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体教结合方针下体育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研究

2014-02-12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教运动队竞技

王 喆

(东华大学体育部,上海201620)

毛泽东同志在早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段话不仅揭示了体育的意义,同时也阐述了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我们应该通过道德教育,发展体育,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教育思想是通过体育教育的方式教育青年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Fair play(公平竞赛)、Sportsmanship(运动家品格)、Teamwork(团队协作)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体育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受过良好训练的人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处的社会能赖以健全和发展。”目前,学校竞技体育的弱化是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的理念。体教结合事实上是竞技体育回归教育,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改进,对防止体育异化也有重要意义。

1 我国体教结合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体教结合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华东政法大学”体教结合一条龙”的培养模就是一个成功范例。该学校针对乒乓球项目,选择了梅陇小学、华育中学(初中)和上海中学(高中)作为俱乐部的教学基地,学校承担大学教学任务,并统筹国内外比赛安排。“一条龙”的模式实现了“体教互促”“学训相长”“以教促体”“育体于教”,多年来,华东政法大学不断探索完善“体教结合”一条龙模式,有效地传播了体育文化,拓展了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走出了一条普通高校培养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成功之路。当然,我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如普通中小学体教结合过程中,很多地方往往是青少年体育学校或二线队直接放入学校,并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员,但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矛盾往往难以协调。所以,有必要学习国外先进的体教结合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美国体教结合开展现状

纵观世界上的体育强国,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堪称“竞技体育学院化”的楷模,美国许多高校培养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不仅在奥运会上获得了成功,同时其中小学的体育人才培养也为体育后备力量提供了保障。美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基于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了“科训一体化”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美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之处,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由教育理念与职业体育价值观的互动与融合的产物。因此,笔者探讨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所蕴涵的文化基因,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竞技体育在美国发展的内在机制,同时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3 上海市体教结合发展现状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曾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但由于地域范围的限制,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严重不足,这制约了上海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99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以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2004年,上海市创新了体教结合的领导体制,突破了原有各部门职能的划分界限,将涉及体教结合工作的市教委体教卫艺处、基教处、学生处、教育考试院、市体育局的人事处、科教处、青少年竞赛管理中心等相关处室组织起来,成立了市体教结合联合办公室,并建立了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之后,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体教结合领导小组。实践证明,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便于各部门共同商讨和解决在运动员招生、培养、训练及项目布局等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3.1 上海市高校体教结合的管理制度

上海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各高校都成立了由主管校长负责,由教务处、招生办、学生处、校纪委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运动员的招生选拔、文化学习、运动训练、生活管理、学籍管理、毕业分配及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训练比赛任务,为他们独立制定教学计划,配备精通业务、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单独为比赛繁忙的运动员开课,以确保教学质量;对文化成绩优良、比赛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设立体育奖学金;针对运动员比赛任务多、训练任务重的特点,在文化学习上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分制。

3.2 上海市青少年体教结合训练网络

近年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教结合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的体教结合观正在逐步形成,即教育和体育两个职能部门加强对体教结合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其服务的对象包括所有办训的单位和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资源,提高大、中、小学校的竞技运动水平;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二三线体育学校和一线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文化水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运动队。

目前上海市共有27所中学有二线运动队(其中国家级特色学校5所),包括11个全市奥运重点项目,分布在全市15个区县。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3所,各区县级传统和特色学校233所。国家扶持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3个,形成了一个启蒙阶段分布广、提高阶段相对集中、高级训练阶段重点保护、适合上海市发展的体教结合训练网络。上海市体教结合五年规划体教结合运动员发展规模将达到2至215万人左右,预计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115%以上。大学、中学、小学承办运动队单位将进一步拓展,其比例为1:2:3,将逐步形成年龄层次衔接合理、办训规模相对稳定的梯队网络。

4 结论

(1)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体制对于一个地区体教结合的顺利推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将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资源在共同的目标上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要求。

(2)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是解决体教结合中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矛盾的重要保证,它要求将文化教育规律与训练比赛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建立完善的体教结合“一条龙”业余训练网络,实现了普通学校竞技后备人才和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逐渐改变了以往只有少体校的单一的业余训练模式。

上海市新的体教结合观的形成,表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于明确我国体教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 原国家教委(87)教学字008号文件.关于部分高等院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通知[S].北京:1987-04-09.

[2] 马宣建.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1~5.

[3] 上海市体教结合联合办公室.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报告[R].2005-04-09.

[4] 袁磊.对三所体校义务教育阶段“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0.

[5] 上海市体教结合联合办公室.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五年发展规划[S].2005-04-09.

[6]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7] 曲晓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体育塑造全面人才[N].中国体育报,2004-11-04.

[8] 李学斌.建立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湖北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9] 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84~86.

[10] 韩会君,徐建牛,吴武彪.广东省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6 ~8.

猜你喜欢

体教运动队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竞技精神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