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引黄灌区利用黄河水沙改良盐碱地种植有机水稻的做法及成效
2014-02-15李栋张迪张勇李鹏王长甫
李栋,张迪,张勇,李鹏,王长甫
(滨州市水利局,山东滨州256600)
滨州市引黄灌区利用黄河水沙改良盐碱地种植有机水稻的做法及成效
李栋,张迪,张勇,李鹏,王长甫
(滨州市水利局,山东滨州256600)
滨州市小开河灌区以渠道长距离输沙为基础,利用黄河水沙改良中下游盐碱低洼地,不但减少了灌区的清淤占地费用,解决了因泥沙的局部长期累积形成的沙化,而且开创了环渤海沿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新的保障粮食安全的种植模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推广意义。
引黄灌区;改良盐碱地;成效
滨州市小开河灌区以渠道长距离输沙为基础,利用黄河水沙改良中下游盐碱低洼地,取得实质性进展。2013年灌区分别在地处渤海沿岸的无棣县选取了重度和中度两块盐碱地5.33 hm2开展黄河水沙稻改试验,早稻已于9月底收割,共产稻谷88 t。此举的实施,不但减少了灌区的清淤占地费用,解决了因泥沙的局部长期累积形成的沙化,而且开创了环渤海沿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新的保障粮食安全的种植模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推广意义。
1 小开河灌区种植水稻基本情况
1.1 背景
黄河三角洲土地后备资源丰富,但是土壤盐碱化、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该区域土地面积264.48万hm2,盐渍化土壤面积达82.35万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1.14%。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市现有土地80万hm2,其中盐碱地29.75万hm2,比例高达37.1%。近年来,伴随“黄蓝两区”经济的加速发展,引用黄河水逐年增加,引水必然引沙,仅滨州市每年有近300万m3黄河泥沙进入灌区,每年的清淤费、占地费近5 000万元,还造成土地沙化,危害环境。将这些引黄泥沙有计划地输送到灌区中下游的盐碱地、废弃地,既可以抬高地面,又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再辅以其他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既能增加耕地面积,又减少了清淤占地费用,还解决了因泥沙的局部长期累积形成的沙化,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1.2 主要做法
(1)黄河水沙稻改盐碱地。小开河灌区采取长距离输沙,大量的黄河水沙进入了中游沉沙池和沿途支渠容沙区、田间,抬高了盐碱低洼地,调整了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淤灌后的土地应及时加强管理,完善排灌工程,通过深沟排碱降低地下水水位,防止土壤再度盐碱化。另外,灌区黄河水源丰富,通过种稻改碱效果很好。
(2)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委托企业开展土地流转,租用附近低产土地,采用推土机、刮平机等大型机械整平土地,并配套沟渠路桥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禁用化肥,取而代之利用牛粪、鸡粪等有机肥发酵使用。整个田间管理过程采用人工拔草,并在市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稻田放养2万只青蛙,既可起到生物灭虫的效果,又可检测水中农药含量,确保整个水稻种植过程绿色生态。同时,这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平坦广阔,工业较少,土壤和空气污染较轻,为实现水稻的有机种植打下了良好基础。
(3)推广品牌包装战略。小开河灌区的水稻主打绿色生态品牌,整个种植过程实现无农药、零污染,农家肥、人工除草和生物灭虫都是确保水稻有机的必要手段。下一步要引入市场机制对产品加以包装,推广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1.3 效益分析
经测算,正常种植之后投入成本为30 000元/ hm2,收入为52 500元/hm2。按正常种植年份计算,扣除成本,效益为22 500元/hm2。
1.4 成效
盐碱地上种植有机水稻,效益是多方面的。除经济效益外,此举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的。黄河三角洲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因土壤盐碱化很难利用,滨州市的盐碱地更是占到全市土地面积的37.1%,低洼盐碱地上种植农作物的产量极低。另外,滨州市每年有近300万m3黄河泥沙进入灌区,不但每年的清淤费用高,还造成沙化,危害环境。仅以小开河灌区为例,每年产生泥沙约40万m3,清淤和占地费用大约300万元。如果利用黄河水沙改良土地,40万m3泥沙可以改良400 hm2土地,不但省去了清淤费用,解决了因泥沙的局部长期累积形成的沙化,还能种植有机水稻产生高收益,这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此外,土地流转后,农民也从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模式转变成在企业工作的新型农民,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2 推广可行性分析
利用黄河水沙改良盐碱地过程中,小开河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技术是基础,该技术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它主要利用主干渠的大坡降比、渠道的全断面衬砌以及大流量避沙引水等措施,通过输沙渠将总引沙量的45.4%输送到51 km外沉沙池的线上长距离输送、将总引沙量的50.6%分沙入支渠容沙区和田间的面上长距离输送、总引沙量的4.0%淤积在输沙渠,基本实现输沙渠年际间的泥沙冲淤平衡。仅有4%的泥沙淤积在干渠,大量的黄河水沙进入中游沉沙池和沿途支渠容沙区、田间,这是利用水沙改造低洼盐碱地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的前提和基础。
滨沧供水项目的实施是重大利好。该项目从黄河引水口到杨埕水库总计106.2 km,其中明渠94.2 km、管道12 km(滨州境内8 km,沧州境内4 km)。小开河灌区设计年引水3.6亿m3,实际用水2亿m3左右,水量有保障。滨州北部低洼盐碱地区域已从原来灌区的下游变为上游,渠道过水量更加充足。而充足的水源供应是水稻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整个小开河灌区沿线甚至从北海新区至河北沧州的广大环渤海沿岸广袤低洼盐碱地都可推广种植水稻。经测算,水稻在6—9月的生长期需水量大约为1.5万m3/hm2,与小麦3—4月的春灌时间不相冲突。另外,经过黄河水沙改良土地后,种植小麦也成为选择之一,如果改种晚稻可实现一年两季即每年6月中旬收麦子后即种水稻、水稻10月中旬收获后再种小麦,这样就实现了效益的叠加。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小开河灌区在其中下游以及北部沿海地区低洼盐碱地推广种植水稻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广阔。但是,这种运作方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重要条件:黄河水量充足、企业运作和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到位、科研力量和资金支持到位。目前,改良盐碱地种植有机水稻还存在以下问题:区域引黄流量有待进一步增加、项目运作前期经费不足、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和流转规模不大、上级的科研支撑不足等。为妥善解决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黄委从推进整个环渤海盐碱地改良的角度,适当增加当地引黄指标,同时协调好当地黄河管理部门,以确保水稻需水期引水量充足。同时,建议上级加大对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支持资金的力度,通过节水等措施提高渠道水量利用率。
(2)建议协调农业、农机、水利、国土、农业开发、科技等部门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用于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科研力量支持、农作物种植补贴、农机补贴等。
(3)建议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经营权市场化,以实现在北部沿海广大适宜地区大规模、稳定的流转土地,为实现盐碱地开发改良、种植有机水稻提供平台。
S156.4+6
C
1004-7328(2014)04-0020-02
10.3969/j.issn.1004-7328.2014.04.007
2014-03-20
李栋(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资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