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情肆虐中国大地经受“烤”验

2014-02-24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秋粮旱情抗旱

文|本刊记者 孙洁

旱情肆虐中国大地经受“烤”验

文|本刊记者孙洁

旱灾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当前正值农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持续的旱情无疑将影响到今年中国秋粮的产量。

“节气过了,眼下再怎么灌溉,玉米、大豆减产的大势已定,”35岁的安徽亳州种粮大户师晓光站在久盼了两个月的大雨下,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师晓光招呼着种植工人们锄草、打药,希望能尽一切力量弥补损失。在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师店村,远近闻名的农业能手师晓光承包了1300多亩土地。然而,今夏的旱情让他的收成堪忧。师晓光说:“大片玉米不出穗,或穗子小得可怜。1000亩玉米地估计至少绝收30%。”

农谚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据中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这场旷日持久的旱情,已经覆盖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12个省、区,造成5800万亩土地受灾。旱情使水库、河道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地里庄稼干枯萎蔫。随着当前旱情势态的发展或将对中国秋粮丰产产生影响,局部地区秋粮作物或面临绝收局面。

大旱给粮食“十一连增”添变数

据国家防总、水利部消息,截至8月12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6589万亩,235万人、25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日前召开的国家防总会商会预计,旱情可能持续发展,不排除发生夏秋连旱的可能性。

旱灾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当前正值农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持续的旱情无疑将影响到今年中国秋粮的产量。据农业专家介绍,旱情期间,我国黄淮、华北、西北大部分玉米处于喇叭口期,水稻处于孕穗期,正是需水临界期,生长发育快,需水量大,目前旱情已造成局部地区作物生育进程受阻。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洪涛指出,目前夏粮只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0%左右,秋粮占比在70%左右,虽然夏粮今年已经取得丰收,但是目前受干旱影响,秋粮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今年整体粮食产量能否延续“十一连增”还存在变数。

“如果目前旱情不再恶化,考虑到今年耕种面积有所扩大,全年实现十一连增问题不大;不过旱情继续扩大、恶化,可能会导致一些省份粮食减产明显,粮食完不成十一连增的目标也很有可能。应对旱情,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抗旱工作。当前受旱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春小麦等秋粮作物,旱情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要组织旱区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千方百计扩大浇灌面积,同时要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做好保水保墒,力争做到粮食少减产,农民不减收。要引导重旱区根据天气变化和水源情况,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种抗旱节水作物,谋划好秋冬种,为夺取明年夏粮食好收成生产奠定基础。”洪教授这样说道。

旱情影响粮食进出口形势

中国海关总署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中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13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80.7%。大面积干旱,尤其是一些粮食主产区遭受严重干旱,会不断加剧中国粮食进口激增压力,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10。根据河南省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7月中下旬,河南受旱面积以每天160万亩的速度递增,这些受旱面积中,1/4为重旱面积——这些田地即便迎来充裕降雨,也基本属于绝收状态。

在另一个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吉林,十个产粮大县降水量创1951年以来最少,旱情严重,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依据诸多因素判断,今夏旱情对下一步中国粮食进口形势影响有限,市场不必过于担忧。

他指出,首先,中国每一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旱情,从全国范围来看,今年不是旱情最严重的年份,对于全国16亿亩粮食种植面积来说,重旱地区占比不大。而且南方非灾地区秋粮主要作物水稻的长势较好。如果应对得当,全年秋粮依然丰收有望。

农业部统计显示,今年秋粮播种面积增加600多万亩,加上高产作物的面积增加,粗略估算仅此即可增产数十亿斤左右。

“第二,一些旱情严重的地区主要作物为玉米,而中国玉米库存充裕。从目前来看,即便今年全国玉米不能增产,也基本能够保证市场需求。”李国祥说。

刚刚喜获丰收的夏粮为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660万吨,比上年增加475万吨,增长3.6%。

“国际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是中国谷物进口大幅增长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不是说我们粮食缺口大了才猛然增加进口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粮食贸易问题研究员程国强说。

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为降低成本,中国一些企业加大了粮食进口量。

仔细分析进口谷物的增长情况,大量比国内价格低的大麦、高粱进口用于饲料加工。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从国外适量进口“强筋、弱筋”小麦来满足加工面包、蛋糕和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也明显高涨。

一边是进口量扩大,一边是国内库存消化不了。农业专家们指出,这是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要破解这种困局亟待调整粮食收储政策,理顺粮食价格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要形成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机制,促进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平衡。国家不再干预粮食价格,而是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粮食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粮食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程国强说。

他介绍,中国已经有一些地方试点大豆、棉花的价格和补贴新机制,条件成熟时会逐渐扩大改革范围。

高储备率保障粮食安全

事实上,目前我国粮食丰收,仓廪充实。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包括谷物和大豆在内的全年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我国夏粮实现“十一连增”,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66万吨,比上年增加475万吨,增长3.6%。

“虽然东北、河南大旱对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不会对粮食安全构成挑战,也不会明显地影响市场粮食价格。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率达到40%以上,而国际平均水平只在17%~18%,虽然今年粮食产量可能减产,但政府随时可放储备粮,平抑市场价格。”洪涛说。

卓创原油分析师高健补充说,95%以上的自给率处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范围,我国粮食自给率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为99.1%、99.2%和97.7%。从进口总量来看,我国玉米、小麦、大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不足2%。如果按照美国粮食不包括大豆的标准来看,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依然在95%以上。

在李国祥看来,由于我国每年都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因此粮食价格近年一直保持上涨态势,今年大旱可能会推高粮食价格上涨预期,但是整体应该还是温和上涨,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此外,粮食目前除了是市场商品外,还是一种金融产品,需要警惕一些人趁着大旱炒作粮价,搅动市场。

抗旱技术重在“落地”

据了解河南省目前大中型水库仅能维持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已经基本无水可用了,所以在豫西豫北这些丘陵山冈地区,由于缺乏灌溉条件,旱情非常严重。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谋划建设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全国抗旱规划,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

8月12日,李克强总理对当前东北等地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东北是保秋粮丰收的重点地区,国家防办要继续毫不松懈指导有关地方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

据统计,素有“中国粮仓”之誉的河南统计秋粮受旱面积2310万亩,短短几天,这个数字甚至扩至2706万亩,其中严重干旱712万亩。而临时吃水困难人数从24.5万人激增至73.9万人,另有至少8万头大牲畜面临吃水难题,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式启动抗旱应急三级响应。河南省气象局称,6月份以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0%,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遇63年来最严重旱情。截至7月底,河南省51.4%的县市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有19.3%的县市达到特旱等级。

此外,还面临抗旱水源严重短缺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防总的数据,目前湖北省600多座水库低于死水位;山西省有225座水库干涸,1.6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河南省2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3亿立方米。

在河南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农业灌溉已无水可用。像在平顶山许昌、洛阳这些受旱重点地区,旱情仍然在持续加重,特别是随着水源的减少,临时性饮水困难人数急剧增加。在旱情最严重的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部分库区已经干涸见底,现在已经启动二期死库容应急供水。在郑州全城降压供水,减少生态用水,紧急启用了尖岗水库备用水源。据了解河南省目前大中型水库仅能维持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已经基本无水可用了,所以在豫西豫北这些丘陵山冈地区,由于缺乏灌溉条件,旱情非常严重。

这场近年罕见的旱情也使得陕西的农业遭受损失,关中西部和陕南东部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受到直接影响。陕西省水利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干旱已造成陕西省642万亩农田受旱,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少灌或未灌玉米大面积出现生长停滞,部分果区猕猴桃出现枯死现象。

“关中大部及商洛大部农作物受干旱影响较大。春玉米正值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的高温干旱对其影响较大,受旱较为严重的田块春玉米已停止生长。”陕西省气象台副总工兼首席预报员王楠称。

近日,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梅旭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副热带高压一直不往北走的话,可能会对黄淮地区形成比较严重的伏旱,因为我们的作物正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梅旭荣建议,要继续关注旱情的发展,特别是要做好中长期的预报。要充分做好抗旱准备,不管是用水利的方式、农艺的方式,还是用化学抗旱的方式,要选择一些适宜这些地区的技术,做好防旱抗旱的工作。旱地目前要做好的是土壤保墒,可以适当考虑用一些化学的抗旱技术,比如抗蒸腾剂。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该尽量做好水资源的调配,尽量做到及时节水灌溉,减少缺水导致的影响。在有些地区,如果中长期干旱持续下去的话,要考虑绝收以后,有没有应急的作物可以补种。

夺丰收是个常态问题。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梅旭荣认为,第一要做好农作物的风险区划。十年九旱的这些地区,要根据它的降水规律去布局农作物,进行调整。

二是要加强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力的培肥,包括灌溉设施的建设。“本身土壤就是一个水库,它可以蓄积更多的水。遇到连续的干旱,有了好的基础地力,又有灌溉条件的话,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梅旭荣说。

三是要抓好一系列耕作栽培措施的到位率。“春旱在我们国家是最经常的。前几年小麦生长的时候遇到干旱,我们做过调研,一系列栽培技术到位了,不会发生旱情。如果播种质量不到位,管理也不到位,往往出现旱情。也就是说,农业的技术措施到不到位,造成的干旱程度完全不同。这与播种质量、播种深度,包括镇压技术的到位率都有关系。同样的干旱条件下,人家可能就没什么影响,你这儿的影响可能就很大。”梅旭荣强调,对付干旱一定要做在平常,不能临时抱佛脚。

四是一旦有严重灾害,应该及时调动各种资源、各种力量进行应急抗灾救灾,把一些抗灾减灾的技术及时地用在干旱地区,从而挽回一些损失。

梅旭荣认为,技术也好,措施也好,关键还是要“落”下去: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要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不能盲目地去种;要求科研部门把这些技术轻简化。比如一次田间作业,或者一个简单的技术产品的投入能够落实到位。还有一个技术普及率的问题。要让农民知道这项技术,还要给农民作出来,让他们看到效果,让老百姓看得到这些技术是管用的。

“我们还是强调农业生产灾害要以防为主。要从布局上,到日常的技术到位率,一直到应急救灾,如果这些组合拳都能打好的话,我们大可以从容应对灾害。”梅旭荣说。

猜你喜欢

秋粮旱情抗旱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