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之“先学后教”
2014-02-13平丽雯
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他所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的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通过用眼观察,用脑思考,认真阅读,并主动地研究问题,学会知识。
要学生先学、先练,教师后讲、后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实施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模式设计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利保证。因此,如何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现仅从创设情境、教化精神、指导学法方面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镇西曾深有感触地说:“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把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它体现在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课本以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位老师在朗读课文《乡愁》时,声音极富感染力,感情十分饱满,学生和听课老师在营造的一片浓浓的乡愁中,唏嘘、动情、流泪。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伴随着师生情感起伏的旅程,教学效果可圈可点。
在“先学后教”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把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好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谐统一,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增强教学效果而言,是十分明显的。
二、教化精神
《论语·先进篇》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对前面三个发言的弟子所述之“志”,表现出大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对曾皙的“志”却大加赞赏。孔子的一生历经颠沛,目睹各国“苛政猛于虎也”的社会现状后,喟然地感到要想从根本上整治一个社会,必须从人的精神教化入手。因此,老年的他专心从事古文献整理和教育工作。曾皙所叙侧重于人精神、社会的思想教化,即是孔子一生追求的“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生活场景。
当今社会短视行为屡见不鲜——影响到教育教学上,人们重考试的结果,轻教学的过程;重解题的技能,轻情感的培养;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在这样的教育思路引导下,许多孩子的脸上少了几份纯真,厚厚的眼镜片下遮掩着人性的冷漠。
语文教育,构建的是人的精神大厦,将对人的一生乃至整个民族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追求急功近利的眼前利益而放弃对长远的谋划,不能诚惶诚恐地为应对一次次的考试而将目光囿于考试成绩中。在“先学后教”的教学中,更应从教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入手,注重每堂课对孩子心灵的温暖、呵护,引导学生将对语文的学习视为提升他们综合素质、形成志趣高洁人生观的有力支柱,让他们尝试通过学习语文这星星之火,来点燃自己生命中的火炬,并让它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熊熊燃烧起来。
三、指导学法
刻板式、注入式的教学语言已被摒弃,人性化、诗化的灵动教学语言成为时下的追求;固守过去,固守教室、固守教本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历史,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日趋兴盛。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中,则需要教师更多地指导学生掌握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方法,主要体现为:
其一,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应只是研究如何去教、如何去处理教材,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引导他们通过确定学习目标,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如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评改等,在发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运用工具书和网络等手段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有了提高,知识面有了拓展,并将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更加学会学习。
其二,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等一系列有规律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小组学习,包括分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互评互改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当堂合作、讨论、探究来理解、掌握、巩固所教的新知识,形成共同、整体的认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综上,“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注重语文教学对学生精神的教化、以及对学生学法的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先学”、“先练”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锻炼意志;在尝试、启发的情境下养成合作、探究的求知欲和实践欲,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云晓.自主学习决定成功——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桂林:外语研究,2001,(03).
[4]张蕾,张彬福.语文之道[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平丽雯 江苏省苏州市觅渡中学校 215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