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探析—以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

2014-02-24徐征和李秀梅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文课程设计水资源

赵 强,徐征和,李秀梅

济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课程建设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探析—以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

赵 强,徐征和,李秀梅

济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本文在分析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必要性及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适应形势、准确定位、系统规划、凝练特色、强化实践” 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思路的指导下,按照“进行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的要求来达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最后提出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为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就是优化课程体系,即构成课程体系的各类课程组成部分以及各门课程之间所建立的组织关系,通过重新调整、改造,使课程各要素相互配合,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我国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开始于1915年,由李仪祉先生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开设水文学课程[2]。从建国初期借鉴“前苏联”办学经验,历经“大跃进”、“十年动乱”和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现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3-5]:(1)第一阶段,专业名称为陆地水文(1952~1993年),此阶段的课程设置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工程水文为主,此阶段开办该专业高等学校有5~10所;(2)第二阶段,专业名称为水文与水资源利用(1994~1997年),该阶段的课程体系已较多考虑水资源与水环境内容,此阶段开办本专业也有5~10所高等学校;(3)第三阶段,专业名称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1998年至今),该阶段较大幅度拓宽了专业内涵,开办本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达40余所。众多高校设置该专业,说明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社会更多关注,表明该专业近几年来在高等国民教育中发展速度较快,水利事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增加。

本文以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探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与途径。

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前身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下的一个方向,始建于2004年,而作为专业则于2010年正式招生,依托资源与环境学院建设。目前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50%以上具有工程实践经历,已经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能够为高水平工程教育提供充分知识储备和质量保障的教师队伍。为使所培养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为社会输送行业所需人才,近年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演变为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而原有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大纲已不能很好地顺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逐渐显露其弊端。同时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自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被发现。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应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并结合本院校自身办学特色,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而成。当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行业需要具备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当前学院的培养方案中涉及相关知识的课程较

少,笔者认为需要增加相关课程,譬如“水文统计”、“水文测验”、“水文预报”等课程。

2.个别课程存在课时短、学分少等问题

如当前开设课程中的“水利工程经济”课程,2个学分,32个学时;“水资源计算与评价”课程,2.5个学分,40个学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课程,2.5个学分,40个学时。这些课程都存在课时短、学分少等问题。致使授课过程中部分重要知识点无法充分展开,影响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掌握,而学时过短,又易使学生产生该门课程不重要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正确态度。

3.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也不尽合理

当前,学院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计的科目较多,包括了12门科目,共35个学分,课程设计时间却普遍较短,如“水资源与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水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设计”均为2周。另外,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内容无法实现等等。

总之,原有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显露出其各种弊端,随着水文专业目标的调整,急需对其进行优化。

二、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思路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可以概括为“适应形势、准确定位、系统规划、凝练特色、强化实践”等5个方面。

1.适应形势

通过定期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跟踪调查毕业生的现状,确定出当今社会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在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

2.准确定位

定位包括专业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学生就业定位等几个方面。确定出的专业定位必须符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也就是符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定位、人才类型定位等方面。

3.系统规划

课程体系的系统规划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指导,处理好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以及课程的前后衔接顺序等问题,规划后的课程体系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凝练特色

必须结合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及服务面向等来确定专业的特色,体现出与其他高校所办专业的区别。

5.强化实践

通过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践、生产实习等。

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途径

在上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指导下,具体按照“进行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等步骤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1.进行专业定位

通过定期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跟踪调查毕业生的现状,我们认为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水利工程建设、水文与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主要从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质监测、水文资料的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方案编制和水文水利计算等工作(见表1)。

受到中考等升学考试的影响,大部分语文老师功利性思想比较重,对名著导读部分不够重视。同时作为新的教学板块,老师也缺少教学经验,在名著导读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枯燥陈旧,再加上许多老师本身也并未深入阅读过原著,缺乏体悟与理解,给学生的讲授也就更如空中楼阁了,很难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1 我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定位

2.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是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高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和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面向全国招生。在对水利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及跟踪调查毕业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具体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胜任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和国土等部门的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3.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进行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

要求,本专业确定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相对应的课程表(见表2)。根据表2中的各工作岗位对应的课程设置,通过优化调整,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和集中实践平台,4个平台下设7个模块来构成。具体各模块课程(学分)所占比例见表3。

4.各课程模块的具体设置

(2)通识教育核心课模块。设置有“文化传承与文明对话”、“人文与艺术”、“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科学与技术”和“生涯设计与生命关怀”等,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

(3)通识选修课模块。本科生四年中,通识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为6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

(4)学科基础课必修课模块。包括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基础化学、专业导论、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气象学、自然地理学、水力学、水文学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学、地下水水文学。

表2 我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岗位分析

表3 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学分分配比例统计表

(5)专业课必修课模块。包括的课程有:水文预报、水环境化学、水利经济、水文测验、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

(6)专业课选修课模块。共设40余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视野。主要有水资源工程学、生态学、遥感原理与

应用、环境学、水资源管理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与管理等。

(7)集中实践必修课模块。包括的课程有:军事理论与训练、工程制图实习、水文学原理认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工程测量学实习、专业基础综合实习、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毕业实践及毕业设计。

四、结论

高等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在分析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必要性及济南大学现行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适应形势、准确定位、系统规划、凝练特色、强化实践” 的优化思路指导下,按照“进行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的步骤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最终提出了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新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在2013年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以往的培养方案,相关课程的内容得到了更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1] 曾冬梅.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面[J].高等理科教育,2003,(2):34-38.

[2] 宋松柏,康艳.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1,(3):68-73.

[3] 陈元芳,芮孝芳,董增川.国内外水文水资源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67-70.

[4] 陈元芳,董增川,任立良,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20-22.

[5] 周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56-58.

Titl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Taking the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University of Jinan as an Example

Author(s): ZHAO Qiang, XU Zheng-he, LI Xiu-mei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overall optimization

G642

A

1006-9372 (2014)01-0027-04

2014-01-1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DL001);济南大学科研基金(XKY1310);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ZC12108)。

赵 强,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文与水资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水文课程设计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