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

2017-02-28朱秀华

医学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朱秀华

摘要:目的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与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两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即77.08%、27.0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提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进食后上腹胀痛以及反酸等,该疾病的出现与患者机体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之间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1]。相关研究表明,清除患者机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临床采用西医治疗该疾病时,疾病治疗疗效不甚理想[2-3]。为了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对照分组研究,现将具体研究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选出9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29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在22~63岁,平均年龄为(38.46±3.55)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08±1.41)年。观察组中,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在23~64岁,平均年龄为(38.53±3.32)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12±1.28)年。经比较,组间检验值为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温水送服500 mg阿莫西林胶囊(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34)、500 mg克拉霉素胶囊(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2)以及20 mg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10), 2次/d,且所有药物口服时间保持一致。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半夏泻心汤,汤剂主要配方:6 g黄连、9 g炙甘草、9 g干姜、9 g人参、9 g黄芩、12 g茯苓、12 g厚朴、15 g大枣、半夏15 g等,汤剂煎煮时间≥30 min。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 w。

1.3疗效评估标准 疗程结束后,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黏膜活动性病灶明显消失,尿激酶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呈阴性,视为显效;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黏膜活动性病灶有所减小,尿激酶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呈阴性或阳性减弱,视为有效;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黏膜活动性病灶无明显变化,尿激酶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视为无效[4]。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此外,观察统计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腹胀、皮疹等,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试验中所出现的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t检验与χ2检验,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当数据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明组间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检验值为(χ2=3.87,P<0.05),数据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统计,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恶心呕吐,1例面色潮红,1例腹泻,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共出现13例不良反应,其中7例恶心呕吐,3例面色潮红,2例腹泻,1例皮疹,其不良反應发生率为27.0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检验值为(χ2=5.79,P<0.05),数据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时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杀灭、消除幽门螺杆菌,但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加之随着抗生素应用种类的增多,患者机体内耐药菌株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状态,在此情况下,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5]。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不仅能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显著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本研究观察组所采用的半夏泻心汤属于纯中药成分汤剂,于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6-7]。其中,黄连中的生物碱能在抑制幽门螺杆菌新陈代谢的同时起到解除痉挛、镇痛效用;半夏、干姜辛温开结、调理脾胃;白术、茯苓可调节胃肠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人参、甘草益气补虚[8]。总而言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于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提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杜坤庭,杨伟捷.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414-1415.

[2]胡立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2):83-84.

[3]艾力江·买买提艾山.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5,23(07):29-30.

[4]周会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6):907-909.

[5]崔晓丽.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0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14(04):93-94.

[6]徐占国.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论治温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15(05):92-93.

[7]韩品旭.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5):46-47.

[8]于波.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3):20-21.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复方黄连素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复治中的疗效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不同疗程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