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的叠加效应
2014-02-19杨秉辉
心
脑血管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溢血等一系列疾病,还包括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退等等。虽说病在心、在脑、在肾,但其根源皆在动脉粥样硬化,故统称心脑血管病。此病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大敌,占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位。
心脑血管病可治,但更应该防。预防心脑血管病主要在于控制或消除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即具有引发心脑血管病危险的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超重及吸烟等。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难理解,长期的高压冲击,血管必定会受到损伤,这种损伤便会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脂类物质在血管中的沉积,其实严格地说,脂类物质是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中,而不是在血管腔中的,不然早被血液冲走了。脂类物质进入血管壁的夹层中,先决条件便是血管壁的内层受到损伤,因而高血压便成为重要的损伤因素之一。
血糖过高是糖尿病的表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病,即体内新陈代谢紊乱之病,而这个“紊乱”虽始于糖,却绝不仅局限于糖。病人体内脂肪、蛋白质等的代谢皆发生紊乱。脂肪代谢紊乱促成动脉粥样硬化,蛋白质代谢紊乱甚至损伤全身各类大小血管,故糖尿病专家称: 糖尿病即血管病。事实上,最终发生心脑血管病的糖尿病人占70% 以上。
胆固醇是脂类的一种,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便是俗称的“坏胆固醇”, 是钻入动脉壁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
超重,若是肌肉发达所致倒也罢了,惜乎大多数皆是因体内脂肪堆积所致。如果脂肪在体内大量堆积,将会产生许多“生物因子”,如有一种叫“抵抗素”的物质,竟能“抵抗”胰岛素! 胰岛素是人体糖代谢的必需物质,一旦被“抵抗”了,便无用武之地,于是糖尿病应运而生,血管受害自然难免。
许多人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多止于呼吸系统。其实,吸烟对于心脑血管之害绝不亚于呼吸系统。烟雾中含多种有害物质,其中的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部、血液,进入红细胞中与其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之成为变性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氧气,一旦成为变性血红蛋白,便丧失了这一功能,于是人体的组织便缺氧。缺氧便会损害血管内层的细胞,为动脉粥样硬化创造了先决条件。烟雾中的尼古丁还能使心脏的冠状动脉痉挛,自然会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 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危险。
要强调的是,这些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一个人身上常常是叠加的,即几个因素常同时存在。可怕的是,叠加的结果不是1+1=2,美国弗莱明汉研究所的报告说是1+1>4、1+1+1>8。我国有关单位对全国11 个省市的3 万多人研究了3 年,结果与美国的报告惊人地相似:若以这些危险因素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几率为1,那么高血压+ 高血糖+ 超重者为3.9;高血压+ 吸烟+ 超重者为8.8; 高血压+ 高胆固醇+ 吸烟者为9.9;高血压+ 高血糖+ 吸烟者为11.8;高血压+ 高胆固醇+ 高血糖+ 吸烟者甚至高达13.3。这些数字不是推算出来的,而是根据3 年中有这些各类情况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病的人数统计出来的,不由你不信。
心脑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并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人要变老是自然规律, 遗传背景暂时无法左右。不过,心脑血管病之所以多见于老年人,其实也是这些“危险因素”经年累月的结果。但这些危险因素却是可以控制和消除的。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不嗜烟酒、良好的心态等等,都是预防产生这些危险因素的必要条件,如果已经产生了此类危险因素,则应努力消除或控制。
杨秉辉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