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考查题例析
2014-02-25陈清华
语言文字运用为高考必考内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是: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样式,主观题一般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内容,相应的能力层级为“E”,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纵览近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和各省市卷,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考查题形式灵活多样,既有仿写、压缩、语言表达连贯和得体的常规题型,也有设定情景的现场对话、图文结合和图表分析题。但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是语言表达连贯和得体、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
前不久,笔者应邀为某教科所命制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根据要求,该试卷须参照全国卷设置三道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考查题,分值15,必须原创。
这三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简析如下:
1.某地举办一个大型文化节,打出了这样一幅标语:“笑纳八方客”。请你从语言得体的角度对标语中“笑纳”一词的使用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字。
说明: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要求对指定的词语进行评价,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使用语言。
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题例甚多,但本题不是要求简单地做出判断并修改订正,而是要求“从语言得体的角度”对“笑纳”一词的使用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对语言表达“得体”能力的考查就变得灵活起来、丰富起来,命题充分体现出了“陈字见新”的特色。
本题考查的针对性很强,社会上语言使用不得体的情形时常可见,“笑纳”的误用可算是典型。动辄“笑纳”别人的东西,张口“笑纳”他人的意见,谦词敬语错用而浑然不知。报刊、影视作品也不乏错用“笑纳”的例子,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这里的“笑纳”就是明显的敬词自用。
我们在做这道题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答题时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笑纳”是敬词,只可他用。(2)“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3)“笑纳”的对象是别人送的物品(人被当作物品送人的情形不多)。(4)“笑纳”改为“笑迎”即可。
2.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文字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言准确,语意连贯,富有哲理。每处内容均为8字。
①“________,________”,从善之人行善积德,其思想境界就会自然提高升华,虽然像登山一样步履艰难,但确实是在提升着自己,逐步走向高尚,走向美好;而从恶之人则恰恰相反,其未来的命运就如高山崩坍一样,急速地走向堕落,走向毁灭。
②“________,________”,爱是可以传递的,传递爱就像送人馨香四溢的鲜花。当我们施爱于人时,别人就会感恩,奉献爱心的人也会更多地得到别人的关爱。传递爱的人会收获幸福和快乐,心灵会不断地博大、温煦、丰盈。爱心互动,遍地花开。
说明: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从语段中准确筛选信息并在规定的字数内加以概括,重点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考查的是根据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概括语意的能力。
常见的“压缩语段”,多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给某某下个定义”“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 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变繁为简”。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原创题,旨在通过语言表达应用题间接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是极富新意的“压缩语段”考查题。站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角度,补写属于扩展,但扩展的内容由语段中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语段的归纳和概括,这又属于压缩语段的性质,一道题中,既有扩展又有压缩,设题科学,具有灵活性。补写的第一环节是研究语段中已经给出的文字或题干中的显性或隐性信息,这些文字或信息决定了补写的内容,使试题具有指向性。
本题题干为“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文字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言准确,语意连贯,富有哲理”,且有“每处内容均为8字”的限制,考查指向很明确。画线处的内容必须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补写;“语言准确”暗示了答案的确定性,照应了材料中的两处引号;“语意连贯”是要求补写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材料要话题统一,中心一致,前后协调;“富有哲理”则要求补写的内容语言凝练,富有内涵。“每处内容均为8字”的限制是在暗示考生正确选择答题的形式。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干,仔细读材料,注意“8字”之限,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正确解答这道题应该不难。
3.把下面的长句加以改写,用四个连贯的短句来表达,使意思更加容易理解。不可改变原意,可增减必要的词语。
这些文句的深刻内涵即作者因杜甫诗才旷世却不能见用于世而生发的不平之气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
说明: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要求把一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重点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变换句式主要考查根据特定要求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变换的能力。变换句式要求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依照试题的要求,重新组织语句。句式的变换,只是句子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句子内容的改变,变换的部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保持连贯一致。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变换句式的试题通常采用互换和重组两种形式,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多采用重组的形式。
长句和短句是就单句而言的。一般的单句中那些结构复杂、用词较多的句子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长句一般有如下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较为复杂,二是并列成分用得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方法是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句子主干(与主干关系特别密切的修饰成分也要提取出来),使之单独成句,该主干句或作为首句总领以下句子,或作为末句总括以上内容。然后分析修饰语(定语、状语),将修饰语变为分句或单独成句,再将这些短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本题看似一道中规中矩的句式变换考查题,但是长句结构较为复杂,语意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提取主干时会发现宾语中心词不是一个,而是“责任感”和“反思”两个词语,提取主干使之单独成句时,可以把与主干关系特别密切的修饰成分“社会”和“沉痛”也提取出来,主干句就是第①句。第②句一定要把“生发的”变为“生发出”,使之充当该短句的谓语。由于试题要求写四个短句,第③句和第④句要分别表述“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的内容。
附答案:
1.“笑纳”,敬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从“笑纳”一词本义看,它是有专指范围的,只能纳物,不能纳人。“笑纳”当改为“笑迎”。
2.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也可写为“予”,“留”也可写为“有”)
3.①这些文句的深刻内涵是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沉痛反思。②作者因杜甫诗才旷世却不能见用于世而生发出不平之气。③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作者的社会责任感。④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
也可以这样回答:
①这些文句的深刻内涵是作者的责任感和反思。②作者因杜甫诗才旷世却不能见用于世而生发出不平之气。③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作者的社会责任感。④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
语言表达得体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压缩语段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信息不丢失,继而归纳相同信息,删繁就简,使语句简洁,然后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合理地根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结构和层次进行压缩,合理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变换句式的考查,要求考生首先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再仔细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变换句式,同时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最后还要检查变换后的句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意。
语言表达得体、压缩语段和句式变换都是备受关注的知识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无论是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重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陈清华,语文教师,现居安徽砀山。责任编校:郑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