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2014-02-18马骊
马骊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马骊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病人99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入院时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老年人、重症病人更差;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病人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较高,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应重视对糖尿病病人心理的研究,把握病人心理特点,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病人快速康复。
心理护理;糖尿病;心理特点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也属于终身性疾病,易出现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对病人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很多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心理,由于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不良心理反应反过来又会加重病情。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在了解和掌握病人心理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情感、态度、言行、表情等,来改变病人心态和行为,消除病人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以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获得病人的积极配合,促进其早日康复。笔者根据多年内科护理经验,并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病人99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在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病人99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32例;年龄38~81岁,平均59岁;大专以上学历18例,高中学历32例,初中及以下49例。所有病人入院时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均存在负性心理,部分患者存在复合性心理,老年人、重症病人更为明显。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患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在病人入院治疗过程中做好饮食、睡眠、用药、休息、活动、护理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护理,具体方法为: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设施、经管医生、责任护士、管床护士,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看到好转希望;对病人进行评估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心理调试、糖尿病危害性宣教、降糖药物治疗、个体化饮食与运动计划、病情自我监测等内容在内的健康教育方案,使病人正确掌握降血糖的方法,自觉控制好血糖、血压、体重等各项指标,增强心理应激素质的目标;多关心体贴病人,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了解病人需求,通过与病人经常性的谈心和交流,让病人了解胰岛素治疗具有可有效控制病情、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展、使病人保持良好体力和精神状态、花费较低等优点,使病人消除顾虑,积极主动接受治疗;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交流,获得家属配合,与家属共同对病人进行开导,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抑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 评价方法和统计学处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并就护理综合效果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通过调查问卷,观察组对护理疗效满意程度为99.1%,远高于对照组的84.62%;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SASSDS观察组对照组44 45 8.34±2.46 10.48±4.55 38.65±8.56 45.78±10.48 41.17±9.44 48.43±8.56
3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繁琐的终身治疗,且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不仅增加病人经济负担,还会使病人感到失望和无助,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事实上,在糖尿病治疗中,不仅需要病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病情,在加强药物治
疗的同时,还需要病人的自我照料,因此,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疾病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人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焦虑急躁。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频繁治疗,直接加重病人思想负担,对反复检查和治疗缺乏耐心,部分病情较重病人在害怕疾病恶化的同时,还担心经济负担,这些病人极易表现出紧张、焦虑、焦躁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
第二,恐惧忧虑。临床实践表明,100%的糖尿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忧虑心律,比如患者缺乏对疾病和诊疗方法的认知,在治疗过程中对医生的操作容易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还有部分病人考虑到自身疾病对自己工作、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容易产生种种忧虑。
第三,消极悲观,丧失信心。糖尿病伴随终身,病情反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病人对疾病恢复缺乏信心,加上长期受到病痛折磨,有的病人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年人、重症病人来说,其悲观心理更强,认为自己没用,又给别人增加负担,他们求治主动性往往不高,不配合医生治疗。
第四,孤独寂寞。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乏家人陪伴的病人中,这类病人往往不善言语,情绪低落。
该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医护工作者,必须重视对糖尿病人心理的研究,利用多途径、多渠道、多方法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自身言行、态度、表情、姿势等影响病人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更适宜的身心状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1]李瑛.43例内科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312-313.
[2]黎姣.心理护理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3):309-310.
[3]李淑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9):242-243.
[4]刘清芳.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 (22):165-166.
[5]冼朝华.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3(6):755-756.
[6]徐维维.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2):74-75.
R473.5
A
1672-4062(2014)09(b)-0054-02
2014-06-16)
马骊(1984.1-),女,河南南阳人,护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