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2014-02-25姚丽君姜玲玲庄朋凤
姚丽君 姜玲玲 庄朋凤
[摘要] 目的 研究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9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快,不良反应少,Hp清除率高,是根治Hp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三联疗法;复合乳酸菌胶囊;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42-03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益生菌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Hp)的作用[1],揭示了微生态制剂在根治Hp治疗中的前景。复合乳酸菌胶囊是由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和嗜酸乳酸菌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主要特点是活性不受抗菌药物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对4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96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7~75岁,平均(46.5±11.5)岁;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8~75岁,平均(47.5±1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感染程度及溃疡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研究方法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本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患者均为经快速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患者,胃镜下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且溃疡直径≥0.5 cm;同时排除胃溃疡合并穿孔患者,4周内服用过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胃恶性病变患者及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予奥美拉唑20 mg,1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阿莫西林1 g,2次/d,疗程30 d。治疗期间忌烟酒。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复合乳酸菌胶囊(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I9980184)2粒,2次/d,疗程30 d。治疗期间忌烟酒。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指标 对治疗过程中所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疗程结束后4周,所有患者均经内镜与HP检查,观察HP清除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2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 治疗前后均取同一部位黏膜2~4粒进行病理检查,采用4分制对浸润程度进行观察,0分:检查结果正常,无浸润;1分:轻度浸润;2分;中度浸润;3分:重度浸润。
1.4.3症状缓解程度 0分:无症状。1分:提醒时有轻微症状。2分:有症状,但不影响生活与工作。3分:有症状主诉,且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
1.5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自觉主、次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显示溃疡完全消失,病理检查无活动性炎症;显效:患者自觉主、次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内镜检查提示溃疡消失或留有瘢痕,病理检查活动性炎症明显减轻;有效:内镜提示溃疡面积缩小≥50%,病理检查炎症有所减轻,主症、次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Hp清除以阴性为判定标准。总有效数=痊愈+显效+有效。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痊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Hp根治40例,根治率83.33%,对照组Hp根治29例,根治率为60.42%,观察组Hp根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有3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头痛,1例腹泻,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有12例不良反应,其中头痛2例、腹泻2例、便秘2例、腹痛2例、恶心2例、呕吐1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与黏膜中性粒细胞比浸润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与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胃黏膜中首次被分离出来后,临床对Hp的研究就一直未间断,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显示[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合并Hp感染的约占95%~100%[4],而胃溃疡患者合并Hp感染的患者也在80%以上。Hp感染导致溃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在Hp与胃酸侵袭协同作用下,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减退[5]。而Hp可通过各种方式移生于胃黏膜,加大了胃溃疡治疗的难度,容易导致复发和治疗失败。由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已经阐明,因此,临床将Hp根治率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已经阐明[6],因此,临床针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也相继问世,包括传统的四联疗法,在四联疗法基础上改进后的三联疗法均为针对根治Hp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多年的应用中对控制消化性溃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结合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三联疗法是临床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Hp根治率在80%以上。但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7],使用量的增加,耐药菌株出现的风险性日益增加[8],而且两种方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造成治疗失败[9,10]。
复合乳酸菌胶囊是非处方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助消化,调节肠道菌群及调节由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包括急性和慢性腹泻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该药可与多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合用,如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合用均不影响其疗效。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后,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和嗜酸乳酸菌能在肠内繁殖,产生乳酸,对肠道内腐败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肠内发酵,调整肠道菌群,缓解消化道症状,减少胀气。本研究在三联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治疗,从治疗效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与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83%;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对疗效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与Hp根治率显示,观察组Hp根治率83.33%,对照组Hp根治率为60.42%,观察组根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不仅可提高Hp根治率,而且还可降低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已证实乳酸杆菌是胃肠内的长驻菌,其作用在于维持胃内生态平衡,分析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应用三联疗法的同时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当乳酸菌在胃内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大量分泌乳酸,调节胃内微生态,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二是抗菌肽类物质与乳酸相结合,提高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三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从而降低Hp的致病性;四是乳酸杆菌的代谢产物能抑制Hp的黏附力和侵袭性;同时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不会引起菌群失调。
[参考文献]
[1] 张勇,李锦霞. 布拉酵母菌对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0):928-931.
[2] 张丽艳,吴战军. 序贯疗法和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J]. 胃肠病学,2013, 18(5):286-291.
[3] 詹春光,李健. 莫西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032-1033.
[4] 成虹,胡伏莲,张国新等. 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9-82.
[5] 陆华,黄鸿敖. 3种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 中国药房,2007,18(17):1294-1295. [6] 王荣欣,秦俭. 10日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2009,38(18):2322-2323.
[7] 彭海波.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J]. 四川医学,2013,34(3):434-435.
[8] 朱帝玲,杨慧明,李晋蓉等.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系统评价[J]. 临床儿科杂志,2011, 29(3):278-282.
[9] 安菊芬,杨国平. 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32例[J]. 中国药业,2013,22(3):61-62.
[10] 刘志鹏,邹利权,游斌,等. 微生态制剂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09,38(5):542-543,583. (收稿日期: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