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索

2014-02-20陈彦雄

科教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认同理想信念大学生

陈彦雄

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与命运。本文拟从认同的角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并对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予以探索,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认同 大学生 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当中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今,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已成为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

1 认同的内涵解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同问题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最初作为心理学范畴出现,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认同”与“自我”是紧密联系的,通常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联系而与其他人相区分的自我意识。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最初形式。”①

然而认同不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认同也被有关学者提出来,他们认为“政治认同是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政治权力机构对其自身及所属生活区域所行使的某些权力(立法、司法、行政等)是可以接受的,因而愿意承担相应义务的倾向性。进一步说,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把社会成员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②

另外,在文化方面认同则表现为文化认同。崔新建认为,“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③

综上来看,一切认同,如上文所述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都可以归结为价值观的认同。我们知道,以人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其实质是需要和利益的内化和升华。价值观一旦形成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活动的指向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并且其具有相对稳定持久的特性。因此,笔者认为,认同即是认同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兴趣爱好、利益等方面,认同与已有价值观念相近或一致的东西,并形成一种价值观念,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在于价值认同

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信念,是建立在认识和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自己认为正确并坚信不移的观念,是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精神支撑。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从认同角度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大学生基于内心自愿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持有同向性的情感、态度,并外化为行为活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具体而言,特指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关系,是教育对象即大学生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经过价值选择评价后在思想上、情感上、态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可、赞成,并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规范自身行为的一种能动的活动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持有的一种具有稳定持久的心理状态,既包括他们在认知、情感、价值判断中的倾向性态度,又包括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和信仰,还包括他们所认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要求自己,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的自觉行动。笔者认为,认同即是大学生在处理“自我”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从而自觉地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其实质也就是他们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因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过程来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实质目的在于对其进行价值认同教育。大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大学生通过认知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行为,进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价值结构,经过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把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和价值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同时又外化为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3 基于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索

3.1 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认同

就其本质而言,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遵循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这一认识发展的规律,提高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得以展开的理论支撑。今天,在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其影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来作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内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主渠道,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认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认同,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维度对学生进行理论认同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现实目标、基本内容、实践要求和鲜明特征,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endprint

3.2 注重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若没有情感认同,就会对事物缺乏兴趣,更不可能真正接受其影响。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④所谓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感认同,是指在思政教育主客体在实践交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情绪、情感和心境等心理层面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到亲切、承认、认可的倾向性态度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能够引起其产生积极肯定情绪反应的教育内容比较容易认同,也比较容易接受,相反,对于引起其产生消极否定性情绪反应的教育内容则往往难以认同。由此看来,在教育过程中,当教育客体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时,客体往往对认同内容的感知取向、理解会带有否定性情感,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认同;反之,积极的情感状态则能促进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认同。“积极的情感认同活动,表现为认同主体对认同客体情感上的接近、认可、赞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顺从、认同与强烈的追求、实践欲望”。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掌握和运用情感认同的特点并将其作用于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只要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他们就易于认可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法,就能增强教育效果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3 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大学生建立在对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内容深信不疑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是大学生知、行、情、意在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协调。笔者认为,这里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一个更高层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定的含义,是大学生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传导的价值规范本身的意义及对自身的意义认同,是他们己有价值在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规范要求的相统一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所引起的价值认同。他们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认同获得一种归属感,从而产生信仰,最终外化为行为实践上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着重加强大学生价值生活实践教育,深化价值认同,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具有一定价值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劳动教育、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建和谐社区志愿服务行动以及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注释

①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②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01.

③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3.

④ 列宁全集.(第25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7.

⑤ 沈壮海.有效德育过程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60.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同理想信念大学生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