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手机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014-02-24李新梅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1期
关键词:手机控校园小学生

李新梅

“控”,取英文complex(情结)的开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现代社会流行各种“控”,从美食到时尚到游戏到明星,无所不能“控”。而这种“控”现象也逐渐波及校园,小学校园的“手机控”一族越来越多。这样的“手机情结”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选取了五、六两个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调研。

一、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有手机

手机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的沟通工具,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也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次调查的我校六年级300名学生中,96.5%的家庭为学生配备了电脑,58.5%的学生有手机,近七成的学生接触过iPad之类的平板电脑,八成的学生每天都会上网。

二、美好的初衷:方便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90%的家长为孩子配备手机,为的是方便联系孩子,尤其是工作繁忙、家离学校较远的家庭。不但可以随时联系孩子,还可以及时地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等信息。

60%的家长为孩子配备手机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开通网络的手机,可以随时“百度”到自己想查的资料,希望手机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

三、校园“手机控”现象的思考

1.小学生本能的好奇心理造成的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变化特别激烈,“长大”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并逐渐地开始否定家长,否定家长的观点,否定家长的做法,希望能够独立。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交流,转而喜欢和同龄人交流,他们还对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手机、网络恰恰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尤其是不擅长面对面交流的孩子。网络给了他们需要的空间,让他们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

2.小学生缺乏自制力造成的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是有限的,日复一日枯燥的学习让他们产生了厌倦心理,而丰富奇特的网络世界会带给他们全新的感受。试想,学习和一款多功能手机哪个更能吸引学生?显然是后者,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甚至工作人士都对手机的各种功能产生各种依赖,对于小学生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如果有一个手机在他身上放着,他也许会上课的时候拿出来偷偷看看自己的菜有没有被人偷,也许会在本该休息的时间拿出手机偷偷玩游戏,也许会在课间选择不出去活动而是选择一起讨论大家手机上添了什么新歌。

3.畸形的攀比心理造成的

很多学生要求家长配备手机是出于方便学习和联系的理由,但实际更多的还是因为攀比心理在作怪。看到别的同学有了自己没有好像就落后了,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也有这样的攀比心理,觉得别人的父母能给予孩子的自己也能。这样的攀比心理实际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学习受挫自信不足造成的

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不如同学的孩子,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经常受到家长的责怪,长此以往造成自信缺失、交往受挫,而手机和网络这让他和这些挫败隔绝开来。

心理学家肯纳斯·乔恩把“控”手机的青少年称为“活在气泡里的世代”。他认为,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这一层气泡隔绝了“自我”和外界的关联,让人变得更加孤独,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懒散、消沉。

五、孩子“手机控”应当予以“控制”

无可否认,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体、一种载体、一个虚拟世界。不管用什么方式上网,互联网是属于全人类的,同样也是属于少年儿童的。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使用媒介的权利,有闲暇和休息的权利。上网是儿童青少年的权利,老师、家长,甚至全社会要做的是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利用互联网,而不是拒绝甚至放弃。

1.让孩子充分认识沉迷手机的危害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自己认可的行为,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产生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对于沉迷手机的孩子,需要让他认识到“控”的危害。家长和学校要通过身边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平和的沟通交流,努力让孩子达成共识,不要情绪过激,也不可危言耸听,否则会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造成反效果。

2.对孩子使用手机给予科学的引导

作为学校,不能硬性禁止,况且禁止也没有适用的法规。学校应该从理解学生、体谅家长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

比如,规定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时候不该使用,或者可以考虑,当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能否暂时帮助管理手机,学生放学后再归还。虽然这样麻烦一点,但学校管理手机对学生却是有利的,尤其是可以避免上课时玩游戏等。

作为家长,更应该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告诉孩子购买手机的目的是为了有利学习方便联系,而不是影响学习导致成瘾,让孩子了解手机辐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发育和成长,告诉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视力等等。要适当规定孩子什么时候使用手机,使用哪些功能,限制手机流量等等,不能因为过分疼爱而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3.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人往往越是空虚枯燥的时候,对一种事物的依赖性就越大。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运动等。家长要舍得抽出时间,利用周末带孩子走到户外去,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让孩子充分地感受亲情,接触世界。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互动的团体活动,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慢慢地,孩子自然会对手机的依赖有所降低。

4.利用同伴的力量分散注意力

家长要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不要认为孩子和朋友交往会影响学习而限制孩子交友,应当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信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时,手机就不那么重要了。

家长还可以请孩子和朋友相互监督、提醒,在孩子违规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提醒,甚至可以联合好友的家长,共同参与到戒除手机成瘾的“活动”中来。

学校和家长要对校园“手机控”现象能够有清醒的认识,理性地对待,正确地引导;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努力让网络真正成为孩子开阔视野、学习知识的好帮手。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机控校园小学生
“手机控”父母让孩子很受伤
高职学生课堂“手机控”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学霸成了“手机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