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母语使用情况调查
2014-02-18李秀
李 秀
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母语使用情况调查
李 秀
本研究以88名教师和2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母语使用的量、功能、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所有的小学英语教师都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地使用母语,部分教师课堂母语使用过度;(2)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都认同母语对儿童英语习得的积极作用,学生比教师更加支持课堂中教师的母语使用;(3)小学英语教师的母语使用主要用来实现教学及元语言功能,教师对母语使用持较谨慎的态度,但与其教学实践并不相符;(4)影响教师母语使用的原因主要为语言因素和学生因素,班级规模、教学评价体系及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师;母语使用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同时也是学生的语言模型和目的语输入的主要来源(Krashen,1982),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教师是否应该用全英文授课、母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的话题一直备受争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学习本质及过程的研究日益深入,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外语课堂上教师母语使用的现象相当普遍。本文旨在调查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母语使用的现状,以期对我国小学英语课堂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二、研究背景
外语课堂上是否应该使用母语一直是外语教学及研究领域饱受争议的一个话题。20世纪初的直接法、20世纪50年代的听说法及7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排斥外语课堂上母语的使用,这成为众多学者反对母语使用的理论依据。这三种教学流派虽然主张各异,但都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听说训练。受其影响,一些学者明确反对外语课堂的母语使用,强调完全的目的语输入环境对培养学习者目的语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的重要性(Chaudron,1988;Duff & Polio,1990;Chamber,1991)。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标语言的使用多寡密切相关(Carroll,1975),因此极力反对教师使用母语。
赞成母语使用的学者认为,仅仅让学生置身于目标语言输入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目标语言的习得和内化,而教师适当使用母语可以提高可理解输入的质和量,缓解学习者因语言能力不足而造成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Atkinson(1987)认为,母语是一种巨大的学习资源,并总结了外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母语的6大好处,例如,节约时间、有效检验学生理解及管理课堂等。Harbord(1992)指出,教师母语的适度使用给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平等的学习机会;Turnbull
和Arnett(2002)也申明,决定外语教学效果的不是语言的输入,而是语言的吸收。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某一特定的语法概念或词汇的含义,使得有关信息更容易处理,从而促进语言吸收的过程。
对母语作用的这些理论探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母语的角色和地位,也促使更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寻求更多的答案。多数学者的研究焦点为母语使用的功能及学生的态度。Cricthiey(1999)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一所日本大学学生对教师母语使用的看法。学生认为,教师用日语教学对于学生理解目的语起到了支架作用,学生最需要教师用日语来实现教学功能,如对语言点的解释。Bawcon(2002)研究了她作为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母语使用,并将之分为3种情况:情感因素、学习策略及权宜之计(转引自尹卓琳,2006)。Rolin-Ianziti和Brownlie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等方式对4位大学法语教师的母语(英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的母语使用主要涉及翻译、元语言解释以及交际等3种功能(转引自Turnbull & Arnett,2002)。Prodromou(2000)调查了不同外语水平的学习者对其教师母语使用的态度,发现学生外语水平越高,对母语的作用也越怀疑,而那些语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对母语使用持较为积极的态度。Macaro(1997)采用了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研究了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的目标语与母语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使用母语多半是为了给出或阐明课堂活动指令、给学生反馈、翻译或是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转引自Turnbull & Arnett,2002)。
部分学者对外语教师课堂上的母语使用量进行了调查。 Macaro(1997)发现,英国中学法语教师的平均母语使用量很低,仅为4.8%(转引自Turnbull & Arnett,2002);在Kim和Elder(2005)的研究中,新西兰中学外语教师的母语使用量从12%到77%不等,平均为49.6%。 De la Campa和Nassaji (2009)研究的两位大学德语教师的母语使用量分别为9.3%和13.2%。
较之国外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较迟。早期的研究大多是外来研究的述评(衡仁权,2004)或对母语使用量及功能的理论论证(曹瑞明,2006)。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英语教师课堂上汉语使用的数量、功能、原因及学生的态度等。王俊菊(200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英语教师课堂上使用汉语的情况,发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母语的使用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教师使用母语能对外语学习从不同方面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陈丽平(2004),骆微微、程幼强(2006),董连忠、朱庆龙(2007),Van der Meij和Zhao(2010),谢晓燕(2011)等对我国英语专业课堂的母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母语使用普遍,多用于实现元语言功能和教学功能;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使用母语的情况;教师使用母语的原因多样,涉及学生因素、情感及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教师使用母语的意识仍不清晰。
以上国内外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外语课堂母语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认可,但相关研究基本都针对大学或中学英语课堂,针对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师母语使用研究很少;有些实证研究试图说明母语应该在何种程度上使用,但所得结论差异很大。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小学英语课堂教师的母语使用量如何?具备何种功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教师和学生对母语使用的态度如何?(3)教师的母语使用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控制在什么范畴之内?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均是在参阅前人研究成果(Cook,2001;Auerbach,1993;王俊菊,2003)的基础上制定而成。教师问卷主要考查教师在课堂上母语使用的量、功能及影响因素;学生问卷主要是用来验证教师对其使用量的陈述,增加调查结果的信度;同时,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对其教师母语使用的态度及看法是决定母语
课堂地位的最有力的依据。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笔者的调查正式开始以前,进行了一次由6名教师、20名学生参加的先导研究,并根据师生的反馈建议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教师问卷共有9个题目,其中7个是单项选择题,2个是不定项选择题,受试教师可以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学生问卷共有7个题目,5个单项选择题,2个多项选择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说明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参与本研究的教师来自江苏省某市的6所小学,共92人,他们都是母语为汉语的中国籍教师。参与调查的学生也从这6所学校随机抽取。发放教师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发放学生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后对6名学生(男生2名,女生4名)和6名教师(男女各3名)进行了访谈,进一步核实问卷题目各项内容,以提高调查的可信度。
四、结果与讨论
(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母语使用频率、量及师生态度
依据教师自述(见表1),在小学英语课堂不使用母语的教师比例为零,大多数教师(77%)会偶尔或有时使用,部分教师(21%)经常使用,极少数教师(2%)总是使用。教师的这种表述与来自学生的数据统计基本一致,但学生认为经常或总是说汉语的比例要高于教师,这可能是由于教师有时候对自己的语码转换没有觉察。陈立平(2004)的研究也发现,仅有61.7%的教师报告说每次都能意识到在进行着语码转换。由此我们推测,经常或总是在课堂上使用母语的教师可能在30%左右。
表1 师生对课堂上母语使用频率的反馈
表2显示,25%的小学英语教师母语使用量占课堂话语总量的10%以下,60%的教师母语使用量控制在10—30%之间,少部分教师(15%)的母语使用量占到了30%以上。表1和表2的数据说明,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教师母语使用极为普遍。大多数教师有时或偶尔使用,使用量能控制在30%以下;少部分教师经常或总是使用,且母语的使用量占其课堂话语总量的30%以上。考虑到教师课堂话语作为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我们有理由相信,部分教师经常或总是使用母语,且使用量超过了课堂话语总量的30%,使用频率偏高,使用量偏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利。
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上的母语使用,师生态度及期待如何?表2显示,教师对其母语使用的态度与其教学实践并不一致,虽有43%的教师认为母语使用量应该在10%以下,但实际这样操作的只有25%;有49%的教师认为母语使用量应该在10—30%之间,但实践教学中却高达60%。显然,教师的教学实践滞后于其教学理念,这可能是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话语使用的监控,实践中语码转换过于随意,也可能是教育现实的种种限制,使其不得不如此,具体原因在下文中有更多探讨。
表3进一步证实了教师对母语使用的谨慎态度。尽管所有的教师课堂上都在使用母语,仍有2%的教师认为应该不用,而认为应该有时或偶尔
使用的教师比例高达85%,认为应该经常用的教师仅占13%,而认为应该总是用的教师比例为零。与教师审慎的态度相比,学生对教师的母语使用似乎更加肯定和宽容。97%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教师在英语课上不同程度地使用汉语,这一比例远高于国内其他学者针对大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如王俊菊(2003)的调查结果为22%,骆微微、程幼强(2006)的调查结果为70%。74%的学生期待教师偶尔或有时使用,而期待教师经常或总是使用的学生也有23%。小学生对教师母语使用的积极态度一方面揭示了母语存在于小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作为初学者的小学生对母语有不同程度的依赖,这也验证了前人的结论: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越低,越容易对母语形成依赖。
表2 教师母语实际使用量及其态度
表3 师生对教师母语使用频率的期待
表4显示,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都肯定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程度的帮助,绝大多数学生也认同这一点,部分学生(15%)甚至认为教师使用母语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认为,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适当使用母语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实施教学,也顺应了初级英语学习者需要借助母语来理解教学内容的心理需要。毋庸置疑,小学英语课堂上应该有母语的一席之地。
(二)教师母语使用的功能类别
教师的母语使用主要涉及教学功能(下达教学指令、教学反馈及评价、实施课堂管理)、元语言功能(语言知识讲解)及翻译功能。依据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我们将其分解为7条功能,供被调查小学英语教师选择,并表明可以多选。这些功能分别是词汇讲解、语法讲解、练习讲解、发音知识讲解、文化知识介绍、作业布置、课堂管理。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教师选择的频率顺序依次为语法讲解(75%,)、文化知识介绍(49 %)、发音知识讲解(40%)、作业布置(40%)、练习讲解(36%)、词汇讲解(34%)、课堂管理 (27%)。这些数据说明,小学英语教师的母语使用主要用于元语言功能和教学功能,但仍因教学内容及师生英语交流的难易而有所侧重。对于可以借助于图片或实物的词汇教学,可以借助于手势、表情、动作的课堂指令和反馈评价,教师母语使用比例较低;语法教学及文化知识部分涉及较多术语和知识,完全用英语表述大大超出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更多的教师选择用母语解释或翻译,以增加输入的可理解程度;在讲解语音及拼读规则时借用母语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练习讲解部分适当使用母语,可以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归纳性语言学习的能力;作业布置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需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作业的要求,所以适当的母语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
表4 师生对教师母语作用的看法
表5 教师母语使用的功能
外语教师使用母语的原因复杂多样。参考其他文献并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能会影响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因素有4个,即语言因素(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涉及的教学内容及难度)、学习者因素(学习者的年龄、认识方式及外语水平)、教师因素(教师的语言学习理念、教学观念及其自身的外语能力)、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方式)。在本研究中,为了便于教师理解和选择,我们将这4种因素进行了分解和转述,最后形成了7个具体的原因供教师选择,也表明可以多选。语言因素转述为教学内容的性质及难度;学生因素分解为学生英语能力弱、水平参差不齐、情感焦虑;教师因素只转述为自身语言能力,因为教师自身的语言理念对其教学语言选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评价体系分解为考核内容及考试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影响因素,我们又提供了“其他”这一选项,供教师自己填写。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见表6),影响教师母语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语言本身的因素(89%),即所讲内容涉及太多生词或术语学生听不懂,而用汉语讲解表达起来方便,学生容易理解。其次为学生因素(55%),即小学生作为初级英语学习者,其认知能力、英语水平都极其有限,全英语教学必然大大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还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焦虑,需要适当使用汉语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三个影响教师使用母语的重要因素是班级规模(52%),即班级学生的数量。我国小学班级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照顾班级英语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听得懂、跟得上,教师不得不使用汉语辅助讲解。从访谈中我们得知,有些教师也认为应该尽可能多用英语,但这样一来,那些英语较弱的学生会因为听不懂而对学习丧失兴趣,最终放弃英语学习。使用汉语虽然破坏了英语交际的真实性,但能维持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大班教学另一个问题是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访谈中教师表示,学生数量特别多的班级,课堂管理成为最头疼的问题,在教学秩序混乱的时候,只有明晰的汉语指令才能起作用。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以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无疑在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本研究中,47%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母语使用受到了它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考试还是笔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没有把测试重点放在听说等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上面。这种知识导向的测试方式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致使一部分教师将英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词汇及语法知识的教学,故而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汉语来讲解可能会被考到的知识点(李正栓、刘茂林,2006),导致课堂乏味无趣,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严重背离了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目标。
除了上述因素,客观上英语课时少(调查教师所在学校英语周课时大多为2至3节)、教学任务繁重也成了教师使用母语的原因。有的教师说:“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摆在那里,时间紧、任务重,汉语讲解简洁明了,学生也能立刻领会,能节约不少时间。”最后,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也成为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汉语的重要因素(36%),这在我国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小学英语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仍有部分小学英语教师不具备教学资质和教学能力,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无法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和进行表述,造成对汉语讲解的过度依赖。
五、结论与启示
表6 影响教师语码转换的因素
本研究调查了小学英语教师母语使用量、师
生对母语使用的态度、母语承担的功能及母语转换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的小学英语教师都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地使用过母语,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都认同母语对儿童英语习得的积极作用,而且学生比教师更加支持课堂中教师的母语使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教师适度地使用母语在小学英语课堂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外语教学中教师完全使用目标语既不可能也不可取。正视并肯定母语在外语课堂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相反,不顾师生意愿和教学规律,一味追求全英文教学,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降低英语教与学的效果。
对母语作用的肯定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使用母语。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本研究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课堂的母语使用应该占课堂总话语量的30%以下。我们无法为教师的母语使用量设定一个硬性的要求,因为教师的母语使用受到教师现有水平、课型、学生水平、上课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教师争取最大程度使用英语的意义和必要性。英语教师的话语不仅能起到传授教学知识、管理教学课堂的作用,同时也是初级学习者语音、语调习得的典范及获取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教师母语的使用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应该遵循审慎、节制的原则。所谓审慎,就是母语使用不随意、不盲目,而是通过权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来决定是否使用母语。所谓节制,就是即使在必须使用汉语的时候也要言简意赅,要确保课堂英语语境的连续性和真实性。
对于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母语可以辅助实施哪些教学活动,通过调查并结合小学生作为初级英语学习者的事实及其生理、心理特点,我们建议在语法教学、跨文化知识介绍、发音知识讲解、词汇教学、作业布置、课堂指示、课堂管理等过程中可适当使用汉语,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节约课堂时间。当然,这些环节或内容的母语使用也应尽可能遵循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原则。例如,在教师认为最应该使用母语的语法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设计不同的语境,在相应的语境中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感受和发现语法规则,必要的时候再用汉语简明地总结一下,既增加了学生体验英语的机会,又能让学生明白语言使用的规则。对于小学英语的重头戏——词汇教学,也应该尽可能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或借助表情、手势、动作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展示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在学生仍然不甚明了的情况下,才可以用汉语点明,加深他们对词汇的感知和记忆。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及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母语使用应该呈现递减的趋势。即便是看似与英语教学无关的事务性讲解,也可以尝试在讲解的过程中夹杂一些英语词汇,从而积极影响学生的语言观及英语学习策略,避免学生对母语产生过度依赖。
在本研究中,虽然参与调查的小学英语教师也意识到了应该谨慎使用母语,但他们在课堂实践中却并未做到。分析显示,教师的母语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直接造成了教师对母语的过度使用,例如,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教师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等。因此,绝不是仅仅向教师提出硬性要求就可以改变教师过度使用母语的现状。现状的改变需要我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加大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力度,提高其教学理念和执教能力,更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导向式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
Atkinson, D. 1987.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 A neglected resource [J]. ELT Journal, 41(4): 241-247
Auerbach, E. R. 1993. Reexamining English only in the ESL classroom [J]. TESOL Quarterly, 27(1): 9-32
Carroll, J. 1975. The Teaching of Frenc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Eight Countries [M]. Stockholm: Almqvist & Wiksell Tryekeri AB.
Chamber, F. 1991. Promoting us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4 (1): 27-31
Chaudron, C. 1988.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ok, V. 2001. 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7(3): 402-423
Cricthiey, M. 1999. Bilingual support in English classes in Japan: A survey of students opinions of L1 use by foreign teachers [J]. The Language Teacher, 23(9): 10-13
De la Campa, J & H. Nassaji. 2009. The amount, purpose and reasons for using L1 in L2 classrooms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42(4): 742-759
Duff, P. & C. Polio. 1990. How much foreign language is the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4(2): 154-166
Harbord, J.1992.The use of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 [J]. EFL Journal, 64(4): 351-355
Kim, S. H. O. & C. Elder. 2005. Language choices and pedagogic function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 cross-linguistic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eacher talk [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9(4): 355-380
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Prodromou, L. 2000. From mother tongue to other tongue [J]. TESOL Greece Newsletter, (67): 7-8
Turnbull, M & K. Arnett. 2002. Teachers uses of the first languages in second and foreign classrooms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2): 204-218
Van der Meij, H. & X. Zhao. 2010. Code-switching in English cours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4(3): 396-411
曹瑞明. 2006. 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J]. 外语教学,27(3): 67-70
陈立平. 2004. 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7(5): 34-40
董连忠,朱庆龙. 2007.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母语使用情况调查 [J]. 山东外语教学,121(6): 56-60
衡仁权. 2004. 国外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目标语和母语的使用研究述评 [J]. 外语界,104(6): 64-68
李正栓,刘茂林. 2006. 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研究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8(6): 101-105
骆微微,程幼强. 2006. 英语专业学生对课堂使用母语和目的语的矛盾心理 [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3(1): 76-80
王俊菊. 2003. 助跑器?绊脚石?——一次有关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 [J]. 现代外语, (4): 394-402
谢晓燕. 2011.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母语使用的数量、功能和原因调查 [J]. 现代外语,(3): 271-278
尹卓琳. 2006. 母语在中学外语课堂上的使用情况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
通信地址:222006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电子信箱:sueli1998@126.com
编辑:关静瑞
G623. 31
C
1009-2536 (2014) 06-0014-07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