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能力
2014-02-20杨坤条
杨坤条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要确保学校规范、有序、有效的科学运作,以取得理想的办学绩效,需要管理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和管理水平。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今天,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能力:思考力、内动力和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对学校管理者个人素质的高层次要求,又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本保障。
一、思考力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从小处说,思考力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从大处说,它关乎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一所学校而言,它关系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工作中管理者要不断修炼思考力,做到勤于、善于、精于思考,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更好管理学校,引领学校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思考力修炼是长期而艰巨任务,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第一,要在研究学校文化中修炼思考力。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灵魂、学校生命力所在。最高境界的管理不是制度约束,而是文化引领。作为管理者,要品味、研究、领悟、提升学校文化,进而将学校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自觉行为。第二,要在解读学校计划中修炼思考力。每期学校计划是指导学校一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研读计划,逐字逐句细读,特别是要反复、认真读关键性词语和句子。不仅要真正理解计划中对每项工作的要求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唯有此,才能增强工作思考力,将工作要求内化为具体行动,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在解读目标责任书中修炼思考力。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是进一步强化责任。如何顺利实现目标,抑或超额完成目标呢?需要有长期思考力。思考采取什么有效措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思考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思考自己工作及所主管工作效率如何、有无失误、如何改进等。唯有不断思考、改进,才能使目标如期实现。
二、内动力
内动力是一个人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根本动力。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内动力来自他的责任心、使命感,以及对所从事教育事业的追求。
内动力提升对学校管理者有特殊意义。从个人层面上讲,缺乏内动力。就不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从班子成员角色层面上讲,缺乏内动力,就不能起到率先垂范、示范引领作用;从学校层面上讲,缺乏内动力,分管工作会阻碍学校飞跃发展:从教育和培养人层面讲,缺乏内动力,会贻误一代人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内动力事关事业成败,以及培养人的百年大计。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小学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思想;要树立“教育学生六年,影响人生六十年”的教育思想:要树立“爱校胜似家庭,事业重于生命,一切为了学生”的师魂标准。工作中不断提升内动力,永葆工作激情,并善于激发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内动力,使他们有崇高职业理想、明确教育目标、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发挥潜能,形成共同教育理想和目标而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执行力
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能力。因此,衡量执行力如何,主要看是否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完成目标任务。
学校要想走内涵发展之路,成为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终生受益的品牌学校,就必须有极强执行力。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强烈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树立强烈合作和效率意识;树立创造一流的高标准意识;发扬严谨博学、务实高效工作作风;发扬精益求精、勤勉刻苦工作精神;把“求实、求精、求细”变成常规,化作习惯;用尽心思把每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归根结底,执行力就是工作品质和应变能力的反映。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师生起示范引领作用,所以一定要率先垂范,在亲力亲为中提高执行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任何一项工作的推动,光有领导者发号施令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领导者模范带头,不怕困难、排除阻力、率先垂范、冲在最前。
当然,管理者执行力绝不仅仅是要管理者个人勇往直前、身先士卒、孤军深入、敢打敢拼,而且还要管理者带领属下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共同努力、实现目标。而个人执行力也只有在管理者精心决策、正确引导、模范带动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在工作落实、真抓实干中影响和带动他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提高执行力,进而实现管理精细化与高效化。
总之,办好一所学校。不仅是政府、教育部门的美好意愿,也是千万家庭的美好愿景,更是学校管理者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但愿每位学校管理者都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思考力、内动力和执行力,倾其所能地为办出品牌、优质和理想的学校。
(作者: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陕州小学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严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