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析
2014-02-14马骏
马 骏
吉林市急救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析
马 骏
吉林市急救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与方法。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脑卒中;院前急救;应用效果
院前急救本身就具备“危、重、急、险”的特征,患者家属心理已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该阶段的护理与抢救如有不善,则极易产生医患纠纷。据我院120急救中心的出诊记录统计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出诊率占总数的30%左右,其中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起病后3~6 h为急救黄金时间,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体系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前急诊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急诊科于近年来制定并践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并在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由此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急诊科紧急救治的12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其中男患68例,女患57例,平均年龄(55.65±12.85)岁;起病至呼救的平均时间为(31.46±14.65)min;疾病分类:出血性脑卒中43例,缺血性脑卒中82例;GCS平均得分(6.47±2.26)分;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995版)[1];经CT/MRI检查确诊;均为脑卒中首发;排除合并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症等其它脑部疾病,尿失禁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贫血,造血异常,外科手术或急性IV/IA治疗者。
1.2 院前急救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急救护理,医院接到呼救信号后立即调动救护车出诊,到达现场后迅速对病人开展评估,判断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搭建静脉通路,进行对症处理后再快速转运回院。
观察组:该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体路径如下:(1)出诊途中的快速反应机制,应于接到病人紧急呼救电话后1 min内出车,最迟不得超过5 min,在救护车上与家属保持电话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发病时间、意识与肢体活动状况、用药情况等,通过描述快速判断病情,据病情程度指导家属实施家庭急救:如垫高头部并进行冰敷或冷敷,禁止搬动患者、静卧、清除口腔内异物(含假牙等)等基础护理措施[2];(2)现场至转运回院阶段的快速反应机制:到达现场后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与神志状态,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以GCS对病情进行评估,确定大致的转运方式与抢救措施,如GCS≥8分者应立即转至医院治疗;GCS<8分,但处于昏迷状态且生命体征不稳者,应当场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异物,松解衣领及裤带,开放气道吸痰、吸氧,舌后坠者留置口咽通气道[3],搭建静脉通道,应用甘露醇快速静滴做降颅压处理,亦可持续冰敷进行降温;若血压超过220/120 mmHg,则实立即进行降压处理,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回院;(3)转运途中的护理:意识尚清醒者应让其静卧,将头部适当抬高。陷入昏迷者则应去枕取平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口腔异物的误吸。若疑似脑出血,则应将头部抬高30°左右,可防止窒息,减轻脑水肿,考虑到路况问题,转运途中,患者的头部应与车头行进方向相反,以防止急刹车造成的血流再灌注,途中应有专人固定并保护患者头部,防止头部震荡而加重病情,途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呼吸频率及心率;(4)医院急诊接收准备:回途中应提前告知急诊科做好应急准备,简洁而准确地告知患者病情,以便患者到达医院前预备好抢救物品与方案,联系CT/MRI室,会同神经内外科医师进行会诊,抵达急诊科后,急救人员应向急诊科人员讲述患者病情、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保障抢救工作的连续性与有效性,为患者赢取黄金抢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自拨打急救电话至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所需时间、接受对症治疗时间、致残率及死亡率各项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院前急救耗时采用t检验,致率残并病死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所需时间比较,详见表1。
由下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呼救至院前急救开始的时间及转送回院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比较显示P<0.001,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比较,详见表2。
由下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各组间差异比较显示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为一种致残及死亡系数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为缺血性脑卒患者,据临床资料显示,自脑卒中起病之时,应尽量在3~6 h的“时间窗”[4]恢复脑部血供,可避免脑组织细胞的坏死,因而起病后3~6 h为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倘若错失此时机,则将导致原本可逆的脑组织损伤转变为不可逆损伤,加重神经损伤程度,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我院临床实践结果显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转送至院实施对症抢救,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耗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要明显低于常规急救护理路径(P<0.001,P<0.05)。由此证实,采用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患者赢取最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接受抢救,有助于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为患者争取最佳预后。
表1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所需时间对比(min)
表2 两组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对比表(n,%)
[1]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2(08):85-87.
[2]黄惠萍.重症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0(10):78-79.
[3]赖启姣,孙玉萍,刘华萍.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156例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08(1):121-122.
[4]薛兰芳.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33(12):94-96.
R473.74
B
1674-9316(2014)05-010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60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20急救”接诊的125例脑卒中患者完整资料作为分析依据。根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拨打急救电话至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所需时间﹑接受对症治疗时间﹑致残率及死亡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救至院前急救开始的时间及转送回院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01);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各组间差异比较显示P<0.05。
结论采用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患者赢取最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接受抢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