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粮丰持续创新的六个建议

2014-02-16彭春瑞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双季稻科技人员单产

文 | 彭春瑞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推进粮丰持续创新的六个建议

文 | 彭春瑞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粮丰技术创新和应用,应持续稳定粮丰技术创新支持机制,进一步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继续发挥多部门联动和多科学协同创新机制优势,紧密联系新形势下的应用主体及其生产需求变化,拓宽技术推广应用的新途径。

江西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在人才队伍和平台条件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取得的很大成效,最突出的两点:一是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是江西省获奖成果级别最高、数量最多的农业项目。二是有力地促进了江西双季稻的生产,据统计,与项目实施前的2003年比较,2012年江西双季稻单产、面积、总产分别增加了18.5%、32.9%、57.6%,而全国同期双季稻分别只增加10.4%、4.3%、15.1%,江西双季稻谷增产占全国增产总量的67.3%;与2003年比较,2013年全省双季稻单产提高了20.3%,而江西项目区双季稻单产则提高了26.2%,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江西粮食“十连丰”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进一步推进粮丰技术创新和应用,应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建立持续稳定的粮丰技术创新支持机制

要按照“稳定队伍、长期支持、顶层设计、兼顾自选、合同管理、目标考核”的要求,建立持续稳定的支持机制,不需要每个“五年计划”重新申报项目,保持研发和推广队伍的相对稳定,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让地方根据研究进展和生产需求,自主设计一些研究内容,以保持研究的延续性和实用性,同时做好合同管理,目标考核。

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农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为了更好地实施好粮丰项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议不要求地方承诺提供配套资金,并对实施项目的地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地方政府实施粮食丰产项目的积极性。其次,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改变目前的农民补贴方式,重点奖励应用新技术增加粮食单产的农民,提高农民科技增粮食的积极性。此外,采取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明确项目绩效支出为科技人员的绩效奖励,不占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额,使绩效支出真正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取消交叉和重复考评检查,让科技人员能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

继续发挥多部门联动和多科学协同创新机制优势

实践证明,农科教联动,栽培、植保、土肥多学科协同创新,是实施好粮丰项目的有效机制,以后要继续发挥好这一机制的优势,实现大联动、大合作、协同攻关。

紧密联系新形势下的生产需求开展技术创新

目前粮食生产出现了农村劳动力成本迅速增加、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下降、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水平逐渐提高、化肥农药滥用、土壤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等一些新形势、新趋势。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趋势,要加强省工轻简化和物化丰产技术的研究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丰产技术的研究,加强丰产与质量安全、效益同步提高技术的研究。

拓宽技术推广应用的新途径

粮丰项目实施十年来,技术推广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与地方农技部门协作,利用农技推广网络推广技术;二是选派科技特派员,通过抓示范点、示范片,以点带面辐射推广。今后除继续巩固这些途径,还应加强农业中介组织、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的合作,共同推广农业新技术,同时,充分利用通讯、媒体等先进传播手段,推广农业技术,不断拓宽技术推广应用的新途径、创新技术新模式。

探索技术应用主体变化后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对策

随着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今后技术应用的主体将会逐步由分散农户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种粮协会等转变。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探索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要求的粮食丰产技术创新与应用对策。

猜你喜欢

双季稻科技人员单产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声 明
双季稻秸秆还田下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简 讯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