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中应用情境表演的理性思考
2014-02-17张加龙
张加龙
【摘 要】 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把握好情境表演活动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激情与理性应该相互调适的原则。
【关 键 词】 情境表演;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生本”教育理念和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都明确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情境表演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当成了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种探索追求。一个充满情境表演的课堂,人人都能激情参演,这似乎已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理顺“情境表演”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不要把“学生自动”当成是“学生自主”,让学生既能充满激情的参与,也能够自主地理性思维。这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情境表演活动”不同于“学生主体实现”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很多,追求方式也有很多,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寻找能让学生有话能说、有言能谈的话题,抓住能引发学生思考价值的冲突点,关注学生能产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采用活动教学方,倡导体验式学习等等。而情境表演只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体验式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加入了情境表演不等同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并不表示教与学的主体就已经从教师转向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实现需要学生自己在认识、动机、行动上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情感体验、过程认同、知识生成上都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者。在课堂中加入了情境表演,学生对情境认识是否感同身受,在情感中能产生共鸣;参与动机是否积极主,对表演过程从内心认同;行动表现是否真正自主,能自觉生成一定的认识。这些都影响学生实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时,有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都选择情境表演来呈现材料、发现问题、应用反馈。整个课堂充满表演,气氛热闹,大家笑得开心,场面也差点爆棚。但课堂总结时,学生无论是对参与的情境,还是对所引用的法律语句,却一问三不知,做出了惊讶表情和无辜样子,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参与到表演中学生。反思整个课堂,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1. 在导入阶段,主持人没有展示最具吸引力的案例,所展示的案例不够生活化,一开始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不够主动积极,学生不能感同身受。2.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参与表演的学生的动机是不是主动的,是不是小组的安排,表演能不能展示情境,从而产生真实体验,会不会反而倒闹起笑话来了,乱了课堂的气氛。3. 就一些有价值冲突的观点,主持人和教师能不能及时抓住,让学生的情境表演,是不是有形式,没收获,学生就没有更深认识,最后生成的知识也就停留于表面。整个教学过程,看似学生参与,热情积极,但其教与学的主体地位没能显现出来,最后的知识达成,还是主持人和教师生拉硬拽出来的,教学目标没能从学生身上主动达成。
所以教师在追求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过程中,设计情境表演不要只凭经验和惯例,激情与热闹,而是应该理性地分析学生,把学生放在教与学的中心位置来思考和设计,这样的课堂即便是没有表演活动,大家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但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他们就会心驰神往、思绪万千、兴趣盎然。
二、“学生自动参与”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
往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情境表演的教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进而表示自己体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须知,学生自动参与并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不仅仅是学生的自动加入,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自我导向、自我激励、主动探究、自觉调整、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必要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调适,以启发思考,激发动力。
在教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知识时,在第一个班里,我让孩子们谈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热情,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表演70、80、90、00年代的童年生活片段。结果学生倒是积极地参与了,但是表演相当混乱,根本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在第二个班上,我调整了方式,拿出了几张自己收集的粮票和油票,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这时我顺其自然地说道,谁能表演一下拿着粮票买东西的情境。学生依然很积极,热情高涨,但是这一次的表演却不再混乱,主题也很明确。对比两次情境表演,很明显地感觉到,前一种表演只是让孩子简单重复过去的情境,虽然自动参加,却没有内心的想法,就是一个个群众演员,看着如耍猴。而后一种情境表演,学生不仅仅是自动参与,他们还打心眼儿里想去表演,而且还需要调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不再是一个群众演员,而是一个主角,有戏份,还有演技。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关注学生内心认同、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简单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用情境引诱,用制度奖惩,威逼利诱让学生参与。其实“参与”不等于“主体”,“自动”不等于“主动”。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其辩证思维已经开始显现,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较高。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盲目地参与活动。他们需要的是自主地参与,有目的地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预案的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汲取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过程,自觉地表达自己,自主地教育自己。
三、“追求课堂温度”不超越“激发课堂深度”
在充满了情境表演的课堂,欢声笑语,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其中,一片热情洋溢,看上去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了,主体性也被体现了。这就是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选择情境表演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课堂表面的活化,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升华;追求课堂的温度不能够超越挖掘课堂的深度。因为温度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气氛,而课堂的深度才是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学习的目标。激发课堂深度才是教与学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注重的是学生通过体验生成知识。从体验到生成,需要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将所见所闻内化为自己的所得所获。要实现这些转变,就必须依靠学生主动地思考。如果缺少思考,学生体验到的就不能自觉地生成理论认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必然看起来像两张皮。
总而言之,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把握好情境表演活动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激情与理性应该相互调适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陈海龙. 思品课堂中应用情境表演的理性思考[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10).
[2] 王海荣. 情境教学为思想品德课创佳境[J]. 家教世界,2012(10).
[3] 冯华.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尝试[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