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中法新型大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2014-02-14王毅/文

当代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多极化战略伙伴法国

王毅/文

1964年的1月27日,中法两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50年来,两国关系经历了各种风雨的考验,正步入“五十知天命之年”,向着构建更加牢固的新型大国关系迈进。

战略共识:维系中法关系的基石

中法两国相隔万里,在社会政治制度、人文、价值观念、宗教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拥有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过去和对未来的梦想,都富有创造性和艺术天才,两国的美食享誉全球。

从历史到今天,促使中法关系发展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不单单是双方历史文化交往的积淀,更重要的是两国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战略共识上拥有的相互对应、相互呼应的共同语言: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等核国家;都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都提倡未来世界格局发展的多极化与多样性;都在发展与美国关系的同时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都在寻求与自己利益最大化相配的现有或潜在的战略伙伴;都主张以“综合治理”(法国)、“和平发展”(中国)来确保和平环境与安全,都以发展经济而非军事实现联合(欧盟)与统一(中国)。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来说,就是中法之间“共同性的东西是基本的。在许多情况下,两国做出同样的反应,寻求同样的解决办法,而且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出同样的结论”。[1]这些共性和特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在两国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两国彼此在历史文化,以及政治上心存好感超越了制度差异。早在17、18世纪,法国掀起“中国热”,东方文明影响了大批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这些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探索可供法国借鉴和引以为戒的东西。伏尔泰曾自诩为中国儒教祖师爷孔子的“孔门弟子”,他在近80部作品、200封书信中提到过中国,反驳了欧洲中心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李大钊在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赞扬法国大革命“岂惟法人,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一大批有为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接受了马列主义,建立起革命组织——旅欧共产主义组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法两国政治制度不同,但没有妨碍两国在政治价值上的趋同性。冷战时期,中法两国看重的是政治战略。法国认为,中国是正在兴起的多极世界的一极,是个潜在的大国,法国期望借重中国提高其同美苏打交道的地位。在中国看来,法国是西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需要同法国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两国不满美苏对东西方阵营的操纵与控制,在各自所属的阵营内“大闹天宫”,成了两个“孙行者”。

其次,两国奉行相似的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法两国的立国之本,两国历届领导人始终坚持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81年法国左派结束右翼统治上台执政,但密特朗明确表示,“我的政策继承了戴高乐将军的政策”。[3]萨科齐宣示“法国要发挥大国作用,就必须对所有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提出独特的解决办法”。[4]现任奥朗德执政后,对美国、德国等传统盟友由过于倚重转为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奥表示要继续保持世界级的大国,外交的独立性“才使法国在世界变得珍贵”。[5]而中共十八大报告重申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一个世界体系中负责任的成员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处理,谋求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第三,两国拥有相同的梦想:建立多极化、多样化的世界。长期以来,中法两国在国际格局及世界体系的建设方面,拥有共同的梦想,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世界,推动世界多极化、多样化的发展。1997年两国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承诺要“加强多极化”。认为,“当今世界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正在从原有的两极体制向多极化过渡”,中法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事务负有特殊责任,不断发展的中国和联合的欧洲将在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法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倡导者。在两国的努力下,国际上主张和支持多极化的力量不断壮大。

第四,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升级和强化。2004年中法在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决定将全面伙伴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后,无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各自国内政局如何变迁,两国领导人能够始终着眼世界全局,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

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曾出现两次重大波折,但每次都化“危”为“机”,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第一次是在中国发生“1989年政治风波”后,社会党政府大搞“人权外交”,在人权、涉藏、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致使两国关系出现倒退。1994年1月两国发表联合公报,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在解决了售台武器之后,两国关系得到迅速改善。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前总统萨科齐将西藏问题与出席奥运会开幕式挂钩,并在年底会见达赖,致使中法关系再次面临严重困难。2009年4月中法发表新闻公报,法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6]此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得到改善,2010年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两国决定建立互信互利、成熟稳定、面向全球的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国际领域和战略层面保持协调合作,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打击非法移民、应对欧债危机、朝核、伊核、中东局势、非洲、反海盗等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密切协调、紧密配合,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法战略关系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开展合作的一个典范。

面向未来: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近年来,中国快速崛起,影响力不断提升,而法国却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社会出现重重困难,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法国在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同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增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贸易政策、中非合作、气候环境、中东政策等问题批评有加。法国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对中国进行制约和规范的声音加大,致使决策层对华政策稳定性有所下降,摇摆性、两面性增强,中法利益的冲突点增多。2013年4月奥朗德刚刚结束访华后不久,即在欧盟内逆势而动,成为欧盟少数几个支持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调查的国家之一。在新形势、新挑战面前,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第一,应当看到,作为联结两国关系的“粘合剂”——战略共识和共同追求,并没有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改变。两国关系在内部调整和历史机遇面前进入一个新起点,双方都对战略、政治、外交、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外关系是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健康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的战略重点。法国对中国在国际、地区热点、多边外交、经贸合作等需求和借重呈上升趋势,加强对华战略借重与合作始终是法国对华政策的主流。

2013年4月奥朗德对中国进行了首次国事访问,他也是中国新一届集体领导执政后接待的首位西方大国元首。同年12月,法国总理埃罗又访问中国,开创了一个西方大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年内访华的先例。奥朗德还邀请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春天在两国隆重庆祝建交50周年之际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足见双方新领导人对中法关系的重视程度。如同2013年4月两国发表的《中法联合新闻公报》中所述,“中法关系至关重要,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间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7]在中法领导人的“顶层设计”中,明确了战略伙伴的内涵与方向,强调双方战略关系优先的性质。中法作为不同政治制度的大国和发达国家、新兴国家的代表,在双方拥有较多共同语言的基础上,今后将在国际体系和秩序方面共同探讨多极化进程、多样化发展,共同推进国际政治和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并就各自关切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进行磋商。

第二,双方正在探寻建立具有时代特征、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在时代变革面前,中法关系需要不断巩固、加强双边战略关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意基础,挖掘两国各方面交流的新领域、新亮点。中法新型大国关系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是尊重彼此重大和战略利益。中法需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维系和强化历史延续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强调不同制度间的共性与共同利益,尊重对方的战略利益和核心利益,冷静、客观、理性地处理好各种敏感问题。中方应对法方在非洲、中东的安全关切予以重视,法方也应对中方在周边如东海、南海问题上的政策给予理解支持。通过对话合作寻求互利共赢,避免局部竞争和摩擦对两国整体利益造成伤害。2013年年中奥朗德对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表示,在中欧、中法光伏产品和葡萄酒争端问题上,法方支持通过谈判,在缓和的气氛中加以解决。近期中国首次向马里派出维和行动的安全部队,参与由法军指挥的联合国马里稳定团,开启了中法两国在非洲合作的新模式。

二是加强在多边及全球治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中法应抓住有利时机,在国际体系和秩序方面共同探讨“中国梦”、“法国梦”与多极化的关系,在国际体系和秩序方面共同推进多极化进程、多样化发展,推进国际政治和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全球治理,并就双方关切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定期磋商,充实中法战略对话机制和中法高级别财经对话机制,推动中法战略关系更具全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加强务实合作。当前中法都处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实施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及企业“走出去”战略,奥朗德提出“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经济外交”战略。在奥访华期间,中方给予法方“经济外交”积极回应,签署了关于科技创新、环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核能、电力、航空、金融保险、食品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十余项合作文件,其中有中方订购60架空客飞机的意向协议,在先进反应堆研发、核燃料及经验共享、核电站运维及性能提升等方面加强长期合作协议。在传统合作领域,两国具有扎实基础。两国民用核能、航空、高铁、汽车等领域上的合作少则十几年,最长达30年(核能)之久。法国的奢侈品和葡萄酒深受中国民众喜爱。在新合作领域,两国具备较强的“互补性”。法国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领域起步早、技术新,恰恰弥补了中国在这些领域发展的不足;中国外汇储备充足,积极推行对外投资和企业“走出去”战略,正好能满足法国和欧洲应对主权债务困难、吸引投资、增加就业的燃眉之急。近日中广核集团将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在英格兰西南部的欣克利角核电站建设项目即将启动,此举将成为两国在第三国开展合作的新亮点。

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中法双边贸易额510.2亿美元,2013年1—9月,中法双边贸易额371.4亿美元。法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车、化工、轻工、食品等领域,大部分为生产性企业。截至2013年8月底,法国在华投资项目4577个,实际投资金额127.7亿美元。2013年1—8月,法国在华实际投资6亿欧元,同比增长33.3%。迄今,中国在法国设立非金融类企业166家,投资存量38亿美元。2012年中国在法留学生达3.5万,法国在华留学生 8000人;法国是中国游客的首选国之一,2012年中国赴法游客超过140万。

2014年中法将迎来两国建交50周年,同时又是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法将开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期,通过实现领导人的高层互访,以及官方、民间各界举办的各种系列和多层次交流活动,将会积极推进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迎来中法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前驻法国使馆政务参赞)

(责任编辑:刘娟娟)

[1] 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396.

[2] 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01.

[3] 同《问题》周刊的谈话,1986年11月10日。

[4] 萨科齐在法国第15届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2007年8月27日,法国总统府网站.

[5] 奥朗德2012年8月27日,在第20届法国使节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elysee.fr/president/les-actualites/discours/2012/discours-de-m-le-president-de-la-republique.13809.html

[6] 中法新闻公报(全文)[EB/OL] .(2009-04-0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01/content_11114363.htm

[7] 中法联合新闻公报——共建和平、民主、繁荣、进步的世界(全文)[EB/OL].(2013-04-25).http://www.mfa.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035376.shtml

猜你喜欢

多极化战略伙伴法国
莫奈《睡莲》[法国]
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俄农产品贸易拓展研究
从社会文化角度谈中法汽车广告的对比
中法两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比较
协商民主语境下中法立法协商比较分析
中国与法国石油天然气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