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4-02-17凌晓丽
凌晓丽
【摘 要】 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是构建“自主课堂”,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学校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化学教学基本模式——“三五六”教学基本模式。本文作者就如何通过学生改变来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总结。
【关 键 词】 教学模式;课堂;化学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只有真正交给学生有生命力的知识,塑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够让师生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尊严和收获的快乐,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在临沂市、区教研室中心的指导下,我校自2004年秋季,着手实施新课程改革。2006年春,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启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是构建“自主课堂”,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学校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化学教学基本模式——“三五六”教学基本模式。本文作者就如何通过学生改变来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总结。
一、学生实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这正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魏书生注重引导学生实行自主学习。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魏书生都喜欢问学生“这册新书学得怎么样了?”很多学生都回答:“自学完了!”“自学完了怎么办?”“期末考试,检验自学成果!”“什么时间考?”“明天。”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精编导学案,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导学案不同于试题与练习题,必须突出“导”的功能,围绕一个“学”而展开,“案”要上挂下联,有逻辑性,涵括着知识规律。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明确重点,又要防止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机械地逐一对照、生搬硬套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关键是看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精神。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就可以设计成:①知道NO、NO2、SO2都是大气污染物,以及它们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哪些危害。②通过会书写N2+O2、NO+O2、N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硝酸制备等;能设计实验使NO2尽可能被水全部吸收。③知道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④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能说出大气污染的成因,并与同学们相互讨论。这样设计既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便于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再如,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后,要求学生解释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我们可以拆成以下几个问题:
(1)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2)碳酸氢钠属于哪中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3)两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到影响?
(4)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怎样?
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起到了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作用。
(二)激发学习动机,实践“我要学”
“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是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分野,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关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学习Cl2的性质时,用多媒体展示3个镜头: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露造成了28人死亡,两万多亩农作物受损,画面上农作物枯黄变白;2005年4月12日,无锡一自来水厂Cl2泄露;2005年10月30日,武汉一废品收购点的液氯钢罐发生泄露,消防队员进行紧急处理,画面上消防队员将钢罐浸入到了石灰水中。这样的镜头立即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再在一边恰到好处地追问,Cl2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什么能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入思考,由视觉观察到的现象,辅以联想,再加上实验探究活动探究,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的获得就轻而易举了。
(三)参与目标制定,坚信“我能学”
在自主学习中,课堂学习目标既要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二、学生实行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把一节课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全体学生,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认知领域中较为基础的几个目标,然后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或者在课堂中展开讨论,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生实行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也是探究活动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的问题。如在学习完二氧化硫的性质后,可让学生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通过查找资料、做家庭小实验等方式资助探究有关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等内容,完成以下探究问题:(1)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哪些?(2)什么是酸雨?它可分为哪些类型?分别是怎样形成的?(3)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4)收集雨水并测定其pH值,分析本地区酸雨的危害情况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要求写出探究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在化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也是学科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探究活动。通过这种探究可使学生:(1)激发学生的发现和提出实验问题的能力;(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3)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探究性方式解决实际问题;(4)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可以这样设计:①课前布置自探任务:查阅原电池有关知识,有什么体会和启示,能在家设计一个原电池吗?②呈现:课堂上,有同学带来干电池,有同学带来纽扣电池,有同学带来黄瓜、茄子、苹果、橘子、食盐、食醋、玻璃杯、碳棒、铁钉、铜丝、万用表等,教师对学生自探的表现给予较高的评价,并请同学们叙说自己实验设计的意图、操作方法及现象。其中有一位学生带来了铜片、铁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教师安排该同学在课堂上演示这一趣味实验,教师问同学们,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③学生共同探讨: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直接用稀硫酸代替西红柿,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教师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再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质量有何变化?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何变化?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课堂上的思索和带来的惊喜往往能激发一个老师无尽的动力和激情,于是投身课改,改变自己的课堂,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在课改中不断成长的老师,便成了一种目标和追求。“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不管化学课的地位如何,我只在乎我的课堂是否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迪妹.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2013.
[2] 曾钦泉. 有效教学模式探索[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 韩庆奎,孙树萍,张雨强. 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