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琳

2014-02-21

世界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群都市社区

郝琳

HAO Lin

B.1971

1990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欧华尔国际都市与建筑事务所董事合伙人

INTEGER(IN的家)绿色与智能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13 MIPIM亚太都市更新奖

2012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奖

2012 中国儿童慈善奖

2012 彭博国际地产奖(亚太区)中国年度最佳住宅建筑奖

2010/2012 亚洲透视设计大赏年度总冠军大奖、可持续设计大奖

暗里,只有教室里的老式幻灯机亮着。关师又不说话了,墙上的建筑影像定格,似和关师一同邀约我们,步入建筑的世界。摄影不算专业,反却真实。静里,众人凝神。幻灯机突地过片,发出利落的咔嚓声。这才回神,抽出这虚拟的现实。

暗里,已近黎明,夜却很沉,路灯暗淡地亮着。三四个建筑青年,在空寂的校园大路上飞速地踏着车,大声地说话,甚至歌着,撕破睡的夜。数夜伏案之后,这样赶着倦意,反倒精神,好似昼伏夜出的动物。

又是暗里,宿舍房里的灯准时地熄了。一片抱怨声之后,楼道里忽地拥挤起来,三五个聚着,剩着裤头,捧着速面,高谈阔论的是建筑。

这就是我的清华。20多岁的日子里,沉浸在暗里的幸庆,却直指建筑的光明。

1.2 毕马威安康社区中心

两头开始,两腿走路

今天的城市、乡村、建筑,迫切地需要逆向的思维与行走。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看到现代主义的方法全然无法命中目前和未来问题的核心;设计封闭在原本的游戏规则中,脱离现实,无视外部的世界。

未来的都市和建筑,需要面对现实开放,深植于大地与社群, 做出对人、自然、文化都温柔的建筑。

我的理念和实践,概括地讲,是两头开始、两腿走路的可持续之道。

这一头,是城市里那些庞大的都市更新计划,动辄就牵涉整个街区;那一头,是在地域广阔的乡下,组织微型的社区乡建实验。这其中,一条腿是以开放的伙伴计划和社企事业,拓展运动、理想的社会和社区支持网络;另一条腿,是从市场的规则出发,让多方面的参与者共同建设一个多元及低风险的创新营商计划。如此两条腿走路的概念,戳破惯常的理论,挑战传统的规划和建筑方法,脱离抽象的计划作业,重拾生活中美好的因素、切实地拓展连接生活与社会的桥梁。

凭借两腿,在两头工作久了,就愈加思考如何在自然和社会这样的基本层面,发掘城乡的良善、真与美,拓展城乡共生的可能性。对于都市更新、乡土保育、社区营造这类的问题,两头可以产生何种良性的互动,如何围绕我们的整体生活而展开讨论,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两者的契合点,是以永续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创新和大众生活实践。

社群都市与建筑

对于拆解、分离建筑,并由此赋予公共性和开放性这一点,我有十分的兴趣。非外非内的空间,本就是依循着村落的概念,呈现了比建筑更为重要的建筑群系之间的环境。比之在一个盒子的框架里策划空间而面对的界限,群落的建筑更具越界和开放性,更利于规划公众空间,进而包容社会生活、公共艺术、社区营造、环境再生、风土地方。即使是纳入城里农墟、立体农庄、都市耕作这样的边缘概念,也决然不是乡思归农,或是简单的人与大地关系的讨论,而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创举——都城,与人类最为基本的依存——农业,之间的关联。包容所生成的自然之美,以及积聚起来的社区公众意识,也许可以塑造未来之城。

于公共空间的意义上,群落的建筑中部分私属空间转化为公共空间,如此的转化也促进了私属空间的妥善经营。

在突破建制化的都市设计方面,好的设计是以直接面对城市和公众社群的形式做建筑,并将市井生活埋藏在街坊和建筑的空间里。比如,成都大慈太古里这样的都市计划,就是将庞大的工程拆分成几十个量体,彼此貌似,但却定义着不同尺度和城市场景的组合。群落间的那些与都市环境和文化遗存密切结合的广场、快慢街巷、花园、店铺等一系列空间,与其活动建立了一个欢愉、多元化的永续创意里坊,建筑承载着小民生活、人文雅致和自然哲学,并将其升华为街巷的氛围。

社会创新的乡建

对于乡村的营建,我的关注在于如何通过公众的渠道和平台进行乡村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比如,四川磁峰镇毕马威社区中心,就与“乡民之家”这类新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结合社工、福利、创意、教育、环保等大众机制,开拓社区营造和孕育民生社群。之所以有这样的实践,是希望作为建筑师的思考,可以籍由并不大的“大设计”,改变人们对待事物的眼光和未来的思考。

面对永续发展这样的命题,目前类似对症下药般的方法,给人以堆砌般的印象,所产生的效能也值得怀疑。什么可以更为清晰地将自然、个人和社会联络在一起呢?以社会创新作为建筑的认知,是一篇大作业,这样的设计和社会生活互为表里,促进产业拓展、社会共融、工艺传承和资源善用。比如,依托于深加工竹材料的营建,以平凡的物料出发,但却在根本上重新梳理资源深加工的问题和产业整合的思路。这样的作业,甚至可以拓展成全球性的环保经济行为。也因为可以连接基层劳动者和市场的关系,地方性的就业和技艺文化传承也可以得到提升。

乡村的发展,重要的是要融合“社会理想”和“农人经济”这两条腿,延展更具环境想象力的大设计。

环境的想象源于空间策略和环境计划的紧密整合,是永续创意的开始;环境的想象从个人的体验和生活方式开始,进而带动公众的共鸣和产业的创新;环境的想象推动更具社会意义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融合;环境的想象鼓励个体发展,进而转化为社区营造性的社会创新运作方式。那些所谓的小农、泥瓦匠、木工、技工等职人,都可以在永续发展的理念下,巩固并拓展知识与技巧,与命运合作,重获对生活样式和生产方式的控制,加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和信心。永续的准则和道德也可以逐步藉由个体创造和市场经济落实,个性和自我满足也成为创新的驱动力。

绿见未来

两头开始,两腿走路,实际上都是在思考同一个关键的问题——设计如何引导物本世界到永续世界的转化。

看待变化和相应的策略,真正是要观察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角度和方法有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设计未来,实际上是世界观、社区观以及生活在城乡中的每一个人的价值问题,而非成规与权威。我们不仅要看到变化的表象,更应思考变化的缘由,以及评估新的设计维度、价值和力量究竟在哪里的问题。今天,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所作业和营造的城乡之未来,取决于我们在当下,如何将无数的广泛个体意识逐渐转变为多样化的公众认知和社群形象。设计师应该深具这样转化和汇聚公众智慧的正面能力,并以此不断地开拓新局。

猜你喜欢

社群都市社区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社群短命七宗罪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