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尼勒克县铁木尔金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14-02-17张传拿

新疆有色金属 2014年5期
关键词:孔雀石测区火山岩

张传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尼勒克县铁木尔金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张传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尼勒克县铁木尔金铜多金属矿大地构造区域上属塔里木板块(Ⅰ级)、伊犁微板块(Ⅱ级)、伊犁中间板块(Ⅲ级)之阿吾拉勒山晚古生代裂谷。金、铜矿赋存于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组(C2d)地层的玄武岩,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裂隙带,是成矿热液运移和沉淀的有利场所,说明断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本区寻找火山岩型铜、金多金属矿体具有广阔的前景。

铁木尔成矿热液运移控矿构造火山岩型

1 区域地质特征

大地构造区域上属塔里木板块(Ⅰ级)、伊犁微板块(Ⅱ级)、伊犁中间板块(Ⅲ级)之阿吾拉勒山晚古生代裂谷,区内构造变形复杂,是我国新疆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成矿的有利地段。区内地层出露齐全,主要有蓟县系、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区内岩浆的侵入活动自中泥盆世开始,伴随同期火山活动有零星基性岩浆侵入,到晚泥盆世早期在色勒克特一带形成相当规模的中酸性、酸性岩浆的侵入,演化发展到晚石炭世则形成了遍布全区的大规模中酸性、酸性岩浆侵入活动。

区域构造复杂,以东西向构造带(体系)和北西向构造带(体系)为主,北东向构造带(体系)次之,它们对区域主要构造形态、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区内的内生金属矿产丰富,多数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上,少部分分布于其它地层中的断裂破碎带上,总的来看,区内矿产的形成及分布与岩体接触带以及一些断层破碎带密切相关。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是天山地层区的一部分,主要有新近系红褐色沉积岩地层,二叠系海陆相沉积岩地层和石炭系火山岩组成,其中以二叠系砂砾岩分布最广泛。

新近系(N2)地层仅分布在矿区北西部,出露较少,地层普遍具有第三系红褐色、褐色氧化特征,岩性以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地层产状182°∠34°。该套砂岩属基底—接触式胶结类型,岩层沉积韵律明显,岩石裂面可见弱褐铁矿化。

二叠统晓山萨依组(P2x)地层覆盖面积较广,为矿区主要地层,岩性以砂、砾岩互层为主,局部夹少量灰岩层。地层较缓,产状为140°~159°∠30°~47°,在局部产状为10°∠60°。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组(C2d)地层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及石英斑岩四种岩性。其中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分布最广泛,凝灰岩分布较少,玄武岩呈条带状分布,走向近东西向。

2.2构造

区域上喀什河大断裂和伊利河大断裂控制了整个阿吾拉勒山的岩浆活动和地层展布方向,受区域构造影响,东西向断裂是矿区内规模最大的构造形迹,它贯穿全区,受北西、北东向构造的改造明显,部分地段见右旋和左旋形迹。矿区西部发育一处次级向斜,核部为砾岩覆盖形成该区最高点,第四纪坡积物覆盖较厚,北部砂岩及砾岩为产状140°∠41°,南部砂岩及砾岩产状为10°∠60°。

区内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裂隙带,是成矿热液运移和沉淀的有利场所,在断裂带及其附近的裂隙中有明显的铜矿化,说明断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2.3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2.4地球化探异常特征

矿区属1∶10万化探异常中的Ⅰ号综合异常区北部,元素组合Cu-Zn-Mo,异常出现在2条北西-南东向断裂北侧。该区以铜异常为主,锌、钼异常次之。铜异常为Cu-1和Cu-2异常,Cu-1异常分布于测区南西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异常规模300×700 m,在其南东部约500 m已发现一处铜矿点;Cu-2异常分布于测区北部,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由2个异常组成,分别为Cu-2a、Cu-2b,异常规模200×300~500×1 400 m,在测区外围北部已发现两个铜矿点,说明该异常为矿致异常。锌异常为Zn-2,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和北部,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由3个小异常组成,异常规模200×300~200×700 m。钼异常分布于测区南部,均近东西向展布,异常规模200×300~00×500 m。

3 矿体特征

矿区主要见到多处孔雀石化及1处金矿化体、1条铜矿体。其中孔雀石化均产出于玄武岩中,并表现为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其中在老硐中采出的矿石原岩为玄武岩,岩石中发育较强细脉浸染状铜蓝及孔雀石化,玄武岩体呈条带状近东西展布,由TCt001和TCt101控制I号铜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展布方向与地层完全一致,呈北东东向,倾向南东,倾角50°。顶底板均为灰绿色玄武岩。地表出露宽0.5~5.00 m、长120余米。平均品位(0.43~0.85)×10-2。

图1

金矿化体由探槽TCt401控制,水平宽度为2 m,平均品位1.16×10-6,顶底板围岩均为玄武岩,玄武岩中见有碳酸盐脉和石英脉,前者较发育,两者脉宽2~10 cm,呈网脉状分布,局部碳酸盐中见有细脉浸染状孔雀石化。

4 矿石质量

矿区火山岩型铜矿矿石矿物成分为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少量自然铜、赤铜矿、铜蓝、孔雀石。结构为斑晶、微晶状集合体状结构,指矿石矿物辉铜矿、斑铜矿、自然铜,呈共生状分布,有的交代脉石矿物呈斑晶状分布;自然铜呈它形微晶状集合体;辉铜矿、黝铜矿呈它形板状。矿石构造为脉状构造,指同期矿物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少量自然铜,及氧化矿物铜兰、孔雀石,以宽0.04~0.8 mm的后期热液脉充填于脉石矿物之中。

5 成矿远景

矿区大地构造属塔里木板块(Ⅰ级)、伊犁微板块(Ⅱ级)、伊犁中间板块(Ⅲ级)之阿吾拉勒山晚古生代裂谷,目前在阿吾拉勒金、铜、铁成矿带中东段已发现的较大规模铁、铜矿,有备战铁矿铁矿、智博铁矿、查岗诺尔铁矿、穷布拉克铜矿、群吉铜矿、奴拉赛铜矿等,显示矿区具有较好的铁、铜、金矿找矿前景。

矿区内的构造、火山岩等均受区域构造的控制,特别是东西向和北西向次级断裂的控制,构造作用十分强烈,区内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裂隙带,是成矿热液运移和沉淀的有利场所,在断裂带及其附近的裂隙中有明显的铜矿化,说明断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1∶10万化探异常中的Ⅰ号综合异常区北部,元素组合Cu-Zn-Mo,异常出现在两条北西-南东向断裂北侧。该区异常以铜异常为主,锌、钼异常次之。铜异常为Cu-1和Cu-2异常,Cu-1异常分布于测区南西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异常规模300×700 m,在其南东部约500 m已发现一处铜矿点;Cu-2异常分布于测区北部,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由2个异常组成,分别为Cu-2a、Cu-2b,异常规模200×300~500×1 400 m,在测区外围北部已发现两个铜矿点,说明该异常为矿致异常。锌异常为Zn-2,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和北部,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由3个小异常组成,异常规模200×300~200×700 m。钼异常分布于测区南部,均近东西向展布,异常规模200×300~300×500 m。

综上所述,矿区处在阿吾拉勒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等地质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型,外围已有开发的矿产地多处,因此,在本区寻找铜、金多金属矿体具有广阔的前景。收稿:2014-01-14

猜你喜欢

孔雀石测区火山岩
亿隆煤业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应用
接财接福
微生物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进展
河北省尚义大青沟测区元素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复合测区方法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药物残留检测的研究概述
无像控点测区的归并方法研究
买鱼警惕孔雀石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