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难题

2014-02-24周骅未名生物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种子公司盈利种业

文 | 周骅 未名生物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难题

文 | 周骅 未名生物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创新难是当前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种业尤其为甚。从种业产业的形成来看,我国农资市场放开以后,一部分有农业局种子管理站从业经验的人离开体制进入市场“倒卖”种子。在当时,种子的唯一来源就是农技推广站等国家育种单位,各县、乡种子公司仅负责推广。这种发展起源模式就使得我国种子公司天然地带有了“拿来主义”的商业心理。到今天,我国种子企业有专业育种团队的历史还不超过二十年,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依然很弱。

农业企业盈利能力有限

盈利能力是决定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盈利能力弱,企业还在为生存挣扎就难以顾遐科研创新。另一方面,企业难以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又直接影响了企业研发动力。影响农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复杂,比如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问题在种业企业尤其突出,一个好种子培育成功进入市场,不到两年就被大量“套包”。以杜邦先锋在中国最成功的“先玉335”玉米种子为例,进入市场不久,就被严重“套包”,据估计,该种子的实际种植面积大约是杜邦先锋所卖出的两三倍。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以好充次”的套包怪象:一些种子公司经过审定认证后的种子,经过大田种植时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维持品牌名誉,高价购买好种子“以好充次”;在原有一代种子为市场所广泛青睐的情况下,新种子即使具备更好的性能也很难为市场所接受,为继续挖掘原有种子的市场价值,种子公司“以好充次”。但无论是哪种情况的套包,都反映出种子审定管理、种子鉴定技术等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息息相关。

知识产权保护艰难,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很难建立起来,种业要做大、做强就很难实现。在这个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应对的新模式,比如一些种业公司将业务从种子研发拓展到农业生产,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由基地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水肥管理、统一产品销售,这虽然保障了其所研发的种子利益不受市场干扰,但是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科研资金匮乏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最大的困难在于科研资金匮乏。如笔者所了解到的一项水稻基因激活标签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水稻所有基因的功能,重点关注水稻的抗逆、抗旱、抗冻、抗虫等性状。项目开展五年来,已经投入近2亿元,预计至2019年项目完成前仍需2亿元的资金投入。对于国内农业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完成这样一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获利的研究?如果该项目由一个种子企业独立运作,这个企业至少每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并且利润率需在10%以上,而目前国内种业企业还没有任何一家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没有金融市场、政府的支持,国内任何企业都是难以承载这样的项目。目前,该项研究的大部分投入是由项目单位其他产业的利润支撑。种业企业研究经费的来源大多如此,如果没有其他业务盈利的支撑,很难谈得上技术创新。如大北农用其饲料盈利填补研究经费缺口,中种集团种业研究由中化化肥产业的支撑等等。

另一方面,国家科研资源的主要流向仍是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但由于这些科研院所的诉求与企业不同,其科研成果难以为企业所用。因此,未来国家科研资源亟须在科技聚焦和分配方面应有所调整。

科研人才难招难留

科研队伍是决定企业科研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科研人才难招难留却是农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人追逐稳定,但“旱涝保收”的安全感是企业难以提供的。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虽然重视科研人员引进,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但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很严重,他们大多更偏好科研院所等国家科研机构。在一些小企业,尤其是地处偏远的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难尤为严重。

因此,对农业企业而言,尤其是种业这类对科技创新依赖性强的产业,必须破解技术创新盈利难、科研资金投入匮乏、科研人才难招难留等三大问题,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才能够真正实现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周蓉根据作者在“创新五方谈”论坛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种子公司盈利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基于HIROSE模型的种子品牌价值评估实证分析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种子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关于国有事业型种子公司的深化改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