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22李杏
李杏
[摘要]一堂优秀的课程必有一个好的开端。中学生物学作为一门极其接近日常生活的学科,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优秀的导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导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听下去的欲望,生物课的教学效果便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中学生物 导言 兴趣 注意力 积极主动
中国作为一考定终身的国家,学校、家长都极其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生物学是一门内容广泛,同时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生们学好生物不仅能提升自身素质,也间接地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尽管最近几年来国家已经逐步改革了教育制度,高考生物分数比重也有所增加,但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副科仍然未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们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将生物课堂当做完成其他主科课外作业的地方。这些现象必然会引起生物教育者的注意,生物教师也更加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生物课,享受生物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导言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关键。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生物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是每位生物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责任。初中生物相较其他主科而言,尚未受到学生及家长足够的重视,这不仅给生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是学生自身的损失。生物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国家教育部门要提高生物科学受重视的程度,教师自身也要加强教学修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导言运用的方法
我国目前的生物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节课的切入点就是导言,具体解释为:导言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1]14自古以来,教师都在提倡兴趣教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学中,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丰富内容、兴趣性强等特点,努力创设趣味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一)导言的特点。
第一,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每章每节所讲的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导言时也不能千遍一律。每章开头的导言都要有概括性、综合性,每节的导言可以设计成与上节内容相联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96
第二, 言简意赅。教师在备课时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导言所占时间不宜过多,约五分钟即可。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精炼语句,条理清晰,迅速吸引学生过渡到所学新篇章。
第三,生动有趣。 生物课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忽视生物的丰富多彩,不能将其作为静止的内容来讲,以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2]96
第四,亲切自然。教师要注意一开始时就要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使师生之间消除隔阂,这样学生才能以一颗平静的心,自然快乐地学习。
(二)引言方法。
生物课程包含了动植物、细菌、病毒和人类,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对于不同板块的内容,甚至每一小节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因此,生物教师教学时所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生物教学中所用到的导言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承前启后。这是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先指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并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探索目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进行新教学内容的学习。这种导入方法多以回忆、复习、练习、提问等方式复习旧知识,从旧内容过渡到新教材的学习。[1]14如在讲解“减数分裂”时,可以通过回忆、复习先前所学习的有丝分裂相关知识,提问“有丝分裂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特点?处于各个时期中的细胞形态,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有何变化?”从而引出即将所学的新知识“减数分裂”。这种方法还会让学生在大脑中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一些不同之处。
第二, 开门见山的引出新课。这种导入法又叫做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就是不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需向学生阐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在大脑中有一个知识框架,积极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教师可直接说出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知识,让学生掌握“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特点与条件,了解“胞吞”“胞吐”的过程。开门见山似的导入适合所学内容易懂,且与前面知识关联不大的时候。这种以直接点名学习内容,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导入方式干净利落,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引用贴近日常生活的实例。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课程,生物理论知识大多可在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得到验证。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就可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将自认为是常识的知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反射弧”时,可以用“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等常识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像这样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导入,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实用感,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第四,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设置疑问的导入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知识,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入新课。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构建顺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悬念设计得恰当,问题提得适度,学生才会主动寻求答案。如在讲解《水分代谢》中植物细胞吸水原理时,在导言中可以这样说:“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用糖拌番茄或制作盐拌青菜时,盘子里会出现许多水;把焉掉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变硬挺起来,这是什么原理?”像这样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3]71又如在讲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子女与父母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1]14”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参与学习新知识。也许教师导入所提出的问题也正是困扰学生的疑惑,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满足于问题的求解,也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五,实验导入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生物教师在讲解部分知识的时候,利用实验的导入或许比纯粹的描述更为直观,效果更好。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设计好导入时实验所需材料,以及要展示给学生的效果。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的结论就是所学的新课内容。如在讲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的“扩散现象”时,可在课堂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中滴入墨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1]15在课堂上利用“扩散现象”这样简单的实验导入,所需时间不多,但却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实验导入法能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自总结,印象更为深刻,学习效果会更好。又如在讲解“茎的结构” 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前一天,带领学生到树林中去观察一些长有树瘤的的树,并要学生想一想树为什么会长瘤?同时顺便折几枝带叶的枝条回来,让同学插在玻璃瓶中,瓶内倾入水,淹没枝条一半以上,并向瓶内滴入红墨水,使水呈明显的红色。第二天的课堂上,首先让同学们观察插在玻璃瓶中的枝条上叶子的叶脉,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4]64进而引出新课。
第六,情境导入法。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情景,刺激学生大脑产生相应的境况,带动学生学习新课。如在讲解“种子成分”一节中,取小麦一匙放在试管中,然后在试管中注入12滴碘液,并在黑板上写一个“变”字,在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拿试管让学生观察。这种情景可以达到活跃气氛、鼓动情绪、开启心智的作用。[5]132又如在讲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大多数人最喜爱的季节,春天一到,河边的柳枝便开始发芽,初春的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河水,几个小孩爬到黝黑的长满青苔的大石头上,不时向河里投入石头,惊得小鱼在水藻中穿梭来去”,然后再请学生回答刚才的一段话里描述了哪几种植物,进而对植物进行分类。情境导入加上提问便能迅速地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学习。
第七,成语典故和故事诗词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就是教师用成语典故、笑话、谜语和诗词故事作为导入来开始另一堂新课的方法。人都喜欢听故事,学生的好奇心更重,他们对故事的喜爱就不言而喻。教师利用相应的故事导入新课必定会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如在《高级神经调节》里可以以一个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为导言。在《世说新语.假橘》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口渴难忍,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一片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出口水来了,一时也就不渴了。[6]182学生对这个典故既感到新奇,又想急于弄清其中的科学奥秘,教师便乘势自然地点名课题,讲解也就由此而展开。
第八, 矛盾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指以学生揭示事物矛盾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不变的话,子代个体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1]15矛盾导入法就是利用“矛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矛盾”极大的引发学生的思考集中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探索揭秘。
第九,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法就是把抽象的事物与形象的事物进行类比,促使学生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概念基础之上建构新的知识。这也验证了我们在选择导入方法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层层深入,稳扎稳打。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的结构层次”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教室是如何砌成的?学生就会联想到砖是组成建筑物的基本单位。教师便以学生对建筑物的理解为基础类比动物,从而引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类比导入法就是利用建筑房屋与动物体结构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十分新颖,具有创意。而且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导言的设计
生物课上如何正确设计导言和运用导言,对提高教育质量意义重大。教师备课时对于导言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语设计角度和立意要新。[7]70
例如,我们上“生态因素”这堂课时,可运用导言:“同学们,我们吴县东西山的桔子以前口味很好,现在为何吃起来不如从前了呢?”这样一句导语,就有引人人胜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讲解生态中影响其变味的因素,学生就易于接受。
(二)设计的导言要有感情色彩,让学生带有感情的学习。
例如,我们上“生态平衡”一节时,可用导言:“我们是黄河的子孙,那波涛滚滚,奔流不息的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你可知黄河水为什么会变得混浊的?”这样的导语“情”、“景”交融,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探究其原因。
(三)导语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分而灵活多样。
(四)设计的导言要求语言简洁、有趣、生动活泼。[7]70
三、导言的运用
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优秀的导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一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何导言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又为何要在一堂课中设立导言?
(一)导言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8]38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物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喜爱,要以学生接受教师上课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这也就要求在一堂课的导入时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所以教师的导言注重在“趣”字上,启发诱导,做到将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启迪思维融于一体。例如,我们在讲“生物的进化”时,导言可运用一个有趣的视频,伴随强烈的节奏感讲述生命的进化历程:海藻,鱼,猿,人。从而快速地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导言的启发性。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生物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知识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在新课导入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思维上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解“传粉和受精”时,我们可以利用蜜蜂飞在花丛中传粉,来进行导入,同时还引出除虫媒传粉以外的风媒传粉,进而引出传粉的过程和作用—受精,最后引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燕艳.生物教学导入的方法[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4):14-15.
[2]任辉.浅谈导言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M].教学基本功,1997-2:96.
[3]祁红霞.运用兴趣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N].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1):71.
[4]刘永慧.别开生面的导言[N].农垦师专学报,1996(2):64.
[5]蒯国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2(4):131-134.
[6]李永春.谈生物教学中课堂导言的设计方式[N].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11:182-183.
[7]杨建明.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导语设计[N].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6:70-71..
[8]路秀兰.浅谈生物教学中导言的作用[N].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2(3):38-39.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