜的笔下,愁是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船上点点滴滴的忧思;在李白的眼里,此时愁不仅从水上到了船上,又到了天上,是一轮明月,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有关愁的一首诗词,到底“愁”在哪里?又是如何写“愁”的?
(师出示目标:1.涵咏字句,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2.鉴赏意象。)
二.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凄美的意境
师: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字字含愁、声声是愁”,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味道。
(师为学生配乐、学生自由读,师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这首凄婉哀切的《声声慢》?
(每个组都有学生举手示意,师找了一个平时回答问题不太积极的同学朗读,让其他同学评点。)
生:朗读得字正腔圆,但感情不够饱满。
师:那你能朗读出感情吗?(学生笑)
生:试试吧。
(读后,学生鼓掌,其他学生评点)
生: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感觉她就像李清照。(众笑)
生: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学评点很好,是呀,我们要想读好一篇诗词,必须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读愁情,解读手法
师: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
生:两句分别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我们先看看诗歌开头直接写愁的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许多的叠词。
师:把运用叠词的这几句话读一遍,想一想如果把它换位,变成“惨惨凄凄,清清冷冷,觅觅寻寻”,可否?
生:这段文字中“寻寻觅觅”是一个“找”的状态,“冷冷清清”是有一种环境,一种冷清的气氛,“凄凄惨惨戚戚”是内心的感受,换位不足以清楚地表达意思。
师:这几个叠词很讲究顺序,“寻寻觅觅”是一个过程,“冷冷清清”是一个寻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内心,“冷”在这里不仅指的是环境的冷清,而且也指“心冷”。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再读一遍。体会叠词应用的效果。
生:有升华感情的作用。
生:起到强调的作用。
师:除此之外,叠词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因此叠词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升华、强化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体现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再次读,教师板书: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直接抒情 找词眼、明词情)
师:《声声慢》读后让人有一句一泪、满纸呜咽之感,是缘于意象词合理的选用,同学们试着找找这些意象词。
生:梧桐、黄花、雁、淡酒、细雨。
师:意象是古诗词的生命细胞,意象词准确的解读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心灵。“三杯两盏淡酒”里“淡酒”能换成“浓酒”吗?“梧桐更兼细雨”里的细雨能换成“大雨”吗?
生:不能,因为快乐时光已经远去,任何美味佳肴对李清照来说索然无味,何况酒呢。
生:“淡酒”来写作者的“浓愁”,酒的烈压不住作者情的愁。
生:我觉得这里的“细雨”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师:理解意象词一定要找到意象词本来的意义,然后分析它渗透的情感,像这个“细雨”与“滂沱大雨”相比,如实如物,如梦如幻,表达了连绵不断的愁思,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给人雨打梧桐叶的感觉,一声声,一叶叶,字字都是愁,可以说,作者把自己的愁融进了字里行间,融入了景物。剩下的几个意象词,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赏析,注意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讨论,不要当一个旁观者。
生:我觉得通过“窗儿”这个场景将作者那种浓浓的愁意散发出来,强调了那种孤独的氛围。
生:“黄花”我觉得写出了那种凄冷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孤苦的心境,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愁苦心情。
生:把自己比作黄花,如黄花一般凋零,表达了她亡国之恨的苦意。
师:李清照的《醉花阴》里面也有“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它们表达的意义一样吗?
生:首先我觉得第一个“黄花”是以花喻自己,愁得像“黄花”一样,第二个是比喻自己的愁多得可以“堆”起来。
生:这里的“黄花”并不是自己,这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了什么?史书记载,李清照当年也是一个爱美的词人,曾和丈夫有过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可以这样说,他们“诗书唱和,绣花捕蝶”,生活得非常有雅兴和诗意。
生:我鉴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里的“雁”。因为北雁南飞,雁走了,只留下思念与期盼,由雁群看到悲愁,悲从中来,触景生情,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生:因为雁属于候鸟,候鸟每年都随着气候而迁徙,过雁象征离愁,自己和丈夫生活在北方,因为一些原因迁到南方,自己看见大雁可以北归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归,表达的是思乡之情。endprint
(师板书:2.间接抒情 找意象、悟词意)
四.潜入,知人论诗,解读作者“愁”情
师: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融进了太多愁,那么到底为何而愁,真实的李清照到底一生有哪些经历呢?她又在寻觅什么?让我们一起欣赏中国传媒大学陈冰晶在CCTV—3深情的朗诵《李清照》。
(视频内容:此时的李清照已近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几多欢笑,几多希冀。几多离索、几多悲戚。如今,这一切化作她一生的寻寻觅觅。记得十八岁那年,美妙的爱情来临,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细腻与敏感感受着丈夫深沉炽热的爱。此刻,这份柔情蜜意支撑着她的生命,充实着她的灵魂。“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靖康之乱,风云突变,国仇家恨,霜雪共寒。一个在平凡中受难却在不平凡中抗争的女子,忠肝义胆,铁骨铮铮。)
(动情的朗诵感染着学生)
生1:因为后来她流落到南方,所以我觉得她在寻觅依靠,寻觅家的感觉。
生2:她在寻觅一个可以给她生活安慰的人,可到最后才发现依靠已经没有了。
生3:李清照先寻,寻不见继而觅,觅不见继而发出感慨,她寻找的是她温暖的港湾和甜蜜的回忆。
生4:李清照与丈夫曾经共度欢乐时光,谈古论今,花前月下,约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丈夫已死,她寻觅感情上的慰藉。
生5:李清照不仅寻觅一个温暖的小家,而且还在寻觅一个温暖的大家。
师:《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此时,诗词包含的感情已经从简单的儿女情长上升到国家失去中原的一种忧郁,词里的愁已经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了。
(师板书: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4.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师小结:回首词里的李清照,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位寻寻觅觅的女神,她“终生求美,把心撕碎,铸就无穷的美留给了人间”。其实作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者来说,我们不也是人生的寻觅者吗?
中国的文学作品是讲究含蓄的,像《声声慢》整首词,没有一滴泪,却一句一泪,满纸呜咽,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作者文字里的愁情,我主要采用了由意象词的解读到意境的理解,通过读、听、赏、悟,最终达成目标。我感觉有几点成功的做法:
1.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巧妙整合。本节课,我把多媒体手段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如学生朗读时的配乐以及《李清照》朗诵视频的欣赏,使情境创设比较丰富。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这样做不仅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联想,而且渲染出浓重的情感氛围,从而自然而然的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2.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都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为了达成既定目标,我围绕《声声慢》这首词“情感是什么,如何表达情感、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情感”三个主问题合理设置几个支问题进行教学。这样凸显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品味了诗歌的语言、学习了手法,而且让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
3.替换法的应用。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很多,但我感到替换词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替换比较中更容易使学生发现语言应用的差异性,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例如,淡酒换成浓酒,细雨换成滂沱大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惨惨凄凄,清清冷冷,觅觅寻寻”等,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语用能力。
高飞鹏,语文教师,现居内蒙古包头。责任编校:王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