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看繁花结硕果 再谱明日新华章

2014-02-20顾冠华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教办刊分会

[摘要]文章通过“酝酿起步阶段”、“筹备阶段”、“诞生与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简要回顾了中国高教学会期刊工作分会成立20年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概括论述了期刊工作分会20年取得的六大成绩,对期刊工作分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六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高教学会期刊工作分会 20周年 诞生发展 工作成绩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95-06

[作者简介]顾冠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原总编辑,《江苏高教》原主编,研究员、编审(江苏南京210036)

中国高教学会期刊工作分会(原名中国高教学会高教期刊研究会)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的历程。20年来,期刊工作分会在中国高教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高教领域期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路风雨一路高歌,不断发展壮大,汇聚了力量,开拓了智慧,团结了人心,壮大了队伍,做出了贡献,扩大了影响,可谓“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为改革开放服务,在改革发展中壮大”,为全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为高教领域期刊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期刊工作分会诞生、发展的历程回望

(一)酝酿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部委和各级各类高校纷纷创办了用于指导交流改革发展理论和经验的高教研究期刊,当时全国已有近500家。为了提高编辑队伍素质,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众多的期刊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互相交流办刊经验、研讨办刊理论、提高编辑队伍素质的组织,至少有一个能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这是当时期刊工作分会诞生前的时代背景。

1.全国省级高教研究期刊首次联席会议(1988)

1988年5月10日至12日,《江苏高教》编辑部发起并主办了“全国省级高教研究期刊首次联席会议”。会议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黑龙江、上海、湖北、北京、天津、吉林、河南、福建、云南、江苏、山西、山东、江西等13个省(市)的高教研究期刊代表22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办刊概况,交流研讨了办刊经验及存在的有关问题。为了便于这一交流形式的常规化,进一步探讨提高省级高教研究期刊质量的途径,研究探讨高教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会议代表一致认为必须筹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

2.第二次全国省、部级高教期刊负责人联席会议(1990)

这次会议于199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江苏、山西、吉林、黑龙江、福建、河北、云南、安徽、广西、甘肃、河南、上海、北京、天津和电子、煤炭、轻工、航空、航海、机械、冶金等高教期刊负责人,以及列席会议的天津市高校高教研究期刊负责人等,共计50余人。与省级高教研究期刊加强联系、酝酿成立“全国省级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的同一期间,由《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牵头的部委属高教研究期刊也在考虑这一问题。因此,本次会议是两大力量的合一。与会代表一致同意立即着手筹建“全国省部级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并委托《江苏高教》负责研究会章程的起草工作。

3.全国省、部级高教研究期刊负责人第三次联席会议(1991)

这次会议于1991年7月2日至5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9家高教研究期刊55人。会议讨论、修改了《全国省、部级高教期刊研究会章程》(草案),并成立了14家期刊单位组成的“全国省、部级高教期刊研究会”筹备小组,以加速筹建研究会。

(二)筹备阶段

1.“全国省部级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备小组”的工作(1992)

筹备小组成立后立即开展筹备工作。其主要的筹备会于1992年9月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江苏、吉林、黑龙江、上海、北京、河北、云南、安徽、辽宁和航空等9家期刊的负责人。经过反复协商、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的请示》、《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理事会组成建议名单》等两份报送中国高教学会的文件。“理事会建议名单”的构成,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虑:一是理事单位应有代表性,能代表省级、部委级、专业委级和高等院校等四大板块的高教研究期刊;二是理事单位的期刊应有较长的历史、较好的基础条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三是理事单位参与研究会的工作和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愿意并有能力为研究会做出贡献;四是名单将要不断充实、完善。

2.成立“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备委员会”(1992)

本次会议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级、部委级、专业委级、高等院校的高教研究期刊的代表41人。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许德贵应邀光临指导。他在讲话中提出几点希望:一是要广泛吸收、发展团体人员,使研究会的力量更充实、更壮大;二是会后多做工作,尽量把全国“四大块”的高教研究期刊都团结起来、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三是希望通过办好刊物来促进高等教育机制的转变,加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成立与发展阶段

1.第一次代表大会:研究会的成立(1993)

从1988年起,经过扬州会议、天津会议、桂林会议、长春会议和黄山会议的反复协商和认真筹备,1993年7月,中国高教学会正式批准“全国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成立。

1993年8月2日至5日,“全国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与会代表44人。这是全国高教研究期刊工作者的一件大事,是全国高教研究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给大会的贺信说:“近10多年来,我国高教研究工作和研究期刊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此,我们同意成立全国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并希望你们更好地团结全国高教研究期刊工作者,进一步发挥刊物的‘阵地、‘武器和‘园地作用,为推动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正式通过了《全国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章程》和《全国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第一届理事会的59名理事来自20家省级期刊、20家部委级期刊、13家普通高校期刊、5家专业委员会期刊、1家军警院校期刊。理事长单位为《江苏高教》,副理事长单位有《中国高教研究》、《上海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高教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吉林高教研究》、《广西高教研究》、《河北高教研究》等,秘书长单位为《航空教育》。至此,全国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

期刊工作分会成立后,每年均召开常务理事和学术年会,研究分会的建设和进行学术研讨及交流办刊经验等。例如1995年10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的学术年会暨常务理事会议,由当时的常务理事单位《机械工业高教研究》编辑部承办,年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其具体内容包括:高教期刊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特点在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发展;提高办刊质量的新举措、新经验;增强期刊活力,办出各自特色的新探索、新思路;提高编辑“六艺”水平的新体会、新收获等。多数代表向会议提交了学术论文。

2.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1996)

这次会议于1996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海口市召开,全国高教期刊代表共12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三年来,研究会积极开展工作和相关活动,努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均认真做好五大工作:召开一次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切磋办刊经验;举办一次编辑研修班;进行一次优秀论文评选;出版一本优秀论文集;组织一次“优秀编辑”评选活动。与会常务理事经认真协商,推选王革为第二届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有《高等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江苏、黑龙江、吉林、广西、上海、机械、河北、航空(兼秘书长单位)、天津等。会议强调要坚持“每年五项活动”的做法。

从1997年至2000年期间的常务理事会和学术年会曾先后在成都、哈尔滨和云南大理召开。

3.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2001)

由《江苏高教》和南京理工大学高教所联合主办的这次会议于2001年4月3日至5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高教期刊及高校学报的代表130余人参加了大会,为历次参会人数之最。大会代表审议通过了上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和组织工作报告,选举王革为理事长,选举李汉育、张应强、张彦春、顾冠华、刘黎莉、李振凤、刘国瑞、陆晨、佟景才(兼秘书长)、翁庆余、曹方、谢再根等为副理事长。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办刊经验,深入探讨了新世纪高教期刊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等问题。这些报告和经验交流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启发性和操作性。由于吸收了高校学报加入研究会,因此,“中国高教学会高教期刊研究会”更名为“中国高教学会期刊工作分会”。

“21世纪教育科学与学术期刊国际论坛”是第三届理事会期间的一次重要会议,于2002年10月27至28日在浙江大学召开。该次“国际论坛”是由期刊工作分会与浙江大学高教所联合主办。来自中、德、韩、日等国家的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论坛特邀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者联合会(CHER)主席、德国卡塞尔大学高等教育与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奥里奇·泰希勒(UIrich Teichler)教授,韩国教育开发院新闻与出版部部长、韩国《中国教育研究》主编具滋亿研究员等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与期刊之间的互动关系,教育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前景,教育期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趋势等。会议有效地强化了期刊工作分会的学术研究气氛,扩大了期刊工作分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

4.第四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2005)

这次会议于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召开,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之一是围绕如何提高期刊质量进行学术研讨。首先由《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喻岳青教授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分成三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高教论坛》主编曹方和笔者在大会分别作了重点学术发言。会议内容之二是进行学会换届。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景才代表第三届常务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章程”,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王革任名誉会长,佟景才任顾问,张应强任理事长,曹方、顾冠华、刘黎莉、王小梅、陆晨、姜嘉乐、张彦春、刘国瑞、胡保利(兼秘书长)、胡弼成等任副理事长。

2006年学术年会于当年10月10日至1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90余家高教研究期刊和高校学报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年会着重讨论了高教期刊实务与制度建设问题,对期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2008年学术年会于当年9月25日至26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学院举行,会议由《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部主办。2009年学术年会于当年9月在沈阳举行,会议由《现代教育管理》编辑部主办。

5.第五次代表大会(2010)

期刊工作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2月15日在广西大学召开。会议由广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全国高教期刊和学报同仁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继续选举张应强为理事长,选举吴井泉(兼任秘书长)、刘黎莉、顾冠华、周文辉、曹方、张彦春、姜嘉乐、王小梅、刘国瑞、胡弼成等为副理事长,秘书处设在《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部。会上,理事长张应强和笔者分别作了《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建设》、《期刊质量:长抓不懈,持之以恒——办刊工作30问》的学术讲座。会议还对2010年度“优秀编辑”和“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了颁奖。副理事长、《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主编刘黎莉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2012年学术年会于当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教研究期刊和高校学报的代表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苏高教》编辑部主办。大会开幕式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井泉主持,副理事长周文辉致开幕词。开幕式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向获得本年度的优秀主编和优秀编辑颁发了荣誉证书。《高教论坛》主编曹方、《大学教育科学》主编胡弼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副主编叶赋桂等分别主持了学术讲座。

2013年常务理事会议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4月21-2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会议商讨了年内即将举行的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的有关事宜。

二、期刊工作分会20年所取得的成绩

(一)广泛吸纳会员,汇聚团结人心

20年来,期刊工作分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例如,从1993年成立到1996年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员单位便从60个增加到250多个,其中包括132个理事单位和31个常务理事单位;到2001年第三次代表大会时已有会员单位400个,其中理事单位198个,常务理事单位43个。会员单位遍布大陆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青海外)。期刊类型包括省级(自治区、直辖市)高教期刊、部委高教期刊、专业委员会高教期刊、普通高校高教期刊、军警院校高教期刊,以后又增加了高校学报,从而使“高教期刊”的概念大大拓宽,即不仅仅是“高教研究”的期刊,而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期刊。

(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进研究成果问世

1.举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每次学术年会均邀请国内高教研究知名学者或编辑出版专家与会做学术报告。例如,2006年武汉召开的学术年会,邀请南京大学高教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龚放教授做了《2000-2004年中国教育期刊影响力报告》。2012年南京会议邀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冒荣教授和《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朱剑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当前我国高教研究的热点话题与话语权力》和《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的学术报告;笔者作了题为《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政策的解读及实施预测》的政策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都以观点新颖独到、内容深刻厚重获得与会代表的好评。

2.发动撰写论文,进行大会交流

每次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均根据高等教育领域期刊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确定研讨主题,围绕主题发动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提交会议交流。第一次代表大会学术交流的中心议题是,高教研究期刊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提高社会效益乃至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分会成立后的10多年中,学术研讨气氛浓厚,每次代表大会均会收到许多交流论文。例如,1996年海口召开的第二次换届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经过大会秘书处筛选,李汉育的《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陆叔云的《期刊特色的认识与实践》、笔者的《论高教研究期刊的改革与发展》等6篇论文在大会交流。2005年在乌鲁木齐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也收到学术论文多篇。每次大会交流后,又进行分组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均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商办好研究会、提高期刊质量的大计。

3.出版论文集

为了使大家的研究成果得以问世,也为了物化和展示期刊工作分会的工作成果,推动会员单位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分会提供部分经费,将学术年会收到的论文汇编成书;先后出版了数本文集:1993年初出版了《期刊编辑论丛(第一集)》(海洋出版社出版);当年10月出版了《期刊编辑论丛(第二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出版了《期刊编辑研究》(海洋出版社出版,以1996年海南学术年会论文为主);2000年“搭车”天津民航学院高教所编辑的高教研究文集,用一半篇幅出版了分会学术年会论文。几本文集中,《期刊编辑论丛(第二集)》和《期刊编辑研究》是由《江苏高教》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

(三)编辑队伍培训

为了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为年轻编辑提供学习交流业务的平台,1994年的常务理事会作出了“举办编辑业务研修班”的决定。第一期研修班于1994年8月上旬在广西桂林举办,为期6天。讲习内容有“繁荣高等教育科学及其研究”、“期刊建设”、“编辑素质”等6个专题。第二期研修班于1995年8月18~21日在云南大理举行,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名高教研究期刊编辑参加了研修班。至2001年,这种形式的编辑业务培训班曾在桂林、大理、西双版纳、海南、重庆、成都等地举办了12期,每期均有几十人参加。

(四)开展优秀论著、论文评选

为了推动会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在会内营造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从1993年年底开始进行第一次高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1994年2月颁奖,2本专著、40篇论文获奖。至1998年12月,每年评选一次。2001年进行了第六次评选。前几次的科研成果评奖,其成果均为“期刊研究”,2000年以后适当扩大到“教育研究”成果。一般每年评出一等奖5名左右,二等奖10名左右,三等奖20~40名。评选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信评选。第一次通信评选由《上海高教研究》编辑部负责牵头组织。这种方式简便、经济、切实。以往均通过纸质书面文本进行邮寄;现在如果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评选将更加便捷。二是专家集中评选。例如2001年1月12日在北方交通大学进行的第六次优秀成果评选,由十几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认真、严格、客观、公正的评审,评选出优秀科研著作一等奖1项,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这次评选不仅参评成果整体质量较高,而且专家现场集中进行评选,其评选质量也较高,因为专家在一起可以直接就评选标准、评选对象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比较。三是秘书处直接认可评选。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一般不再分出等级,普惠性强。

(五)进行“优秀编辑”、“优秀主编”评选

为了增强分会的凝聚力,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分会进行了“优秀编辑”的评选。2010年广西大学承办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有常务理事提出“优秀主编”评选,得到一致赞同。从2011年开始,“优秀编辑”、“优秀主编”评选便一起进行。

(六)参观考察,增进友谊情感

每次会议均有参观考察举办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内容。这不仅扩大了大家的视野和信息量,而且大家通过考察途中密切深入的个别交谈,进一步增进了对各自办刊情况的了解,相互学到了不少办刊经验和工作思路,对提高办刊水平很有裨益;同时也增进了大家的友谊,有利于会后进一步开展学习、交流。

三、对期刊工作分会今后工作的建议

期刊工作分会一路风雨一路高歌地走过20年历程,取得很大成绩,但仍是人生的“弱冠”之年,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的地方。在第三次换届大会上,“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提出分会工作要强化5大意识:一是学术意识,二是交流意识,三是开拓意识,四是服务意识,五是民主意识。笔者觉得这一建议非常切合实际。就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

1.鼓励和支持会员单位围绕办刊问题单独或联合举办多种规模、多种主题的研讨会

这方面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是2002年期刊工作分会与浙江大学高教所联合主办的“21世纪教育科学与学术期刊国际论坛”。这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对于强化分会的学术研究气氛、扩大分会的社会影响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以一校为主或几校联合举办的较大型学术论坛以及区域性的小规模的研讨会,应提倡经常召开、多多召开。

2.分会的常务理事应带头进行研究

每次学术年会应提倡人人以文与会,人人以文会友。只有提交会议的论文才可申报优秀论文奖(包括已发表的论文)。副会长以上单位每次年会都应提交论文,其他常务理事单位一届期间至少应提交3篇论文。对此,笔者建议制定一项“一票否决”的规定,即上述单位达不到要求者换届时不再连任。

3.组织申报和下达科研课题,促进科研的开展

一是联合相关会员单位向中国高教学会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等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二是分会自己下达“立项科研课题”。这是不花钱、办好事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少学会已用这一办法来调动成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效仿。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会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

(二)进一步凸显分会自身应有的职能

现在我们的学术组织称为“期刊工作分会”,这昭示我们工作的重心和研究的重点应以办刊本身为主。应该说,期刊编辑研究和教育研究都与我们办刊工作密切相关,但笔者认为今后应将工作重心和研究重点落在“期刊”上,其理由有二:一是名称职能所定——我们的组织是“期刊工作分会”,这一名称及其所赋职能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期刊研究”为主(如果是教育类研究会则应以教育工作和研究为主)。二是组织成员所定——现在期刊工作分会的成员已不仅仅是高教研究期刊,而且包括不少学报在内,大家关注的共同点在“期刊”本身,因此分会的工作重心和研究重点要以期刊为主才真正切合实际;或者说,期刊编辑研究与教育研究兼顾,以期刊编辑研究为主。例如,对期刊的制度建设、整体策划、栏目设置、选题拟定、案头编校、素质提高等,都应强化研究。编辑人员“既是专家又是杂家”对于某学科的专业研究者而言或许是大忌,但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则是一种基础、一种需要。因为编辑工作岗位要求从业者不仅具有敏锐的思维、创新的能力等,而且要有比较广博的学识,惟其如此,办刊工作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从而办出高质量的精品期刊。

(三)进一步加强期刊工作分会内部的档案建设

分会秘书处要认真保存文件资料,换届时除了移交公章、经费等,还要将完善的档案资料一并移交。笔者建议,以后每届秘书处均要撰写、编印本届工作、活动的“大事记”,并在换届时将完整的文件档案(包括文字、图片、录音、视频等)移交给下届秘书处。

(四)进一步加强对期刊工作分会自身的宣传

古人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那些没有传媒可以利用、完全依靠口耳相传的小农经济时代,这些名言也许很有道理。但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市场化_的时代。期刊工作分会不仅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做出实绩,而且要充分利用我们自身拥有的传媒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大张旗鼓地进行自我宣传。笔者建议,每次年会的会议信息,主办单位期刊固然应予刊登,秘书处也要指定几家期刊同时刊登报道;换届大会的“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件,每个副会长单位以上的期刊都要予以刊发。这样可让高等教育领域更加广泛全面地了解期刊工作分会,扩大期刊工作分会的社会影响力;也让后人能全面掌握期刊工作分会的发展轨迹,与秘书处的文件档案保存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五)进一步提高编辑队伍素质,继续举办编辑业务研修班

建议继续举办编辑业务研修班,为年轻编辑的成长搭建平台。研修班应该是纯公益性、服务性的,只能收取成本性学费。报名通知只发到单位,由本单位决定是否派员和派谁参加。全国期刊领域有一个协会每年要举办多次各种名目的培训进修班,但带有很浓的商业经营性质,其“通知”所用的语言就像广告。他们把钱赚到自己会员头上,让人很反感。对此,组织者要端正办班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六)进一步搞好《情况通报》的印发,加强与会员的信息联系

前三届都印发过《情况通报》,将分会的会议、活动、事件及时让会员得以了解,增强了会员对分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高教学会期刊工作分会过去的20年是成绩斐然的20年。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未来的20年,中国高教学会期刊工作分会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取得更大的辉煌!

(责任编辑:黎立)

猜你喜欢

高教办刊分会
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召开各分会负责人会议
群策群力 迈向百年
贺蔡河诗词分会成立三周年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2009年度国际展览信息
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公布最有影响力工程机构全球排名等
拟广告
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教质量保障体系
吉林省高校高教所(室)暨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联席会议纪要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