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CT扫描分析

2014-02-23招春堂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院放射科52401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密度基层医院阳性率

招春堂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院放射科 524013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大量研究已证实[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脑动脉血管自凝等原因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堵塞局部脑部动脉血管,引起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该病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的唯一方法[2]。CT目前是临床方便、快捷的诊断工具之一,笔者对本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CT表现及首诊阳性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83例急性脑梗死疑似患者,男51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3.5±8.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52例,占62.65%,冠心病27例,占32.53%,糖尿病21例,占25.30%;有26例患者因情绪激动发病,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15h。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3 临床表现 83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手足麻木及偏瘫,其中62例出现意识改变、言语不清,12例出现肢体一侧麻木、肌力降低、无力、活动障碍,32例伴喷射状呕吐,41例失语。

1.4 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为SIEMENS PLUS 4多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矩阵512×512,120kV、80mAs,层厚、间隔均为7mm,以听眦线为基线进行颅顶连续横断扫描,其中12例患者加扫薄层,所有扫描图像均传入PACS系统,进行软读片分析。

2 结果

本组83例患者中首次诊断为急性脑梗死71例,阳性率为85.54%。梗死部位分别为颞叶29例,占40.85%,额顶叶21例,占29.58%,基底节区10例,占14.08%,枕叶11例,占15.49%;可疑诊断12例,占14.46%,24h~3d后再次行CT或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特异性表现为脑实质低密度征,边缘模糊,灰白质界面显示不清,其中6例表现为脑动脉高密度征,63例显示局部脑肿胀征,双侧脑池沟、脑室不对称,相邻脑池变窄。CT值降低。详见表1。

表1 首次诊断梗死部位、CT表现及构成情况(n=71)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与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脑血流量较正常值下降15%~20%时,神经细胞运转发生障碍,局部神经细胞相继坏死形成脑梗死[3]。常规CT扫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临床一直存在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CT难以发现早期脑梗死,MRI对于急性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缺血性半暗带概念提出后,为急性脑缺血的诊断带来了新的启示。但由于MRI设备昂贵,大多数基层医院无法完成检查,因此,常规CT检查成为了广大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主要手段。

从本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71例,阳性率为85.54%,梗死部位分别为颞叶29例,占40.85%,额顶叶21例,占29.58%,基底节区10例,占14.08%,枕叶11例,占15.49%;可疑诊断12例,占14.46%,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脑实质低密度征、脑动脉高密度征及脑肿胀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CT值降低,降低幅度为2~9.8HU。结果提示常规CT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的主要方法。

归纳本组常规CT扫描初诊确诊的71例主要征象,首先表现为脑实质密度降低,同时所有患者CT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下降。据相关研究显示,常规CT扫描,在排除其他病变基础上,经多点对称测量CT值,值差>1.8HU,可诊断为急性期脑梗死[4]。第二种主要表现为局部脑组织肿胀,显示脑组织表面光整,组织脑沟变浅、消失,32例病灶范围较大的患者,中线组织移位,相邻脑室受压变小。少数患者表现为脑动脉高密度征,10例患者CT表现为脑动脉高密度征。

急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与急性脑炎进行区分,急性脑炎患者临床常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急性感染症状,早期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皮质下及皮髓交界区局灶性不规则低密度影,周围组织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

综上所述,从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CT扫描显示,CT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本组患者首次诊断阳性率达85.54%,略高于相关文献报道水平,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CT扫描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层厚变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再加之CT的普及率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日益精湛,因此,诊断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常规CT扫描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仍有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显示腔隙性脑梗死及确定梗死灶的范围。所以笔者建议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仍要复查或行MRI检查,以进一步准确诊断,同时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所致的脑卒中。

[1] 刘振河.超急性期脑梗死CT扫描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697-1698.

[2] 王素艳.CT与MRI诊断脑梗死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111,114.

[3] 魏磊,冯照新,范波胜,等.超急性脑梗死20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44-45.

[4] 于川,申斌.快速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7):78-79.

猜你喜欢

高密度基层医院阳性率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