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马航失联报道研究
2014-02-12方毅华赵斌艺
■方毅华 赵斌艺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马航失联报道研究
■方毅华 赵斌艺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凭借即时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在近期多起突发性灾难事件中迅速发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中,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被指报道内容煽情,情绪化的传播方式不符合权威主流媒体的定位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本文通过对马航事件发生五天内人民日报官微的内容分析,梳理传统媒体官微在突发性灾难报道中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若干改进建议,为官微在未来报道中提供参考。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灾难报道;马航失联事件
突发性灾难事件因其极高的新闻价值历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对媒体的重大考验。灾难性事件涉及的情感因素复杂,需要媒体具有理性思维,在及时传递信息、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做好舆论引导。对我国媒体来说,在历经玉树地震、动车事故、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等报道之后,各大媒体官微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在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中,主流媒体官微多在第一时间发声,进行持续的报道和新闻发布。但随着事件的发展,国内主流媒体在微博上的表现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人民日报官微在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中成为网友质疑的焦点,其微博报道被众多网友认为是“琼瑶体”“文艺腔”“煽情”,其发布的大量心灵鸡汤式的散文化抒情段子,没有尽到传递有价值信息的媒体职责,被指违背新闻专业主义客观、真实、准确、理性、平衡的报道理念。网友总结马航报道称,媒体官微有“三宝”:转发、点蜡和祈祷。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挖掘事实的真相,尤其强调事实的准确、报道方式的冷静与克制。在对人民日报事发五日内所发的微博进行内容统计和分析研究之后,笔者力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一、人民日报官微有关马航事件的相关微博内容分析
3月8日8点45分,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第一条关于航班失联的消息,截至3月12日24时,五天内共发布事件相关微博278条,占这五月发布微博总数的78%。对278条微博进行内容分析后,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笔者将此次失联事件的微博分为以下几类:(1)事件描述(与事件本身相关的信息,如失联人员、疑点发现等),(2)反应行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行为,如救援工作、官员反应、亲属反应等),(3)背景介绍(由事件延伸出的相关信息,如相同历史事件、人文背景、科学常识等),(4)议论抒情(对事件以及救援工作持有的态度和评价,如传递信心、表达哀伤、谴责批评等),(5)信息整合(对多条不同类型信息的整合呈现,如阶段性总结、发布会总结等)。详见表1。
表1 人民日报官微五天内与马航事件相关微博内容分析统计
从信息构成类型来看,我们把事件描述、反应行动和信息整合三类划分为事实信息,背景介绍和议论抒情划分为非事实信息。人民日报五天内对马航失联事件的报道中,事实信息占到了总报道量的81%,非事实信息只占不到20%。从比例上来看,13%的议论抒情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也是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心灵抚慰的必要部分。因此,对无用信息和煽情的指责并不是由于事实信息报道数量上的不足,更多的是对信息传递的内容有效性和表达方式上的考量和感受。
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受众指责人民日报微博相关报道的问题与原因。
1.独家信息稀缺,个别信息失实
从人民日报官微甚至多数央媒的微博来看,很多转发量巨大的重要信息都冠以“据报道”,直接调查采访获取的有价值信息并不多。这体现出传统媒体在获取全球资讯方面的功力较为薄弱,缺乏自主采集处理第一手资讯的能力。这导致在微博上快速传播的消息大多源于外媒,而人民日报记者团队采写的消息不占主导地位。人民日报官微发出的第一条与事件有关的微博是“据外媒报道”,一架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航班失去联系,紧接着是“据法新社报道”,飞机上有160名中国人。
越南海军确认飞机坠落,这条来自人民日报记者的一手消息,后被印证为不实信息。单条微博的直接转发量高达39万多,还不包括二次转发。人民日报官微在这条消息基础上的转发报道,平均每条也有4、5万的转发量。由于这些错误消息来自于人民日报的官方账号,让新闻事实更加混乱。尤其在微博碎片化传播之下,不实信息的传播并没有因为事实澄清而停止,不知情者在继续转发,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如此重要的信息报道不实,反映出官微在内容发布上缺乏严谨的把控,对信息发布之前的新闻报道流程也需质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主流媒体官微,即使一时无法提供事实真相,也不应让不实信息轻易出现并被大量传播。
由于这次事故并非发生在中国境内,很难对信息源以及消息作出较为明确的判断,媒体忙于第一时间抢发,疏于核实、把关不严,导致了报道失实。老牌的国外媒体对国际新闻的介入报道,对比之下使得在处理国际新闻上我国官媒的劣势尽现。国外媒体发布与核实消息都较为谨慎,很少因为抢发消息而造成乌龙事件。这次马航事件中,把跟踪外媒作为获取信息的可靠手段成为了我国部分受众的无奈选择,传统媒体官微作为不实消息的传播源难以免责。官微从本质上来说是媒体平台的拓展,在媒体形象上是一致的,其秉持的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不能因为新媒体平台的技术属性而丢弃,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严格坚持。
2.核心信息匮乏,议论抒情泛滥
在人民日报官微对马航失联的报道中,与核心信息匮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情感代言的泛滥成灾,这体现为对全民进行“国家级心理按摩”。按照媒体的功能定位,其核心职能是及时、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进展情况,而不是直接用“文艺腔”刺激受众的情绪。
从这些情感宣泄的微博所拥有的巨大转发量来看,或许这种操作方式在报道初期能够调动受众参与的热情,满足情感宣泄的需要,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责是准确、全面地传递信息,它要求避免个人的情感介入,避免影响受众的判断。从人民日报议论抒情的微博来看,其意图不在于传递事件信息,而是通过散文化的抒情文字,烘托同甘共苦的温情气氛。这样的抒情虽然能够引发共鸣,但与主流媒体的定位是相左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仍坚持没完没了地抒情,受众需要的信息却很稀缺,被新闻学者和读者指责批评就难以避免了。
从语言风格来看,以“一起为生命祈祷”的微倡议为分界点,人民日报官微对事件的议论抒情在前后的表达上有明显的不同,呈现出情感宣泄逐步失控的态势。
航班失联12小时后,人民日报官微发布微倡议,号召不传谣,一起为生命祈祷。“我们一起为239个生命祈祷!同意的,请转起。”搭配的图片是摆成心形的蜡烛。这是一条号召性的微博,在此之前,人民日报微博的议论抒情部分态度明确,文字简洁,使用的有“祈祷平安!”和“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祝福平安!”等生活化、通俗化的语言。在微博号召之后,其抒情语言逐步散文化、文学化,语言更注重形式而不是贴近事实。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两天发布“致MH370”“再致MH370”,转发量分别有24万多和3万多,远远超出一般提供事实信息类微博的转发量。在“致MH370”中写到:“此刻,清晨6:30。昨天此时,载着239人的你,本该稳稳降落北京。可是30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你的消息。239个生命,154名同胞,你们好吗?救援今天继续,我们仍在守候,请你们也不要轻言放弃。我们知道,你肯定晚到了,但不相信你会不到。MH370,全中国都准备接机!平安,回家!”“再致MH370”也使用了相同风格的语言。从这两条微博来看,主语使用的都是“我们”。按照新闻客观性原则,在报道新闻时记者通常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这里不仅采取了第一人称,为了加强感染力,还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为他人的情感做代言,受众成为“被代表”的角色。另外,微博内容中涉及的对象“你们”是失联航班上的人员,而实际传播中的接受者是网友,这二者之间的错位与差异也是人民日报官微被指责的重要原因。
此次微博报道的配图明显有别于新闻图片,人民日报相关微博采用了彩色九宫格图,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九张五彩缤纷的天空和飞机图像均采用电脑后期制作,色彩夸张绚丽,与突发灾难事件本身的悲情基调严重不符。同时,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大多建立在转发抒情微博的基础上,文字本身所携带的信息被花哨的九宫格图冲淡,受众的注意力被转移,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传播信息的功能,造成了喧宾夺主的效果。
这些语言和视觉上的处理手法,或许试图体现报道的人性化和可读性,但实际上偏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折射出媒体力图吸引眼球而不是客观报道的非理性形象。要正确把握灾难新闻的情感特质,除了思想上以人为本,关注人在突发灾难面前的情感因素,在具体操作上更需要把握灾难报道的客观性和新闻选择的平衡性。比起主观上直接抒情,用客观事件的理性叙述来传递对灾难新闻的关切,更符合媒体的角色定位。另外在新闻选择和处理上应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在人民日报对马航事件的报道中,用抒情微博“打底”,将之后事实信息的报道建立在转发抒情微博的基础上,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满屏五颜六色的配图和虚幻的情绪化输出。在微博发布时,应该将情感色彩浓厚的微博与表现事件本身理性因素的微博分开处理,而不是一律转发抒情微博,给人造成报道失衡的印象。如此,或许公众才既能找到必要的情感寄托,又能了解灾难事件本身。
3.受众心理把握欠准,引发“对抗式”解读
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几乎一致的两条抒情微博“致MH370”和“再致MH370”的转发量来看,前者有24万多,而一天以后发布的后者就降到了3万多,说明受众在感情宣泄之后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疲劳。突发性灾难事件可能引发公众的各种情感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报道中如何引导、疏通其情感,则首先需要对受众的心理需求有一定的把握和预知。
“人的一个基本心理功能是对外部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见,失去了这种理解和预见能力,人就会感到不安。”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人们需要它主要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解除对环境的困惑。①因此,在突发性灾难事件面前,人们面对种种不安和困惑,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大,新闻媒体首先要及时、具体、详细地提供信息,满足受众认识环境、确立观念、自我寻因的需要。
对于我国受众来说,“和”的原则也渗透在新闻接受中,对新闻事件和谐圆满的结局有特殊的期待,对矛盾冲突和具有不和谐因素的新闻事件敏感性较强,因为这些新闻信息引发受众心里不和谐、不愉快的感受,自然引发解决矛盾的心理需求,希望在新闻报道中得到圆满的解释。这种对“和”的偏好心理,使抒情体可以在情绪上暂时迎合受众的心理需要,引发情感的共鸣。但这种抒情完全是主观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客观事实中存在的矛盾。另外,随着受众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受众越来越倾向于自由选择,媒体在议论抒情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信息表达权和思考权。官微在使用“我们”等代表性的主语时应该更加谨慎,应该更多地采用讨论式报道,防止过度代言所引发的受众逆反心理。
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信息有三种解读形态:同向解读、妥协式解读、对抗式解读。在人民日报对马航事件的抒情微博收到的反馈效果中,根据内容分析我们发现“对抗式解读”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网友的微博回复中,对抗的情绪随处可见,例如有网友回复:“这种新闻有什么意义,发此微博的人真伤心还是为煽情?要发毒誓说!你真在守候吗,不是风凉话!”由此可见,文学色彩太浓的抒情微博容易让人产生反向理解,引发受众的逆反心理。一旦受众逆反心理形成思维定势,即便媒体组织再丰富的传播内容,传播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从受众心理出发,在需要抒情时要防止用力过度,避免僭越代表受众,杜绝无休止的重复报道,否则就会使受众产生“高频率障碍”,由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式解读”。在突发灾难事件面前,受众心理需求复杂多元,媒体在发布信息尤其是议论抒情内容时要尊重受众的心理选择,采用讨论的方式比“代表式”的议论抒情方式或许更加符合媒体的定位,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二、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发声的若干建议
人民日报微博在马航飞机失联报道中反映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传统媒体官微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的种种表现值得我们反思。主流媒体官微面对复杂的情况和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时,怎样才能及时准确传达信息并恰当表达观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是当下面临的严峻课题。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梳理出几点建议,供传统媒体官微参考。
1.保证微博信息准确性,新闻表达避免情绪化
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微博上,主流媒体官微更应该强调对公众负责的专业精神,不应在网络环境下降低新闻专业性标准,对消息来源要严加把控,核实再核实,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语言被解构,追求个性、情绪化的表达对受众或许更有吸引力。但主流媒体官微在适应网络传播环境的同时,不可忽视语言规范和对新闻语言准确、通俗、理性的基本要求,不可为了吸引眼球而采用情绪化的语言。
2.坚持新闻图片客观性,遵循适度转发的原则
在微博数量庞大的信息流中,图片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传播的形象性、生动性能够给人们的视觉器官造成强烈的冲击,比文字报道更有效果。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微博编辑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放弃对图片的新闻性要求,不能采用经过后期处理的非新闻图片。在灾难性报道中尤其不能为了表达主观情绪而采用非新闻图片抒情,否则,就会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背道而驰,对媒体形象塑造带来负面影响。媒体官微要慎用地毯轰炸式的传播手段。不应为了扩大某条微博的影响力无休止地重复转发。对信息传播功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微博,没有必要再重复,以免引起受众的不适感。
3.提高官微团队专业素养,建立灾难报道应急机制
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看,要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除了操作上的具体建议,还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和完善灾难报道应急机制。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从业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报道事实,还要了解受众心理,把握好报道尺度。在马航事件报道中,一些媒体面对学界和读者的批评与质疑,给出的答复是管理微博的是一群年轻女性,偏好小清新的写作风格。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把责任归结于“某些”“某种”从业人员,本身就缺乏说服力。作为传统媒体官微编辑,应该正确认识官微在突发性灾难报道中的角色定位。此时的官微作为信息发布最为迅捷的渠道之一,重要性不亚于其母媒体。普通网友可以任意抒发个人情感,但主流媒体官微编辑处理稿件时则须始终秉持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面对频发的灾难事件,建立完善的报道应急机制十分必要。突发性灾难报道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如果没有应急预案,媒体的报道工作就会产生无序和诸多不确定性。要降低灾难报道的风险,必须建立系统化的工作机制,针对媒体应对灾难报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制定预案,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联动的工作平台。
关于突发性灾难事件媒体应急机制建设,有学者建议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预警监测系统、报道决策协调系统、技术人力保障和信息资源整合四个部门,值得媒体借鉴。预警监测系统包括突发事件研究工作平台和突发事件数据库,主要作用就是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做出预警,实施重点监控并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关的应对预案,以保证突发事件第一准确信息源的获得与发布;报道决策协调系统涉及到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媒体报道决策协调系统,主要职责是在灾难事件发生后,正确地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报道价值并迅速作出反应;技术人力保障包含专业化媒体团队和技术设备保障两个部分,主要任务是保障在灾难事件报道中能够投入足够的人员和设备,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保障媒体报道机制安全、高效运行;信息资源整合包含舆情监测反馈系统和不同级别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主要责任是通过对各地方、各媒体信息的收集、处理、优化与整合,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对新闻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②通过多平台的联动,保证突发灾难报道有规可循,减少报道的风险性。这些建议虽然是针对传统媒体的,但传统媒体官微是媒体信息发布渠道的拓展,在媒体属性和根本性质上并没有改变,所以同样适用。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目标是成为我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作为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其定位和媒体品牌形象与报纸本身应保持一致。传统媒体通过官方微博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也使传统纸质媒体突破时效限制,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不至于失语和慢半拍。但官微作为人民日报的补充和延伸,不适于采用情绪化的内容和有损公信力的表现形式。当然,官微的写作风格允许随性时尚一点,语言也可以网络化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偏离媒体的基本规范,更不能与其隶属的主流媒体定位脱节,应讲究报道方式和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注释:
① 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页;陶贤都:《加强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② 刘文荣:《灾难报道新闻伦理问题初探》,《青年记者》,2011年第24期。
(作者方毅华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教授;赵斌艺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