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需要构建信任机制

2014-02-16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产业链农场

文|石 嫣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需要构建信任机制

文|石 嫣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信任就像生态农业产业链中的润滑剂,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缺了它,产业链难以平滑运作,链条上各个环节之间都会产生摩擦。

互联网进入移动终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消费平台。但是,生态农业产业链中的信任问题并不因为互联网的便捷高效而增强。这是当前中国的生态农业产业链面临的最大问题:生产者可能因为信任缺失而失去订单,渠道商可能因为信任缺失而难以消受附加值高的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可能因为信任缺失而轰然倒塌,消费者则可能因为信任的缺失而不得不在食品安全问题面前终日提心吊胆。信任就像生态农业产业链中的润滑剂,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缺了它,产业链难以平滑运作,链条上各个环节之间都会产生摩擦。而在充分信任的社会经济体中,消费者可以舒服放心地购买,不必担心生态农产品的购买问题,这样的产业才具备做大的基础。

互联网的特性对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信任而言是减分的;而网络又有利于信息的透明和传播,这又有利于加强产业链中的信任。如何才能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显然要解决产业链中的信任问题。那么又如何能构建充分信任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呢?这是一个涉及政府、社会和市场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全面的解答,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就用。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些生态农业产业链发达的国家也难免遇到市场和政府失灵的麻烦,这其中最可借鉴的是日本的经验,因为日本和中国一样,同属于人均一亩三分地的东亚小农国家,社会结构上有可比性;日本生态农产品生产端依靠综合农协,监督端有公民社会的各种NGO组织;生产有保障,监督有保障,市场顺畅就有保障;综合农协是农户在生产、土地、金融、市场各个方面的综合合作体,政府给予巨大支持,能够很好的引导和控制农户;NGO组织因资金和运作的相对独立而具备较好的公信力;生产者有依靠,无需作假,也很难作假;监督者不愁吃喝,就能保持立场。说完日本,再谈谈我所做的分享收获农场如何解决信任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扎扎实实做好生产管理,让团队包括农户都能树立“生产好的食物是我们信仰”的价值观,邀请会员和其他社会组织来农场参加活动是一个增进互信的有效方式。分享收获会定期举办各类农场活动,如四月份的开锄节,七八月份的夏令营,中秋节农场篝火,十月份的丰收节等等活动;另一个增加信任的因素是接受志愿者,他们不拿分享收获的工资,凭着对生态农业的热爱而投入到农场工作之中,农场的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被志愿者通过自媒体传播出去,这是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

当前阶段,信任问题难以得到制度化的解决,想要打造生态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要谨慎,要在互联网之外下功夫,多支持有利于构建良性社会生态的各类志愿者组织和农场。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产业链农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农场假期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农场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一号农场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