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桃体周围脓肿摘除扁桃体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观察

2014-02-19文芳聪文培桂陈霞谢红卫钟勋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手术时机

文芳聪 文培桂 陈霞 谢红卫 钟勋

[摘要] 目的 观察扁桃体周围脓肿摘除扁桃体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 方法 将9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分成3组,分别选择脓肿期、脓肿后期、择期手术等3种不同的手术时机,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发生率、术中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 结果 脓肿期手术组、脓肿后期手术组及择期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10±3)、(35±5)ml;手术时间分别为(15±3)、(10±3)、(20±5)min;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0.0%、10.0%;术中疼痛程度(NRS)分别为(7.1±0.5)、(5.5±0.3)、(8.2±0.4);术后24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5.0±0.4)、(4.1±0.4)、(6.5±0.3);术后48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3.1±0.3)、(2.5±0.3)、(3.9±0.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6.5、13.6 d。脓肿后期手术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后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比在脓肿期或择期手术更加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 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时机;安全有效

[中图分类号] R766.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70-03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之一,保守治疗容易复发,为避免复发,行扁桃体切除术是唯一的方法。为探讨最佳的手术时机,本研究对本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9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别选择脓肿期、脓肿后期以及择期手术等3个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观察各种手术时机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患者94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首次发作79例,复发15例;左侧53例,右侧41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脓肿期、脓肿后期以及择期手术组。脓肿期手术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5~65岁,平均28.5岁;左侧脓肿15例,右侧10例,复发者6例。脓肿后期手术组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14~48岁,平均29.3岁;左侧21例,右侧18例,复发者6例。择期手术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66岁,平均31.2岁;左侧脓肿17例,右侧13例,复发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确诊标准

有剧烈咽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可见一侧腭舌弓显著充血,软腭红肿,局部隆起,扁桃体被推向内下方或前下方,血象升高,局部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

1.3 手术方法

患者被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后,告知患者保守治疗复发率较高,如患者同意手术,即可纳入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脓肿期手术组25例,经扁桃体旁抽出脓性分泌物确诊脓肿形成后立即行扁桃体切除术。脓肿后期(指脓肿切开排脓后3~4 d)手术39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全身抗生素治疗3~4 d,局部充血肿胀被控制后,再行扁桃体切除术。择期手术组30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全身抗生素治疗10~14 d,待局部炎症完全消退后,再行扁桃体切除术。

1.4 疼痛的评估方法

术中术后疼痛采用常用的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有0~10共11个数字组成,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程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记录术中、术后24 h、术后48 h的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脓肿期手术组、脓肿后期手术组以及择期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10±3)、(35±5)ml;手术时间分别为(15±3)、(10±3)、(20±5)min;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例)、0.0%(0例)、10.0%(3例);术中疼痛程度(NRS)分别为(7.1±0.5)、(5.5±0.3)、(8.2±0.4);术后24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5.0±0.4)、(4.1±0.4)、(6.5±0.3);术后48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3.1±0.3)、(2.5±0.3)、(3.9±0.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6.5、13.6 d。脓肿后期手术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3 讨论

扁桃体周围间隙为一潜在的间隙,内有少许疏松的结缔组织,内侧以扁桃体被膜为界,外侧的咽上缩肌使之与咽旁间隙分隔。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组织炎,继之形成脓肿,常发生于青壮年,年龄20~35岁[1]。一般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生者极少[2],此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应及时进行治疗,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有颈上淋巴结炎、咽旁脓肿、喉水肿、颈静脉炎、出血、脓毒血症等,罕见的并发症有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等[3]。本病需与咽旁脓肿、第三磨牙冠周炎、扁桃体脓肿、脓性下颌下炎、扁桃体恶性肿瘤相鉴别[1]。

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常见有部分患者复发,因此,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4],而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时机恰当,可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减轻术中术后的疼痛。有很多报道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比择期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3-6]。以往报道脓肿期包括脓肿形成之后1周左右,但本研究将之分成两期进行观察,即脓肿期和脓肿后期,脓肿后期为脓肿切开引流后3~4 d,结果提示,脓肿后期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出血现象、术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因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在脓肿形成时,扁桃体周围间隙增大,扁桃体向中线偏移,此时手术容易剥离,但脓肿期扁桃体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血管扩张,此时手术使术中出血量增加,局部出血时间相对延长,术后周围的炎性组织也更易出血;出现局部充血肿胀时,麻醉药的效果差,因此,术中疼痛明显。脓肿期手术组中有1例术后出血患者,为充血水肿的咽后柱渗血,考虑与局部炎症有关,同时因张口度差,也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择期手术者,即脓肿切开后10~14 d手术,由于扁桃体与周围组织已产生粘连,瘢痕形成,术中剥离困难,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术中切除扁桃体组织容易损伤咽缩肌,加上瘢痕组织血管收缩差,术中出血多,术后也容易出血;术中麻醉药在瘢痕组织中的浸润效果也差,术中疼痛更明显,术后创面恢复慢,疼痛时间长。该组中有3例出血患者均是扁桃体剥离后的瘢痕组织出血所致,此时手术也容易残留瘢痕组织,未能完全消除扁桃体周围的间隙,可出现扁桃体切除术后扁桃体周围间隙复发的现象[6-7]。脓肿后期手术是脓肿切开引流3~4 d后手术,此时局部炎症基本得到控制,扁桃体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还未形成,此时手术,扁桃体容易剥离,周围组织损伤小,因此术中渗血少,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术后疼痛轻,创面恢复快,术后也不易出血。3组患者首次发作与复发者在本研究中未作对比,但术中发现复发者往往有粘连,出血量会多一些。

综上所述,对于单侧扁桃体周围脓肿手术切除扁桃体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脓肿后期手术比脓肿期及择期手术都更有明显的优越性。如果双侧扁桃体周围间隙出现脓肿,并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现象,应该尽早行扁桃体切除术,解除梗阻现象[8]。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2-334.

[2] 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149.

[3] 唐凤珠,刘蓓,陆秋天.扁桃体周围脓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5):658-659.

[4] 蔡冰国,马昆.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脓肿期手术切除扁桃体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 25(1):33-34.

[5] 顾兴华.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0,14(9):418.

[6] 陶兴晸,刘思良.扁桃体周围脓肿手术拆除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7,8(3):52.

[7] Farmer SE,Khatwa MA,Zeitoun HM.Peritonsillar abscess after tonsillectom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 R Coll Surg Engl,2011,93(5):353-355.

[8] Papacharalampous GX,Vlastarakos PV,Kotsis G,et al.Bilateral peritonsillar abscesses:a case presen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with regard to the controversi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ase Rep Med,2011:98 1924.

(收稿日期:2013-08-26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扁桃体周围脓肿摘除扁桃体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 方法 将9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分成3组,分别选择脓肿期、脓肿后期、择期手术等3种不同的手术时机,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发生率、术中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 结果 脓肿期手术组、脓肿后期手术组及择期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10±3)、(35±5)ml;手术时间分别为(15±3)、(10±3)、(20±5)min;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0.0%、10.0%;术中疼痛程度(NRS)分别为(7.1±0.5)、(5.5±0.3)、(8.2±0.4);术后24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5.0±0.4)、(4.1±0.4)、(6.5±0.3);术后48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3.1±0.3)、(2.5±0.3)、(3.9±0.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6.5、13.6 d。脓肿后期手术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后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比在脓肿期或择期手术更加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 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时机;安全有效

[中图分类号] R766.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70-03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之一,保守治疗容易复发,为避免复发,行扁桃体切除术是唯一的方法。为探讨最佳的手术时机,本研究对本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9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别选择脓肿期、脓肿后期以及择期手术等3个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观察各种手术时机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患者94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首次发作79例,复发15例;左侧53例,右侧41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脓肿期、脓肿后期以及择期手术组。脓肿期手术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5~65岁,平均28.5岁;左侧脓肿15例,右侧10例,复发者6例。脓肿后期手术组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14~48岁,平均29.3岁;左侧21例,右侧18例,复发者6例。择期手术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66岁,平均31.2岁;左侧脓肿17例,右侧13例,复发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确诊标准

有剧烈咽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可见一侧腭舌弓显著充血,软腭红肿,局部隆起,扁桃体被推向内下方或前下方,血象升高,局部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

1.3 手术方法

患者被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后,告知患者保守治疗复发率较高,如患者同意手术,即可纳入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脓肿期手术组25例,经扁桃体旁抽出脓性分泌物确诊脓肿形成后立即行扁桃体切除术。脓肿后期(指脓肿切开排脓后3~4 d)手术39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全身抗生素治疗3~4 d,局部充血肿胀被控制后,再行扁桃体切除术。择期手术组30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全身抗生素治疗10~14 d,待局部炎症完全消退后,再行扁桃体切除术。

1.4 疼痛的评估方法

术中术后疼痛采用常用的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有0~10共11个数字组成,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程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记录术中、术后24 h、术后48 h的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脓肿期手术组、脓肿后期手术组以及择期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10±3)、(35±5)ml;手术时间分别为(15±3)、(10±3)、(20±5)min;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例)、0.0%(0例)、10.0%(3例);术中疼痛程度(NRS)分别为(7.1±0.5)、(5.5±0.3)、(8.2±0.4);术后24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5.0±0.4)、(4.1±0.4)、(6.5±0.3);术后48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3.1±0.3)、(2.5±0.3)、(3.9±0.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6.5、13.6 d。脓肿后期手术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3 讨论

扁桃体周围间隙为一潜在的间隙,内有少许疏松的结缔组织,内侧以扁桃体被膜为界,外侧的咽上缩肌使之与咽旁间隙分隔。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组织炎,继之形成脓肿,常发生于青壮年,年龄20~35岁[1]。一般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生者极少[2],此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应及时进行治疗,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有颈上淋巴结炎、咽旁脓肿、喉水肿、颈静脉炎、出血、脓毒血症等,罕见的并发症有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等[3]。本病需与咽旁脓肿、第三磨牙冠周炎、扁桃体脓肿、脓性下颌下炎、扁桃体恶性肿瘤相鉴别[1]。

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常见有部分患者复发,因此,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4],而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时机恰当,可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减轻术中术后的疼痛。有很多报道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比择期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3-6]。以往报道脓肿期包括脓肿形成之后1周左右,但本研究将之分成两期进行观察,即脓肿期和脓肿后期,脓肿后期为脓肿切开引流后3~4 d,结果提示,脓肿后期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出血现象、术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因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在脓肿形成时,扁桃体周围间隙增大,扁桃体向中线偏移,此时手术容易剥离,但脓肿期扁桃体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血管扩张,此时手术使术中出血量增加,局部出血时间相对延长,术后周围的炎性组织也更易出血;出现局部充血肿胀时,麻醉药的效果差,因此,术中疼痛明显。脓肿期手术组中有1例术后出血患者,为充血水肿的咽后柱渗血,考虑与局部炎症有关,同时因张口度差,也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择期手术者,即脓肿切开后10~14 d手术,由于扁桃体与周围组织已产生粘连,瘢痕形成,术中剥离困难,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术中切除扁桃体组织容易损伤咽缩肌,加上瘢痕组织血管收缩差,术中出血多,术后也容易出血;术中麻醉药在瘢痕组织中的浸润效果也差,术中疼痛更明显,术后创面恢复慢,疼痛时间长。该组中有3例出血患者均是扁桃体剥离后的瘢痕组织出血所致,此时手术也容易残留瘢痕组织,未能完全消除扁桃体周围的间隙,可出现扁桃体切除术后扁桃体周围间隙复发的现象[6-7]。脓肿后期手术是脓肿切开引流3~4 d后手术,此时局部炎症基本得到控制,扁桃体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还未形成,此时手术,扁桃体容易剥离,周围组织损伤小,因此术中渗血少,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术后疼痛轻,创面恢复快,术后也不易出血。3组患者首次发作与复发者在本研究中未作对比,但术中发现复发者往往有粘连,出血量会多一些。

综上所述,对于单侧扁桃体周围脓肿手术切除扁桃体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脓肿后期手术比脓肿期及择期手术都更有明显的优越性。如果双侧扁桃体周围间隙出现脓肿,并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现象,应该尽早行扁桃体切除术,解除梗阻现象[8]。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2-334.

[2] 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149.

[3] 唐凤珠,刘蓓,陆秋天.扁桃体周围脓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5):658-659.

[4] 蔡冰国,马昆.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脓肿期手术切除扁桃体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 25(1):33-34.

[5] 顾兴华.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0,14(9):418.

[6] 陶兴晸,刘思良.扁桃体周围脓肿手术拆除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7,8(3):52.

[7] Farmer SE,Khatwa MA,Zeitoun HM.Peritonsillar abscess after tonsillectom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 R Coll Surg Engl,2011,93(5):353-355.

[8] Papacharalampous GX,Vlastarakos PV,Kotsis G,et al.Bilateral peritonsillar abscesses:a case presen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with regard to the controversi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ase Rep Med,2011:98 1924.

(收稿日期:2013-08-26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扁桃体周围脓肿摘除扁桃体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 方法 将9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分成3组,分别选择脓肿期、脓肿后期、择期手术等3种不同的手术时机,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发生率、术中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 结果 脓肿期手术组、脓肿后期手术组及择期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10±3)、(35±5)ml;手术时间分别为(15±3)、(10±3)、(20±5)min;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0.0%、10.0%;术中疼痛程度(NRS)分别为(7.1±0.5)、(5.5±0.3)、(8.2±0.4);术后24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5.0±0.4)、(4.1±0.4)、(6.5±0.3);术后48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3.1±0.3)、(2.5±0.3)、(3.9±0.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6.5、13.6 d。脓肿后期手术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后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比在脓肿期或择期手术更加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 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时机;安全有效

[中图分类号] R766.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70-03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之一,保守治疗容易复发,为避免复发,行扁桃体切除术是唯一的方法。为探讨最佳的手术时机,本研究对本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9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别选择脓肿期、脓肿后期以及择期手术等3个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观察各种手术时机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患者94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首次发作79例,复发15例;左侧53例,右侧41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脓肿期、脓肿后期以及择期手术组。脓肿期手术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5~65岁,平均28.5岁;左侧脓肿15例,右侧10例,复发者6例。脓肿后期手术组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14~48岁,平均29.3岁;左侧21例,右侧18例,复发者6例。择期手术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66岁,平均31.2岁;左侧脓肿17例,右侧13例,复发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确诊标准

有剧烈咽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可见一侧腭舌弓显著充血,软腭红肿,局部隆起,扁桃体被推向内下方或前下方,血象升高,局部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

1.3 手术方法

患者被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后,告知患者保守治疗复发率较高,如患者同意手术,即可纳入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脓肿期手术组25例,经扁桃体旁抽出脓性分泌物确诊脓肿形成后立即行扁桃体切除术。脓肿后期(指脓肿切开排脓后3~4 d)手术39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全身抗生素治疗3~4 d,局部充血肿胀被控制后,再行扁桃体切除术。择期手术组30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全身抗生素治疗10~14 d,待局部炎症完全消退后,再行扁桃体切除术。

1.4 疼痛的评估方法

术中术后疼痛采用常用的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有0~10共11个数字组成,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程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记录术中、术后24 h、术后48 h的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脓肿期手术组、脓肿后期手术组以及择期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10±3)、(35±5)ml;手术时间分别为(15±3)、(10±3)、(20±5)min;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例)、0.0%(0例)、10.0%(3例);术中疼痛程度(NRS)分别为(7.1±0.5)、(5.5±0.3)、(8.2±0.4);术后24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5.0±0.4)、(4.1±0.4)、(6.5±0.3);术后48 h疼痛程度(NRS)分别为3.1±0.3)、(2.5±0.3)、(3.9±0.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6.5、13.6 d。脓肿后期手术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3 讨论

扁桃体周围间隙为一潜在的间隙,内有少许疏松的结缔组织,内侧以扁桃体被膜为界,外侧的咽上缩肌使之与咽旁间隙分隔。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组织炎,继之形成脓肿,常发生于青壮年,年龄20~35岁[1]。一般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生者极少[2],此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应及时进行治疗,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有颈上淋巴结炎、咽旁脓肿、喉水肿、颈静脉炎、出血、脓毒血症等,罕见的并发症有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等[3]。本病需与咽旁脓肿、第三磨牙冠周炎、扁桃体脓肿、脓性下颌下炎、扁桃体恶性肿瘤相鉴别[1]。

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常见有部分患者复发,因此,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4],而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时机恰当,可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减轻术中术后的疼痛。有很多报道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比择期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3-6]。以往报道脓肿期包括脓肿形成之后1周左右,但本研究将之分成两期进行观察,即脓肿期和脓肿后期,脓肿后期为脓肿切开引流后3~4 d,结果提示,脓肿后期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出血现象、术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因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在脓肿形成时,扁桃体周围间隙增大,扁桃体向中线偏移,此时手术容易剥离,但脓肿期扁桃体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血管扩张,此时手术使术中出血量增加,局部出血时间相对延长,术后周围的炎性组织也更易出血;出现局部充血肿胀时,麻醉药的效果差,因此,术中疼痛明显。脓肿期手术组中有1例术后出血患者,为充血水肿的咽后柱渗血,考虑与局部炎症有关,同时因张口度差,也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择期手术者,即脓肿切开后10~14 d手术,由于扁桃体与周围组织已产生粘连,瘢痕形成,术中剥离困难,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术中切除扁桃体组织容易损伤咽缩肌,加上瘢痕组织血管收缩差,术中出血多,术后也容易出血;术中麻醉药在瘢痕组织中的浸润效果也差,术中疼痛更明显,术后创面恢复慢,疼痛时间长。该组中有3例出血患者均是扁桃体剥离后的瘢痕组织出血所致,此时手术也容易残留瘢痕组织,未能完全消除扁桃体周围的间隙,可出现扁桃体切除术后扁桃体周围间隙复发的现象[6-7]。脓肿后期手术是脓肿切开引流3~4 d后手术,此时局部炎症基本得到控制,扁桃体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还未形成,此时手术,扁桃体容易剥离,周围组织损伤小,因此术中渗血少,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术后疼痛轻,创面恢复快,术后也不易出血。3组患者首次发作与复发者在本研究中未作对比,但术中发现复发者往往有粘连,出血量会多一些。

综上所述,对于单侧扁桃体周围脓肿手术切除扁桃体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脓肿后期手术比脓肿期及择期手术都更有明显的优越性。如果双侧扁桃体周围间隙出现脓肿,并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现象,应该尽早行扁桃体切除术,解除梗阻现象[8]。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2-334.

[2] 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149.

[3] 唐凤珠,刘蓓,陆秋天.扁桃体周围脓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5):658-659.

[4] 蔡冰国,马昆.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脓肿期手术切除扁桃体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 25(1):33-34.

[5] 顾兴华.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0,14(9):418.

[6] 陶兴晸,刘思良.扁桃体周围脓肿手术拆除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7,8(3):52.

[7] Farmer SE,Khatwa MA,Zeitoun HM.Peritonsillar abscess after tonsillectom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 R Coll Surg Engl,2011,93(5):353-355.

[8] Papacharalampous GX,Vlastarakos PV,Kotsis G,et al.Bilateral peritonsillar abscesses:a case presen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with regard to the controversi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ase Rep Med,2011:98 1924.

(收稿日期:2013-08-26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术时机
绞窄性肠梗阻判断手术时机的临床可靠指标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26例中晚期妊娠合并非产科急腹症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
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
老年重症胆管炎42例手术治疗体会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时机选择与方法选择的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