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文化在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运用
2014-02-18张利琴
张利琴
中国本土文化在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运用
张利琴
单元复习课是初三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关注中国本土文化是英语课程标准的题中之义。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初三英语单元复习中加大中国本土文化导入的途径,并就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中国文化;本土文化;初三英语;单元复习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并对文化意识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二是促进学生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祖国意识。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要了解外国文化以促进外语学习,同时也对学生理解本土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近两年的扬州市中考英语复习教学研讨中,笔者指导一线教师开设了多节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单元整合复习课,这些单元复习课上出了新意、特色和实效。本文以一节扬州市中考英语复习研讨展示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三英语单元复习教学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中考复习实效。
二、案例与分析
(一)基于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3 Asia 的单元整合复习课。本单元开篇介绍了若干中国文化元素符号,如筷子、剪纸等。Reading部分有两篇主课文,第一篇Welcome to Beijing按照空间顺序分别介绍了紫禁城、天安门、颐和园和长城等北京著名景点;第二篇All about Guilin则用如诗似画的语言刻画了中国南方“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文章选词、用句之美令读者叹为观止。本单元后半部分内容还分别提到了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通过教材分析,笔者和授课教师一致认为,关注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本节复习课的题中之义。
另一方面,作为“淮左名都”,扬州古迹众多,园林秀丽。为了让学生能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扬州之美,增添扬州人的爱乡之情,扬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美丽扬州(汉英对照)》一书(以下简称《美丽扬州》)。兰春寿、黄远振(2011)指出,英语教学需要利用英语测试的杠杆作用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从2013年起,扬州市中考加大对本土文化的考查力度,其中《美丽扬州》在扬州市英语中考书面
考试中的分值权重为8—10%。扬州的个园、何园、瘦西湖与单元主课文的颐和园,恰好是中国南方与北方园林的典型代表。鉴于此,笔者和授课教师交流,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及《美丽扬州》中的相关表达,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家乡之美。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最终确定为: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to use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e while fulfilling some tasks.
●reread the passage about Beijing and Guilin and appreciate its beau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organization of ideas and choices of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improve their oral and written ability in describing Chinese culture and Yangzhou culture, especially garden culture.
(二)依托本土文化,实现教学目标
本部分,笔者将结合本节单元复习课中的关键教学环节,探讨如何依托中国本土文化,从而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1.春晚舞台,茉莉花开
【教学片断1】课间,教师播放了由宋祖英和Celine Dion合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本节课的热身。上课铃声响起,教师提问:
T: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is song? Ss: Yes!
T: What is its Chinese name?
Ss: 《茉莉花》。
T: Do you know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几秒过后,仍无人回答。)Jasmine flower.(教师板书。)As we know, “Jasmine Flower” is our city song. When the song was performed by Song Zuying and Celine Dion at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of 2013, how did you feel at that moment?
S1: I felt so proud.
S2: Excited. I nearly shouted with excitement when I heard it.
…
设计分析:授课教师选用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课堂导入,至少有以下用意:第一,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一般而言,英语课堂的歌曲导入多是英文歌曲,而在本节课,授课教师却出人意料地选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当地民歌,并且是当年春晚的合唱版本。从学生惊奇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十分迫切地等着“下文”。第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茉莉花》作为扬州市市歌,在《美丽扬州》中自然占了一席之地。教师上课伊始将其提及,并把jasmine flower重点板书,其实是为本节课后面的教学任务做好铺垫。第三,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茉莉花》一举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并由中外巨星联袂表演,这不仅仅是艺术无国界的最佳诠释,而且传达了中国文化正越来越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接受并传播的事实。学生的回答也无不表明,这是一件十分令人“骄傲”和“兴奋”的事情。
2.中国文化,情境问答
【教学片断2】在复习了教材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典型中国文化元素(如筷子、剪纸等)的英语表达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关于中国文化的“情境问答”口语练习。首先,教师示范活动规则如下:
我上周末去了北京,在那儿吃了著名的北京烤鸭(幻灯片呈现中文)。
A: When did you go to Beijing? (教师问两遍)
B: I went to Beijing last weekend.(学生作答)
A: What did you eat in Beijing? (教师问两遍)
B: I ate famous Beijing Roast Duck there.(学生作答)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情境问答题目,并挑选出本组最为得意的一组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全体学生共同练习每个小组精选出来的题目。具体而言,一名学生根据黑板上题目的中文表述用英语提问两个问题,其他同学根据问题用英语作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题目设计、提问和作答进行点评,并就典型练习提供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设计分析:新颖、务实、实效是本教学环节的三大特征。首先,亮于其“新”。课堂把口语训练落实于平时,不好高骛远;教师把题目设计权交给学生,不越俎代庖。其次,难于其“实”。“情境问答”是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近两年的新增题型,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其无所适从。本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题型训练,一板一眼,力求务实,摒弃了展示课中常见的华而不实的做法。最后,贵于其“效”。本环节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它鼓励学生自觉动手,自主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小组的充分使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资源共享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活动中,很多小组都命制出了质量上佳的题目,如“莫言是我最崇拜的作家,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多数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着幸福与好运”等。
3.词汇精练,巧妙铺垫
【教学片断3】在本节课中,单元核心词汇的复习按照如下步骤一一展开:首先,授课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27个“四会”单词,学生逐一回顾,大致了解自己对这些“四会”词汇的掌握情况。稍后,教师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份单词整理归类表(见表1),便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如实填写。之后,教师精选8条词汇运用题目(注:“词汇运用”是扬州市英语中考必考题型,见表2),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核心词汇的掌握情况,学生当场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答案。最后,学生有两至三分钟的时间,用于好题赏析,或对错题进一步消化。
设计分析:核心词汇是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中不容回避的重点,题目训练也是最为常见且简单易行的复习手段。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命制题目时,往往不够重视句子语境的设计,常有纯粹为了考查单词拼写而设计的嫌疑。孙勇、孟庆忠(2011)指出,命制的试题要“知识性与规范性相统一、可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人文性与生活性相统一、客观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本案例在词汇运用的语境设计上就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所有题目均围绕着“扬州文化”这一主语境展开,涵盖了扬州的旅游、园林、美食、艺术等多个方面。试题的题干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题时会感觉熟悉,从而降低了答题时的紧张焦虑感。其次,题目语境本身富含知识性(如题1)、德育性(如题3)和美育性(如题5),真实的语料还引起学生与试题的互动,具有交际性,语境充分发挥了其“润物细无声”的妙用。最后,相似语境之间形成了语境小集合,这既有利于学生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整理、集体性输入,又会帮助他们日后运用时迅速、便捷、完整地输出。以1—5题构成的“游玩在扬州”的语境小集合为例,学生只要把这几句话连起来稍加润色,便可以写出一个内容较完整的段落,这也恰恰为本课最后的写作环节巧妙地做了铺垫,可谓“一箭双雕”。
4.剖析语篇,举一反三
【教学片断4】复习第一篇单元主课文时,授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3标有“?”的空格,即紫禁城和颐和园的地理位置。然后,教师围绕文章的框架结构进一步启发学生。
T: In which order does the writer organize the article so well?
Ss: Space order.
T: When can we use space order to write an article?
Ss: When we are describing places.
T: Some examples?
Ss: When we are introducing the places of interest in Yangzhou, we can use space order.
T: What places of interest in Yangzhou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to tourists?
Ss: The Slender West Lake, Ge Garden, He Garden…
T: Take the Slender West Lake for example, what will you write first?
Ss: Its location.
…
设计分析: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时具有良好的
文章框架结构意识,是第一篇单元主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文章框架进行“完形”,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之美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授课教师在一连串的追问中,“逼迫”学生自己说出此类文章框架结构的使用范围,并通过例子具体说明如何使用。课文的话题是介绍北京四大景点,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扬州自古以园林为盛,学生会很容易便联想到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扬州园林景点。通过课前认真分析学情,授课教师在此处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一步步地走向新的惊喜——后面的写作环节,教师正是用学生自己刚刚介绍的三个旅游景点为素材设计而成。
【教学片断5】第二篇单元主课文All about Guilin的教学重点在于:再读课文,赏析语言。授课教师以中考题型阅读理解的形式,重点围绕课文中以下核心句子设计问题:
表1 单词整理归类表
表2 词汇运用
表3 Welcome to Beijing文章框架结构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are the best understandings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You have probably seen some Chinese paintings of the landscape.”
① The writer wonders if we have ever seen
some Chinese paintings of the landscape.
②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 he has already seen some Chinese paintings of the landscape.
③ The writer wants to make it much easier for us to imagine what the landscape looks like.
④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 the landscape there is as beautiful as Chinese paintings.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 “You can't imagine how amazing they are unless you see them with your own eyes.”
① It is a fact.
② It is an opinion.
③ The writer can imagine how amazing the rocks are because he has already seen them.
④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encourage more visitors to come to visit his city in this way.
A. ①④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参考答案:1. D 2. C)
分析完以上阅读理解题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假设要写一篇介绍扬州园林的英语文章,如何巧妙地借鉴以上佳句于自己的写作中。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句2中You cannot imagine how…until…句式,围绕“扬州园林”进行仿句练习。
设计分析:第二篇课文是一篇介绍旅游景点的美文。首先,它的美在于语言之美。比如文章使用了大量的修辞(如比喻、拟人等)把桂林的山水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次,它的美还在于作者凭借充满魅力的语言,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诱人的画面,并最终达到写作和交际的目的——邀请并说服读者来自己的城市游玩。基于以上分析,授课教师在复习课文时设计了如上深层次、赏析性的阅读理解题。难得的是,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并没有止于对课文佳句的赏析。相反,授课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佳句使用的语境,并鼓励他们仿照佳句去创新。通过对课文框架结构和优美语言的赏析、模仿、借鉴和改编,学生基本上能对同类写作题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常用句子做到举一反三,这也为下面的写作任务扫除了不少障碍。
5. 扬州游玩,功到自然成
【教学片断6】写作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前,授课教师整理并打印了《美丽扬州》上第二章“扬州园林”中与本次写作任务相关的有用表达(见表4),并于课前发给学生供课上及课后写作时参考。
之后,教师呈现本次英语写作的任务。课上,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三个园林景点中的其中任何一个景点的写作。最后,授课教师就两篇学生作品与全体学生一起点评。点评的重点是文章结构和其中优美的句子,尤其关注的是与课文中做过深层理解和赏析相类似的句子。
写作任务:假设莅临我们课堂现场的外籍教师Tom准备本周末要去扬州的著名景区游玩,希望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经过与小组成员的充分讨论,最终决定推荐Tom到扬州园林风景区游玩。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见表4),用英语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推荐理由。
设计分析:张伊娜(2013)曾指出,读写结合应成为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落脚点。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本案例的写作任务来看,授课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立足单元主课文的以读促写的能力。无论是在写作要点的设计上,还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上,课文中的核心句子都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其中“瘦西湖就像你曾见过的中国画一样美”“除非你亲眼所见,你绝对无法想象个园的竹林风情到底有多美”等句正是之前阅读理解中重点赏析的句子。本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综合运用水平,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课堂上展示的学生作品来看,学生基本能够把本节课前面所复习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而这一切无不得益于之前教学环节的层层铺垫、步步为营,正所谓“功到自然成”。
三、思考与启示
(一)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只有深入分析和研读教材,才有可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夏春娥,2012)。单元整合复习课不是单元全部内容的“大杂烩”,教师要在全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出选择,并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各个单元包括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Main task等众多板块。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要想把整个单元的全部板块全面复习到位,不仅有难度而且无意义,复习效果也将无法保证,往往会陷入“全面复习、全面不到位”的窘境。在本案例中,教学设计聚焦于亚洲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国家——中国,并在“中国本土文化”这一点上做足、做实,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避轻就重,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在每一分钟都格外宝贵的初三复习课堂上,科学、正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不同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王春晖、夏谷鸣,2010)。比如,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情景问答与英语写作,能够提高其描述中国文化、扬州文化尤其是扬州园林文化的口头及笔头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不仅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而且要有强烈的教学目标实现意识,要确保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二)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实施
表4 “扬州园林”相关的有用表达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各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连续过程(鲁子问、康淑敏,2008),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程序安排。因此,教学过程设
计也指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序列安排(王笃勤,2010)。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学设计也应以生为本,“教学过程设计也就因此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王笃勤,2010)。
在很多初三复习课中,单元整合复习课上成了单元习题讲评课,教学过程设计也变相地成为了习题讲评设计:教师忙于讲题,无心其他;学生疲于听题,昏昏欲睡。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尝试着去做一些新的突破,精心设计了深层次、赏析性阅读与读后写作两大教学活动。从读到写,从输入到输出,两大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其更高级别的思维品质,如批判力与创造力。
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如任务型教学途径等,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学习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多次为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了足够的关注。
(三)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中中国本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运用
在英语学习中,除了要研究西方语言和西方文化外,我们也需要用英语描述中国文化,其中包括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彭莉,2011)。因为正如任平(2009)所言,注重中国文化的导入,绝不是英语教学中心的转移,而是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的深化。
诚然,中小学文化教学中虽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王俊,2012),但越来越多的同仁正越来越热切地关注着文化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并加大中国文化的导入,正日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肯定,并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
总之,中国文化包罗万象,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素材宝藏(常万里,2013)。在初三英语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加大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在复习课中的导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实效,而且对加深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无裨益。
四、结语
初三英语单元复习课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国本土文化在单元复习课中的导入尤其不够。实际上,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研究课标,吃透教材,在初三英语单元复习教学中加大中国本土文化的导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的。需要指出的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切忌为了凸显文化意识而在教学中生硬地塞入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切记:所有教学设计都应为最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而存在。毕竟在初三单元复习阶段,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目标达成意识显得愈发重要。
常万里. 2013. 关注中国文化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6): 70-74
兰春寿,黄远振. 2011.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目标转向与达成途径 [J].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 8-12
鲁子问,康淑敏. 2008. 英语教学设计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莉. 2011. 英语教学中乡土资源及其文化因素的导入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 34-37
任平. 2009. 新课标角度下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意识的缺失——以人教版高中第一册英语教科书为个案 [J]. 当代教育科学,(10): 13-16
孙勇,孟庆忠. 2011. 标准化试卷的设计原则 [J]. 英语考试与评价, (1): 31-35
王春晖,夏谷鸣. 2010. 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策略探析 [J]. 课程·教材·教法, (6): 73-76
王笃勤. 2010. 论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过程设计 [J]. 课程·教材·教法,(10): 57-61
王俊. 2012. 中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 35-40
夏春娥. 2012. 例谈小学英语教材处理的方法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8): 28-31
张伊娜. 2013. 读写结合应成为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落脚点 [J]. 中学外语教与学,(8): 1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信地址:225007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电子信箱:zjlyz1968@sina.com
编辑:潘娟娟
G623. 31
B
1009-2536 (2014) 06-0067-08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