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演进与绩效评估
——以新疆为例的实证研究

2014-02-12朱金鹤王纪元

关键词:平均水平新疆发展

朱金鹤,王纪元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演进与绩效评估
——以新疆为例的实证研究

朱金鹤,王纪元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西部大开发制度随着经济格局与国家发展方式转变而不断演进。该文以新疆2000—2010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西部大开发实施绩效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快速发展,但除新疆居民生活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几个方面仍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疆社会事业,加强新疆生态保护建设,继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西部大开发;新疆;制度绩效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既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新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与层次不均[1]。因此,新疆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切实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边疆的繁荣与稳定。

一、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演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根据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提出研究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出台;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3月5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的重大决策;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2000年12月27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制度规范化的实质性推进阶段;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再次部署,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制度自提出至今依据其演进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参见表1),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1999—2006年),西部大开发提出及初步实施阶段。该阶段推进的西部大开发制度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2001年九届人大代表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八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中明确提出:“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此后响应国家政策,我国多政府部门提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措施,如中科院大力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最根本的是吸引、稳定和发展能扎根西部的科技队伍;司法部提出了筹建西部律师顾问团,组织西部司法培训班,扶持西部律师、公正等中介组织的多项措施,支持西部大开发;水利部制定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的水利建设规划,及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对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加强管理[2];交通部确定了加快西部建设发展的初步总体目标,计划用20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现西部地区公路交通面貌的根本性变化,实现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的现代化。同时,重庆、新疆、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相继出台了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交通、水利、通信、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发展的制度措施。

第二阶段(2006—2010年),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阶段。该阶段的西部大开发制度与前五年相比较为显著的特点是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与“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保障机制”。西部大开发制度的演进,体现其“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农村能源、农民创业促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西部地区十大新农村建设工程,以提高西部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在更加注重科教文卫、人才开发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更加注重稳定、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的同时,把公共财政配置重点转到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上来,大力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予以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及禁止开发区不同的发展规划,并提出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有效实施国家政策扶持机制、金融服务支持机制、企业发展激励机制、资源合理开发机制、政府协调服务机制及规划有效实施机制,切实将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阶段。此阶段中,西部大开发制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更加细致深入具体。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开发布局;注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机制;注重差别化支持措施的开发政策等,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能够明显看出。如:重点区域发展部分中,将西部地区的重点区域划分为重点经济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区、资源富集区、延边开放区及特殊困难地区,并将每个地区进行深层次划分,同时给出其具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部分中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水利及信息化建设都单独设置小节进行规划,并详细列出各部分未来的重点发展工程[3]。另外,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本阶段西部大开发制度内容上的演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点区域部分提出“严格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一手抓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第二,生态环境部分明确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强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第三,城镇化与城乡统筹部分提出要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四,民生事业部分中提出繁荣文化事业,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最后,规划实施部分指出要做好评价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对本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

表1 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演进

二、西部大开发的制度绩效评估

经过10年(2000—2010年)的不懈努力,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10年是新疆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充分证明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非常正确,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卓有成效。笔者在借鉴大量有关西部大开发绩效评估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多个指标,对西部大开发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新疆进行绩效评估。

(一)新疆经济快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年西部大开发,新疆经济总量得到快速增长。新疆GDP由2000年的1 363.56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5 437.47亿元,增幅接近300%;新疆人均GDP由2000年的7 372元增至2010年的25 057元,增幅超过200%;新疆GDP增速(以前一年为基数计算)也由2001年的9.4%增长到2010年的27.1%,年均增速达到15%。详见表2。

表2 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演进

此外,西部大开发从多方面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首先,优化了新疆产业结构。西部大开发初步实施时,新疆三产比例为21.1∶39.4∶39.5,呈现出一产比重过高,二产比重不足,三产有待调整的局面。经过数年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稳步调整,一、三产比重不断下降,二产比重得到提升,至2008年新疆产业结构比例已调整为较为合理的16.5∶49.5∶34;其次,带动大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以乌鲁木齐-昌吉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集聚地区。如今的新疆,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其中棉花产量目前已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8%,番茄酱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90%。新疆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羊肉第二大主产区、全国最大甜菜糖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原油产区等[4]。另外,新疆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地理区位为新疆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先天优势,西部大开发政策中有关西部沿边开放与国境地区发展政策,又为新疆对外贸易的后天发展铺开了道路。2010年新疆进出口总额为171.28亿美元,较2000年相比增长了656%,而在2008年,222.17亿美元成为新疆进出口总额的最高峰。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贸易的带动,近年来进口贸易有所增长,但对新疆对外贸易的影响力不足。详见图1。

图1 2000-2010年新疆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亿美元)

新疆经济虽有所进步,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优秀人才缺失等原因,使得新疆进步速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新疆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正逐渐加大。近十年来,新疆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一直在1.3%左右,人均GDP差额却由2000年486元水平扩大至2010年的4 935元。详见表3。依照西部大开发实施后新疆近十年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增长,则难以完成“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表3 新疆与全国人均经济水平及其差距变化单位:元

新疆经济发展层次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新疆仍以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新疆三次产业结构虽得到不断优化,目前已达到19.8:47.7: 32.5的水平,但仍未达到我国2000年15.1:45.9: 39的平均水平,更与当前全国平均水平10.1:46.8: 43.1相去甚远。

(二)新疆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已接近全国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西部大开发有效促进了新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得到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稳定增长,但城乡居民间差距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得到调整,其中收入的增加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其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9%降低至2010年的40.3%,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水平为41.1%(见表4)。

表4 主要年份新疆城乡居民收入

第二,保障了人民就业水平。据统计,2010年新疆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与新疆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8%相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与201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相比低了0.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西部大开发促进了新疆人民就业水平的提升,目前新疆就业水平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优化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首先,居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新疆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7.25平方米稳步提升至2010年的24平方米,同期新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指标也有小幅度增长,由2000年的20.06平方米增长至2010年的20.49平方米。其次,居民交通条件普遍改善。2000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摩托车分别为0.82辆与18.33辆,同年两项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为0.5辆与21.94辆。截至2010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摩托车已达到8.63辆与62.84辆,而同年两项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3.07辆与59.02辆。新疆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已达到13.19平方米,接近同年全国平均水平13.2平方米。另外,居民通信条件得到提升。截至2010年,新疆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25.4部、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62.99部及互联网普及率37%,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最后,部分居民公用设施普及率较高。数据显示,新疆自来水普及率与燃气普及率分别由2000年的98.8%与92.8%增长至2010年的99.2%与95.8%,而2010年这两项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为96.7%与92.0%。

(三)新疆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有所改善,但供给能力远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

第一,基础教育方面。自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新疆对于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由2000年的70.22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295.93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2000年的57.17亿元增至2009年的259.20亿元。经过十年发展,新疆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人数也有缓慢增长,分别由2000年的6.24万人和13.21万人增至2009年的8.38万人和13.40万人,2000年新疆普通中小学生师比分别为14.92和18.87,经过多年调整,目前已分别下降为12.48和14.45。新疆基础教育服务正在不断改善,但与全国相比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较弱。新疆普通初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馆)面积、生均计算机、生均图书拥有量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其中,新疆普通初中小学均在生均图书拥有量指标上表现出差距,另外新疆小学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及新疆普通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教师结构层次偏低。通过数据调查显示,新疆普通初中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值较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其中普通初中教师学历层次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详见表5、表6。

第二,公共医疗卫生方面。新疆卫生技术人员数及卫生机构数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推进而不断增加。2005-2010年,新疆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及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呈现稳步增加趋势,且均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7。

表5 2010年新疆及全国平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表6 2010年新疆及全国平均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比重水平(单位:%)

表7 2005-2010年新疆及全国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及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变化趋势

然而,在公共医疗卫生的其他相关指标中仍然凸显出新疆公共医疗卫生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截至2010年,新疆农村改水受益人口比例78.5%,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94.9%;新疆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8.3%,同期国家平均水平为67.4%;新疆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十万分之一)682.195,远远超过了国家同期244.384的水平。以上多方面的数据显示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新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在数量上已有提高,但质量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社会保障方面。西部大开发促进新疆社会保障不断改善。截至2010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口数及参加养老保险人口数分别为242.9万人和751.7万人,与2000年水平相比分别增长了36.0%和328.8%。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因受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影响大幅增长,仅一年时间新疆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增长近一倍,由2009年的17.32%增至2010年的34.40%,也远超过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的26.84%。新疆失业保险稳步发展。十年西部大开发期间,新疆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占总人口之比一直保持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左右。

但从政府投入社会保障发展资金来看,新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2005年新疆人均社会保障、福利业投资额为4.34元,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3.18元。但截至2010年,新疆人均社会保障、福利业投资增长为16.30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已增至20.47元,可见新疆投资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显得薄弱。

第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部大开发实施过程中,新疆在电信、自来水及燃气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当前,新疆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及燃气普及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新疆在铁路、公路及邮政服务等基础设施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且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理2010年数据可知,新疆每平方公里铁路营运里程、公路营运里程(公里/平方公里)分别为0.0026和0.0918,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0.0095与0.4175,可见新疆道路营运里程,尤其是公路营运里程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水平。同时,新疆邮电业务公里能力落后,平均每一邮政所服务面积达到1 304.78平方公里,而同期国家水平为126.8平方公里。

(四)新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其建设与保护力度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下,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10年新疆完成造林19.96万公顷,“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完成面积13.9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82万公顷,封育3.14万公顷。2010年,完成退牧110.67万公顷。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绿洲-荒漠过渡带以及农-牧交错带的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仍呈恶化趋势,草地退化趋势有所减缓。另外,新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加强。截至2010年,新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4.7%。

新疆生态环境虽有一定改善,但其建设保护力度不足。据2010年数据统计,新疆森林覆盖率仅为4.0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2010年新疆新增种草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0.72%,不足同年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002年新疆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9.6万吨,2010年已增至58.8万吨,增幅达到98.65%,而同期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平均水平仅为13.42%。2010年新疆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为47.96%,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70%。2010年新疆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资金为66 813万元,其中来自政府投资资金仅占2.15%,同期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政府投资资金占比为5.05%,超过新疆两倍。以上数据说明,新疆需要进一步加大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

综上所述,十年西部大开发使得新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均得到了优化发展,新疆正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新疆仍面临巨大挑战。

三、新时期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后续政策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无疑为新疆发展带来了机遇。为解决新疆地区与我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改善新疆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状况,实现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目标,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新疆经济增长能力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首先,利用新疆种地面积广阔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并完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特色农业,实现新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其次,形成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基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煤化工、石油、天然气等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食品、建材等传统行业,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产业结构优化[5];最后,完善新疆地区金融体系,大力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新疆地区设立分行,加快新疆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整合新疆旅游资源,提升其服务水平,着力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第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新疆煤炭基地建设,合理开发煤化工,增强煤气层开发利用;加强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实施精细开发,加强国际合作,依托国内外油气资源,合理布局炼油基地;大力开发建设风电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提高可再生资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发挥新疆农林产品资源优势,提高棉、毛等纺织加工技术含量;积极推进新疆盐湖资源利用;加强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加工利用;促进水泥等建材实现规模化生产。另外,政府依据国家鼓励类产业、西部鼓励类产业对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划分等级,予以不同等级产业不同税收优惠政策,此优惠政策作为国家优惠政策的补充。

第三,加大开放力度。一方面继续加强新疆与东部地区在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用高新技术带动新疆发展,以加快改善新疆投资环境、更新发展观念;另一方面继续利用地缘优势,建立并完善边境贸易合作中心,加大边境贸易力度,但又不局限于地理范围,适当在全球范围开展对外贸易。

(二)大力发展新疆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

第一,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改善新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农牧区集中办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地区学校条件,提高新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并督促其生活补助及时落实[6];加强新疆地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民汉合校进程;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新疆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提升新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第二,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提高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加强新疆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第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集中财力完善新疆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其全覆盖;提高征地补偿水平,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保障。

第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专线及开发性新线,重点建设新疆同周边国家的国际通道,强化既有线路能力提升;公路方面,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口岸通道建设,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7];民航方面,大力培育乌鲁木齐门户机场,建设一批用于改善边远地区交通条件、促进旅游作用的支线机场,加强大中型干线机场改造;油气管道方面,建设完善原油及成品油管道,扩大西气东输管道输气能力,大力推进中哈、中俄等国际油气管道建设,加大油气产地供给规模,满足当地油气需求。

(三)加强新疆地区生态保护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继续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巩固发展新疆地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沙漠化治理等成果,在重要生态区与重点生态脆弱区适当增加退耕还林任务,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第二,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重点完善新疆以草原恢复、防风固沙为主的综合治理,加强人工草场和防护林建设,加强沙漠区林草植被保护及牧区水利设施建设[8]。第三,继续完善城市污染治理。支持乌鲁木齐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强化“三废”防治及再利用,加大城镇污水处理与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城镇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城镇绿化水平。

(四)继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实现新疆从当前依靠政策扶持发展模式转变为自力更生发展模式,需要继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充足、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保证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后续动力。第一,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人才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基础素质;第二,要结合各就业岗位实施专业化人才再培训,巩固就业人才能力,提升就业人才层次[9];第三,完善人力资源回报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不断开发,留住已开发人力资源,不断吸引外地人力资源。

[1]李维喆.浅谈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J].价值工程,2012,(12):4.

[2]李玉照,李智.西部大开发的环境法制体系缺失与建设对策[J].生态经济,2010,(8):184-187.

[3]冯丽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J].中国科技纵横,2010,(8):176.

[4]李敏.西部大开发助推新疆加快发展[N].中国信息报, 2010-09-02.

[5]单海鹏.西部大开发:10年绩效评价[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0,26(1):26-32.

[6]高小寒.西部大开发绩效评价与研究[J].决策管理,2008,(5):10-11.

[7]郑长德.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未来展望[J].民族学刊,2010(1):63-71.

[8]新疆自治区发改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J].今日新疆,2009,(15):36-37.

[9]程乙洋.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新疆主要经济政策绩效评价[D].新疆:新疆财经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李平)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hina’s W estern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Xinjiang

ZHU Jin-he,WANG Ji-y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The systems of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evolve with the readjustment of economic landscape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mode.Based on 2000-2010 data in Xinjiang,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living standards,public services,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study finds that Xinjiang develops in leaps and bounds whereas except that the residents’living standards are up to the national average, other aspects still lag behind from the national average.In view of this,this paper advises to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vigorously develop social undertakings,strength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e to increas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Xinjiang;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F127

A

1671-0304(2014)01-0019-08

2013-03-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10XJL0017);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兵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研究”(11BTQN08);兵团社科基金项目“西向开放视角下的兵团区域竞争力多维评价研究”(13YB03)。

朱金鹤(1979-),女,新疆昌吉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新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新疆多怪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