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塑造因素
2014-02-20刘焕青
刘焕青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人文学科,语言文字除了表情达意的功能,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语文教学不止是传授知识,还要利用课文中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格塑造 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在教书与育人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材料实验教科书·语文》,着眼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使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真、 善、美的发现能力,进而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是他们走向社会的基础。
作为直接参与者,近一年来的教学实践 ,笔者解读初中一年级语文课程后,探寻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笔者认为一些入选课文蕴涵着许多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明。
1 人生的引导
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每个孩子的共同愿景。因此,集中地引导学生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对每一个初一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可以从中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鉴于上述因素,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虽然都是以“人生”为主题来编组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那么教学时就要有所拿捏。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如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在人生的新起点上,也必将面对种种困难。教材用几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了“如何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一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不怕艰难跋涉,要翻越无数座山的道理。《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一个孩子陷入困境后,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明了人在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应该怎么办的问题。《生命生命》是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严肃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 ,又由藤萝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二单元则侧重理想与信念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所面临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如课文《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也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所以她醒悟了,选择放弃。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归结起来就是说,她相信自己能作出牺牲是对的。由此可见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从中可以领会到一个高尚的人,他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执著的奋斗不息。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就是在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大有裨益的。
2 亲情的感染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描写亲情和家庭的优秀之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还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乐在其中。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所选课文,主题为“亲情”,都是反映人间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佳作。
选文的作者在创作时努力用心灵去体味生命的意义,捕捉亲情的感动,并由衷的推崇与赞美,这不由得让小读者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鲁迅的《风筝》,讲述的是一对兄弟在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童年的游戏也是终身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性美、亲情美。《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这是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产生的差异,即所谓“代沟”,但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与理解。《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一起散步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就是在这件平常的家庭琐事的描述中,体现了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感人至深的浓浓亲情。《诗两首》是献给母亲的歌。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都是适合学生品读的作品,有助于孩子们认识母亲的伟大,体验到人间至纯至爱的亲情,这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3 爱国的熏陶
只要世上还存在国家与民族,爱国就是人类共同的一种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从我们中华民族的视角出发,爱国的思想则尤为重要,在经历了近现代史上百年的屈辱和苦难之后,我们都希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伟大国家,走向民族复兴之道路,而爱国就是凝聚民意、团结一心的感情纽带。在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爱国”被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首,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基本的人格体现。
语文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又可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要让学生领略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重温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唤醒他们的爱国热情。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编组设计,就是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代诗《黄河颂》的主题是反映抗日救亡运动,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具有鼓动性和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演讲稿,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阻比喻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我们的民族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成,民族必兴的雄健气魄,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土地誓言》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法返回他们挚爱的家乡故土,作为其中的一员,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把流亡青年压抑许久的饱满而深沉的爱国情感表达出来,仿佛可以谛听到他们心脏的跳动,感受到他们热血的沸腾。这些作品对于生活在新世纪、处于幸福之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初审通过.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