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依族成人围度特征的研究

2014-02-18郑明霞郑连斌周好乐张三润布仁其其格

关键词:围度胸围腹围

郑明霞,郑连斌,杨 茜,周好乐,张三润,布仁其其格

(1.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呼和浩特010059;2.天津师范大学a.生命科学学院,b.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

围度是人体测量的重要指标.身体不同部位的围度值反映了身体某一截面中所包含的各组织、器官综合发育的信息.目前国内成人围度值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16],但缺乏对布依族围度特征的研究.布依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17],全国布依族共有2971460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人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兼通汉语.布依族成人的围度资料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进行此项研究,并将其与我国其他民族的围度特征进行比较.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2003年8月赴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周覃乡,对当地布依族494例(男性259例,女性235例)成人进行身体围度的活体测量.被调查者身体健康,无残疾,其父母均为布依族人.

以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遵循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原则.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测量方法依照文献[18-19]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项目包括头水平围、胸围、腹围、臀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大腿围和小腿围.各指标代表意义同文献[1].

利用Excel2003和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为 20-、30-、40-和 50-岁组共 4个年龄组,分别统计每个年龄组围度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分析各项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并进行性别间差异统计学意义的检验(u检验).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布依族与我国其他15个民族群体身体围度特征的异同.

2 结果和分析

2.1 布依族围度的年龄变化

布依族成人围度值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布依族不同年龄组的9项围度值(x±s)Tab.1 9circumference value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Bouyei mm

由表1可以看出,布依族男性和女性的9项围度值中,头水平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波动最平缓,其他8项围度值随年龄变化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布依族成年男性中,胸围、腹围、臀围的最大值均出现在40-岁组,最小值在20-岁(胸围、腹围)或50-岁组(臀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大腿围、小腿围的最大值均在30-岁组,最小值出现在50-岁组.从年龄组间的绝对变化值(最大值-最小值)来看,躯干部的围度变化在21~27mm之间;四肢围度变化约在11~21mm之间.从围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值]来看,四肢围度的相对变化率超过躯干,即,上臂最大围(6.3%)>大腿围(5.4%)>上臂围(4.8%)>前臂围(4.8%)>小腿围(4.5%)>胸围(3.2%)>腹围(3.0%)>臀围(2.6%).

布依族成年女性中,胸围、臀围的最大值在30-岁组,最小值在20-岁组.腹围的最大值在50-岁组,最小值也在20-岁组.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大腿围、小腿围的最大值均在30-岁组,这与男性一致;而前臂围、大腿围、小腿围最小值在50-岁组,上臂围、上臂最大围的最小值在20-岁组.从女性年龄组间的绝对变化值来看,躯干部围度变化在24~38mm之间;四肢围度的变化在11~27mm之间.从相对变化率来看,四肢围度的相对变化率也超过躯干(与男性相同),排列顺序为:大腿围(6.8%)>上臂围(6.3%)>上臂最大围(5.8%)>前臂围(5.5%)>小腿围(5.0%)>腹围(4.7%)>臀围(3.2%)>胸围(3.0%).

布依族男性的围度值总体上大于同年龄组女性的围度值,仅腹围、臀围和大腿围度值女性大于男性.男女间围度值相差最大的是胸围,相差最小的是腹围.女性年龄组间腹围、臀围、前臂围、大腿围、小腿围的绝对变化值和相对变化率均大于男性,而胸围、上臂最大围的绝对变化值和相对变化率均小于男性.由于男女成人分泌性激素种类及量的不同,导致二者肌肉、体脂的量及分布特点也不一致,形成不同的体态.这是男女间围度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围度的整体变化来看,布依族成人身体围度的最大值几乎都集中在中年,除男性的胸围、腹围、臀围最大值在40-岁年龄组及女性腹围在50-岁组外,其余几项围度的最大值都出现在30-岁组.

2.2 布依族与我国其他族群围度值的比较

本研究选用布依族与我国15个族群[1-14]的围度资料进行比较与聚类分析.选用的围度项目包括:头水平围、胸围、上臂围、前臂围、大腿围、小腿围.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布依族与15个族群围度的聚类分析图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Bouyei and 15ethnic groups

比较16个男性族群,布依族男性的头水平围、前臂围、小腿围度值处于中等水平,上臂围度值略小,大腿围、胸围值很小.比较16个女性族群,布依族女性的小腿围中等,头水平围略小,胸围、上臂围、前臂围、大腿围值较小.比较南方的5个族群(布依族、海南汉族、海南回族、苗族、黎族),布依族男性的头水平围、前臂围、小腿围值最大,上臂围值较大,胸围值中等,大腿围值小.布依族女性的小腿围值大,头水平围、前臂围值较大,胸围、上臂围值中等,大腿围值较小.由上可知,在我国多个族群中,布依族围度值整体偏小,但是在南方的几个族群中,布依族围度值则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16个男性族群的围度值可分为2组.布依族与苗、黎、土、维吾尔、蒙古、海南汉、海南回族组成第1组,该组为南北方混合组,5个南方族群均在第1组;其他8个北方族群为第2组.16个女性族群的围度值亦分为2个组,分组情况类似于男性,布依族女性与海南回族、黎族的围度值最为接近.

2.3 主成分分析

对16个族群的6项围度值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16个族群进行编号如下:1.布依族(贵州),2.乌孜别克族(新疆),3.塔塔尔族(新疆),4.俄罗斯族(新疆),5.汉族(海南),6.柯尔克孜族(新疆),7.维吾尔族(新疆),8.哈萨克族(新疆),9.回族(海南),10.撒拉族(青海),11.土族(青海),12.蒙古族(新疆),13.锡伯族(新疆),14.藏族(甘肃),15.苗族(海南),16.黎族(海南).

由图2可知,男性族群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84.8%、6.4%和4.4%,累计贡献率达到95.6%.PCI载荷较大的指标为前臂围(0.425)、上臂围(0.418),所以PCI主要反映了上肢围度.PCII载荷较大的指标为大腿围(0.562)、头水平围(0.526)、小腿围(-0.403),主要反映了下肢围度,PCII值大,表明大腿围值相对较大,而小腿围值相对较小.PCIII载荷较大的指标为头水平围值(-0.660),主要反映了头水平围的大小.

16个男性族群根据上肢围度(PCI值)的差异分为2组,分组情况与聚类分析结果类似:南北方混合组位于纵坐标的左方,PCI值小,即上肢围度值小;北方组位于纵坐标的右方,PCI值大,即上肢围度值大.布依族男性除PCI值小外,PCII值也较小,即大腿围值相对较小而小腿围值相对较大.综合图2(a)和(b)可以看出,PCII和PCIII值对分组的情况影响不大.

图2 16个族群男性的主成分散点图Fig.2 Scattergram of 16male groups

图3 16个族群女性的主成分散点图Fig.3 Scattergram of 16female groups

由图3可以看出,女性族群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男性相同,PCI也主要反映的是上肢围度的情况,PCII主要反映的是头水平围和大腿围,PCIII主要反映的是头水平围与胸围.16个女性族群也根据PCI的大小分为2组,分组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PCII、PCIII对分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1] 郑连斌,崔静,陆舜华,等.乌孜别克族成人围度值的年龄变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15-18.

[2]崔静,郑连斌,沈新生.新疆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调查[J].人类学学报,2004,23(1):47-54.

[3] 陆舜华,郑连斌,索利娅,等.俄罗斯族体质特征分析[J].人类学学报,2005,24(4):291-300.

[4] 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等.海南岛少数民族人类学考察[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54-82.

[5] 邵兴周,崔静,朱新安,等.新疆特克斯县柯尔克孜族体质特征调查[J].人类学学报,1987,6(4):315-323.

[6] 艾琼华,肖辉,赵建新,等.维吾尔族的体质特征研究[J].人类学学报,1993,12(4):357-365.

[7] 崔静,邵兴周,王静兰,等.新疆哈萨克族体质特征调查[J].人类学学报,1991,10(4):305-313.

[8] 郗瑞生,戴玉景,薄岭.青海撒拉族体质特征研究[J].人类学学报,1995,14(1):32-39.

[9] 戴玉景.青海土族体质人类学研究[J].人类学学报,1997,16(4):274-284.

[10]艾琼华,赵建新,肖辉,等.新疆蒙古族体质人类学研究[J].人类学学报,1994,13(1):46-55.

[11]邵兴周,王笃伦,崔静,等.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体质特征调查[J].人类学学报,1984,3(4):349-361.

[12]胡兴宇,顾国雄,汪澜,等.对甘肃玛曲县境内安多藏族青壮年体质特征的调查研究[J].泸洲医学院学报,1991,14(2):102-108.

[13]张振标,张建军.海南岛黎族体质特征之研究[J].人类学学报,1982,1(1):53-71.

[14]许渤松,郑连斌,陆舜华,等.独龙族成人围度值及其年龄变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19-23.

[15]张晓瑞,郑连斌,宇克莉,等.江苏汉族成人围度值及其年龄变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4):74-80.

[16]荣文国,郑连斌,宇克莉,等.安徽滁州汉族成人围度值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3):88-93.

[17]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25.

[18]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人体测量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9]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围度胸围腹围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云南白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角度和围度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胸围革命
基于二维测量下的下肢围度拟合研究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