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如何表现真情实感

2014-02-25王兆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波澜情感文章

文章不是无情物。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更有“一枝一叶总关情”之说。情真方能意切,情深方能意长。正基于此,2001年开始全国及各省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无一例外在基础等级里增加了“感情真挚”这一要求。这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却又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以动人的情感去感动阅卷老师,让他们“不给高分也难”(何永康)。

所谓“真情实感”,是指真挚的情感,实在的感受。“真情”,当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实感”,当源乎思考,不矫揉造作,不虚与委蛇。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疾恶如仇,激浊扬清。努力接地气,汇聚正能量,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做事为文都能够自觉的以真善美为基准。

一.选材贴近生活

选材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从选择的对象来看,首先,我们强调真实性,要选取真实的材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近年来发现一些考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自己“残疾”之类的假情节;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编造的东西是难以写出真情的。那些老掉牙的人们熟悉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也不宜入文,不能像往年一样,为数不少的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狼来了”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单调熟悉的材料会降低读者体会文章情感的兴趣。

其次,我们强调生活化,要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选择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等。身边的人和事、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高考作文正是为了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高三的学生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关注时代、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如,1999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情感,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习惯》中所写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还恋着那苦涩的三尺讲台,蹑手蹑脚躲到教室的窗户下听课。但是,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平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二.表达多样灵活

要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仅仅有真切而深刻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比如:

借景抒情。情和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项脊轩志》中有这么一段有情之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这里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若也能这样饱蘸深情的描绘出一种境界,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然能博得高分。

托物言情。表情达意讲究个含蓄,这其中寄情于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文章不是空洞的在写情,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在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之上,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形象美、含蓄美、蕴藉美。古人是很懂得运用这种方法的,像欧阳修的《秋声赋》、周敦颐的《爱莲说》等,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作品。2012江苏卷“忧与爱”中一考生这样倾诉:“你(梧桐)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自然涌上心头。

细节传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中的赤兔马的哀嘶、叹息、哭泣,这一个个动作传神的描绘出了赤兔马的赤胆忠心。又如《昭君的选择》中这么一个细节:“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的颤抖着!”这里的细节描写十分真实,将王昭君内心的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用独特的视角,真切的 语言体现了自己对王昭君内心世界的解读,文章自然产生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从中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三.情感见其波澜

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文章中设置一些悬念、误会、情感冲突,不仅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因为悬念、误会、冲突等是最易揪住读者之心、撩拨读者之情的,他们在寻求悬念的真相、误会的冰释、冲突的化解的阅读中,自然使得文章要表达的情感逐步得到强化,从而在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记。尺水兴波,方显抒发情感之本色。

突转起波澜。林经理以前老是夸儿子老实、懂事、乖巧。这个学期儿子上初中了,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忙,不知怎么回事,儿子竟然不听话了。才三个月,他就被老师“请”了三回:第一次跟同学打架,第二次晚自习旷课,第三次拒绝值日。每次教育儿子,儿子又表现得很听话:“爸,下次我不会了。”林经理便宽宽心,回公司去了。

没想这次,老师又打电话过来了:林林故意砸坏了班上的花盆。把儿子领回家,他再也忍不住,狠狠心给了一巴掌:“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屡教不改!”

……

文章就此写下去一般思路是“顺理成章”地父子二人的如何尖锐对立,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只能算那种一开头就让人能看到结局的一般的文章,转一下,却别有洞天:

儿子哭了,说:“爸,我其实不想这样……我就是想见你……你天天忙生意,家里很久都见不到你,我……就是想见你!” (2002全国卷《心灵的选择》)

只此一转,一个平常的故事一下子给人以不平常的感觉。不仅如此,人物的个性从文字里一下子跳到我们的面前,人物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许多,文章的主旨也由此别开生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误会生波澜。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猎狮》)

作者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巧借电文之误会在一篇百十来字的文章里掀起三个波澜,真可谓匠心独运。

悬念兴波澜。为什么?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2011江苏卷满分作文《好奇心》)

文章之所以成功,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情节引人入胜,而这一点正在于作者在构思时运用了悬念之法,将读者的心弦牢牢把握住了。

诚然,情感真实的前提是“真”,是“实”。但是“真”而不“善”,“实”而不“美”,却是写作的大忌。“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就写作而言,我们必须强调它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必须有写作者的思考与加工,我们必须在如何表现情感上痛下功夫,才能真正放飞真情实感,使活水而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至善至美的意境。

王兆平,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东台。责任编校:舒 坦

猜你喜欢

波澜情感文章
波澜
情感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