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装备精确保障的必要性研究
2014-02-23马燕凯
马燕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警用装备精确保障的必要性研究
马燕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警用装备精确保障研究,是在警用装备建设的基础上,借鉴物联网和军队后勤保障管理理念中的精确保障概念综合而成的一个警用装备研究课题。其目的在于提高警用装备的保障效率和效益,解决当前警用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公安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警用装备;精确保障
新中国的警用装备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军警一家到现在的自成一体,在参照军队装备的同时,公安系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提升自己的装备理论、方式和内容,效果显著,成果辉煌。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警用装备
根据刘开吉主编的《警用装备与保障》的定义:“警用装地点为军事行动提供准确数量和高效快速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工作的效费比。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物联网实践规模逐步扩大,新军事变革持续深入,精确保障的内涵也不断扩充,具体表现为:筹划精细、力量精干、手段精良、保障精确。备是公安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及刑事执法活动中,用以完成任务和保障民警自身安全的武器、警械、器材和其他技术设备的总称。”主要包括通用装备、专用装备和特种装备三大类。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精确保障
精确保障系统是指充分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精细而准确地规划建设和重组保障资源,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快速响应保障需求,全程共享保障信息,在准确的时间、
(三)警用装备精确保障
警用装备精确保障,即充分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精确地规划建设和重组警用装备的保障资源,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快速响应保障需求,全程共享保障信息,资产全程可视化,掌握各个装备在全寿命阶段中的状态,及时筹集、供给、储备、保养、修护及报废等等,从而实现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警务活动提供数量准确和高效快速的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工作的效费比和警务活动的效益。
二、警用装备精确保障建设的特征
(一)反应敏捷
借助于高度信息化的情报主导警务系统,公安部门的指挥中心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研判形势走向,同时快速作出相应部署,化干戈于未萌,止危机于事初。
(二)供应精确
针对不同的警务活动,警用装备精确保障系统能够实现精确调配警务资源。如对于防爆处突事件,主要配备攻防性武器装备;对于救灾抢险事件,则配备营救医疗等装备。有主有次,有缓有急。
(三)维修主动
传统的装备保养和修理是被动式的,即在警务人员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装备出现问题时,才去找维修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精确保障下的装备维修,则是由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设备故障。一部分贴有“数字标签”的装备则可对自身的故障自动报警,提醒装备管理人员及时予以维修。
三、警用装备保障理论研究
到目前为止,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已连续举办过多次全国公安装备财务管理征文评选活动,每届都征集到许多在理论上有突破,并注重联系实际的优秀论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有多名教师从事“公安装备财务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2年7月出版发行了《公安装备与财务管理》一书。另外还有《公安装备财务工作》、《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中应处理好的七个关系》、《关于加强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的思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检验公安装备财务工作》、《公安装备财务必须走规范化建设之路》、《后勤装备保障效能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关公安机关装备保障的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适应新时期公安机关装备保障工作的需要。综观已有的成果,笔者认为,公安机关装备保障研究至少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少系统研究。针对领导讲话、有关政策的一般性阐述以及就事论事的调查报告较多,运用行政管理学、财政学、财务管理学、成本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装备财务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占有翔实的实践材料而展开的系统、深入研究较少;二是从事教学、科研和业务工作的人员基本上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大多数公安装备财务管理人员忙于具体业务,无暇顾及调研和理论研究,未能真正发挥其地利、人和及信息方面的研究优势,而教学科研人员又受制于第一手资料的严重不足,难以拿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成果来。三是缺乏对装备精确保障建设方面的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公安装备要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进而研究精确保障的实现途径。
四、警用装备建设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警用装备建设及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公安部党委对公安装备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不同的警务工作实践阶段,针对公安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出并采取了相应的思路和方略。同时,科技的进步为公安工作手段的创新和警用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公安装备逐步实现了门类齐全、种类多样、技术提升、效果完善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每年拨出2300万元用于补助地方改善公安装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公安部党委提出“坚持公安装备现代化建设不动摇并适当超前”的理念,为以后公安装备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公安装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战略要求,公安部对装备管理体制和装备经费保障机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的财务渠道,加快建立了中央对地方公安装备建设的补助机制。1983年公安部被装处成立,随后包括公安、检察院、法院、安全、司法等部门在内的150多万名警察的被装生产、计划、供应和质量管理工作全部由该部承担。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建设和发展,公安机关逐步结束了只有手枪、警棍和手持电台等“三大件”装备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各行各业加快改革步伐的关键时期,公安装备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公安装备现代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一时期内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公安装备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了装备发展和保障规划;逐步建立了公安装备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改革完善了装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1997年1月由公安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公安机关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公安管理体制,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公安机关预算中需要财政预算安排的经费要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从此,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多级管理和经费保障体制。这一时期内,公安部组织制定并颁布各类警用装备的技术标准达上千个,并编制了20多个装备配备标准。同时,公安部组建了“警标委”,强化了警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装备管理。这些工作不仅为公安装备的生产、配备和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更是对公安装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行的积极尝试,提高了警用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
进入21世纪以来,新时期执法观念的转变与对公安工作特殊性的强调,催生了一批适应公安工作实际的新型装备,其中以非致命性武器为主。由于公安业务开展与军事斗争具有区别性,在轻武器装备上公安机关需要走一条自己的道路,需要研制出适合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警用枪支和武器装备。
(二)当前警用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欲善其事者,必先利其器。准确且及时的信息系统和“对症下药”的装备配置系统,对于公安机关顺利完成其使命有着关键性的意义。目前我国的警用装备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管理不够规范。关于警用装备的研发、定型、采购以及日常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全国各地差异较大,公安部装财局的成立为各种装备的技术标准、配备标准、使用训练标准提供了科学、规范、完整的管理方法。但这一管理方法的执行和全国警用装备的统一还需假以时日。
2.警用装备经费保障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公安部门,其警用装备的水平有着明显差异。一般来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公安机关拥有种类多样、质量过硬、配备齐全的警用装备,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显得“寒酸”许多。由于经费短缺,有的地区连最基本的交通、通信装备都不能保证,高精尖装备更是少之有少,在一些紧急情况下难以发挥维持社会安全的功能。
3.警械使用训练不足。在“3·1昆明暴恐事件”中,面对持刀歹徒,公安民警打光了手枪里的子弹却未击倒暴恐分子,而特警在短短十五秒之内,连毙数敌。这说明普通警察对一些警械的使用不够熟练。作为省会城市昆明的警察尚且如此,那么一些县乡警员的能力又如何?
4.重建轻管,重用轻养。许多市局、派出所的装备库常年积灰盈尺,管理人员出于种种考虑,将装备一锁了之,未能根据其保存要求、保养周期进行存放;警员平时未能熟悉操作方法,在需要使用时,也不会正确使用,导致装备易损易坏,缩短了寿命周期。可以说,缺乏专业的装备管理人员是装备保障工作中的“短板”。
5.警用装备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不利于实现警用装备建设的目标,即不利于适应实战、提升科技含量、建立装备标准体系、形成应急储备调拨机制以及管理方式现代化。
五、警用装备精确保障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警用装备利用效率
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投入、产出以及周期三个变量。精确保障概念的引入,可以实现经费投入目标明确、装备价值正常发挥和寿命周期的延长。通过信息化管理,发现装备补给链的短板进而有的跟进,加强装备使用培训以便提升装备使用效能,及时保养维修以防装备提前损坏。以上各个环节的加强,势必引导警用装备使用效率的全方位提升。
(二)有利于节约警用装备保障经费
警用装备的配置与执法目的紧密相联。服务型警察的配备较少有攻击性的杀伤性武器,如英国的“更夫”;维稳型警察的装备则多是刀枪及防护型器具,如充当伊拉克临时警察的美国占领军。
目前公安系统主要实施三大警务,即社区警务、快速反应警务与情报主导警务。鉴于我国当前的治安形势较为复杂,暴恐类、灾害类事件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为国家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制造了障碍。作为人民和国家的卫士,警察必须在继续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因此,除了一些常规的装备配置外,还要求追加部分特殊装备,如枪械、防刺服、催泪弹等等。
明确任务能够减少装备配置的盲目性。另外,精确保障系统的透明性还能杜绝操作人员从中牟利的腐败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耗损”,从而实现经费节约。
(三)有利于增强警用装备保障实力
警用装备精确保障系统的建立有如下作用:明确了警用装备建设规划,健全了警用装备标准体系,增加了特种警用装备的配备,完善了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加强了警用装备的科学研究。这些方面能力的增强,又促成了警用装备保障实力的大幅提升。
(四)有利于推进警用装备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每一个单位对自身活动效益的检测。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越大,说明其效益越高,反之则越低。警务装备保障并不是盈利性的活动,不能单纯用费用的得失来衡量其绩效的高低。对装备保障成效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对警务活动结果的评估来体现,这一方面可由政府其他部门和公众的满意度得到印证;一方面公安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评估也能体现出其效益的高低。
六、结论
警用装备精确保障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是总结当前警用装备工作的不足,借鉴物联网技术、先进后勤管理理念和军队后勤实践,着眼于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和需要而提出的理念,是一种科学量化技术的具体运用,是当前节约型、效率型政府的行政要求,也是未来警用装备保障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建设。
[1]徐航,陈春良.装备精确保障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 12:10.
[2]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开吉.警用装备与保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 13:1.
[4]申江蛟,杨笑笑,张玲.警用装备管理规范化建设途径探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6).
[5]赵天彪,徐航,陈春良.精确保障的理论研究与发展[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3).
D631
A
1673―2391(2014)11―0017―03
2014-09-18 责任编校: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