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一的文本解读
2014-02-13何婷婷
引语
《项链》是人教版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1]1956年,《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列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1959年,人民教学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和人教社出版的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第一次收录本文。可1961年就删掉了。几经反复,“文化大革命”后,《项链》被再次收录,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课,成为经典篇目并一直选用至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项链》进出中学语文课本的反复,与解读主题密切相关。教材对于《项链》态度的摇摆,反映了人们对当时的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的把握不准。要对《项链》作文本解读,首先要明确本文的主题。为把这堂课上好,笔者以解读《项链》为一斑而窥全豹,对文本解读进行探索。
一、文本的多元解读
本篇小说的主题,普遍看法是讽刺、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劣根性和揭露资本主义罪恶。教学参考的主题是:“作者运用简练形象的文笔刻画一个小职员妻子路瓦栽夫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不幸遭遇,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的毒害,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2]当时不少老师信奉教参,沿用这一主题。
而现在,人们对“标准答案”、“答案唯一”提出质疑,强调文本的多元解读。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涉及教师、学生、作者、作品,这其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作者写作品,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感悟;教师是中介,教师教之前也以读者的身份去阅读作品,但读后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去引导学生;学生学习作品,有一定的人身感悟和经验,但毕竟不深,有待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而在教师解读文本,学生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每位个体又是不同的。作者写作品,教师教学生,这两点是过程;学生阅读作品,从而感悟人生,是最终目的。
从作者的角度解读,往往与作者和创作背景相关。《项链》是一篇现实主义的作品,与作者莫泊桑创作的时代背景有一定联系。作者描述了十九世纪末期法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文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及其丈夫,代表的是当时法国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他们的生活与命运总是带着社会底层小市民的特色,这样的命运是根本无法和她的朋友佛莱思节夫人相比的,更不能与部长一类的上游社会的人物相比。小说中的玛蒂尔德抱有幻想,想方设法向上爬,但遭受社会的无情摧毁,甚至对他们的人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从作品的角度解读,就要深入文本,对文章的文字、结构、主题等进行探究。《项链》的布局结构精巧,观察敏锐,细节典型,文笔自然如行云流水。小说中写道:“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在本篇中对马蒂尔德性格的刻画,细节的描写,可见女主人公多么陶醉于上流社会,突出了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的主题。
从学生的角度解读,强调读者自身的背景、经验、能力、特质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可以看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对她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但由此才激发出了玛蒂尔德面对现实、顽强和诚信的品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说还告诉人们要用平常心面对生活,要切合实际,小事不小等主题。
从教师的角度解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是关键,这也是我们重点研究之处。教师是方向标,在新形势下,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对于各种观点、以上多元解读的整合非常重要。首先,《项链》有社会批判的内容,这是作品现实主义的性质决定的。其次,路瓦栽夫人的幻想——挫败——坚持三部曲,体现了人性的坚持和扭曲,人的尊严和弱点。再次,命运因素同样是值得关注的。命运因素和社会批判因素、人性因素共同构成了《项链》主题的多元统一体。
1.命运层次的解读
人生的变幻无常。小说中写道:“人生是多么奇妙,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马蒂尔德梦想着过富人的生活,她想象小资生活的情调。但为了这虚幻的梦想,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丢失一挂项链而经历十年人生的辛酸,遭受到了人生最本质的洗礼。作者对于玛蒂尔德的虚幻追求还是抱着默许与同情的,赞叹悲剧命运中的坚强自信,却哀叹玛蒂尔德因丢失项链而面临的人生沧桑。
2.社会批判层次的解读
本文揭示了十九世纪末期法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文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及其丈夫,代表的是当时法国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他们的生活与命运总是带着社会底层小市民的特色,这样的命运是根本无法和她的朋友佛莱思节夫人相比的,更不能与部长一类的上游社会的人物相比。小说中的玛蒂尔德抱有幻想,想方设法向上爬,但遭受社会的无情摧毁,甚至对他们的人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经验或人性方面的解读
本文歌颂了玛蒂尔德夫妇的诚实品质和坚贞爱情。小说中,虽然玛蒂尔德时常抱怨路瓦栽,但路瓦栽依然对他一往情深,不只是从物质上支持她参加舞会,还在精神上支持玛蒂尔德参加舞会。玛蒂尔德幸福地陶醉在舞会里,小说中写道:“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玛蒂尔德两口子的坚贞爱情到关键时候还是显现出来了。当项链丢了,路瓦栽是毫不犹豫地、想方设法地去寻找,丝毫没有抱怨的意思。夫妻俩同甘共苦,偿还了巨额债务。
二、错误的多元解读
文本解读常出现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等误区。语文课上,老师们往往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和生活时代的背景,解读文本与时代紧紧挂钩。但现在许多学者提出质疑,作者的作品可能是一时的感触,未必与当时的大背景有关。endprint
《项链》是一篇现实主义的作品,与作者莫泊桑创作的时代背景有一定联系,但终其一生,莫泊桑顶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具有强烈民主意识、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罪恶本质的“阶级斗争”观点似乎过于牵强。特别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有一种“主题先行”的思想意识形态。文学作品被异化为政治鉴定的依据,把文学作品作为阶级分析、政治教育的工具。这种解读方式没有深入文本,剖析语言,领悟内涵。
现在的学生背负着中考、高考的压力,目的性、功利性很强。学生为了考试学习课文,对教师上课的评价标准是对高考、中考是否有帮助。但是,往往对言语感兴趣的学生,语文成绩会好;而对语文课兴味索然,那是绝对学不好语文的。
语文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所起的作用就是“引领”。语文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三、多元统一的解读
文本解读要忠于作者,忠于语言,也要结合读者的理解。这样就会有多元解读,但解读并不都是正确的,它有一定的度。赖瑞云在《混沌阅读》一书中提出文本解读应当“多元有界”。[3]文本解读可以多元,但是必须有个界限,否则众人的解读将漫无边际。
我们首先要确定,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把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语文经验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流融合,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做的,是整合教学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须根据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正确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有“朱自清的父亲不应跨栏杆违反交通规则”的误读,学生能从文中读出这点不可否认,但是偏离了作者文本的重点。教师要及时纠正,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要紧扣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文本解读上来。解读文本,有张有弛,“多元”“统一”。
结语
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我们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引领学生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以《项链》为例,认真细致正确解读文本,探索多元统一的文本解读,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莫泊桑.高中语文必修(四)[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赖瑞云.混沌阅读[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何婷婷 闽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 硕士研究生 56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